标签:
文化历史 |
分类: 杂谈 |
秦汉时期排水系统是啥样子?
张延兵
秦汉时期排水系统是啥样子?在最近的一场考古发掘现场,就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发现秦汉时期排水系统的地方是山东省青岛市的琅琊台遗址。琅琊台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排水系统的发现,经过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反响。大家对秦汉时期排水工艺精湛感叹,对排水系统的工艺严谨点赞。
报道有这样一段描述秦汉时期排水系统的文字:“三组整齐的陶制管道规整排列,管道较粗,管壁较厚,陶水管为两端大小各异的标准件,与现代城市地下排水管件类似。”
在古代,为了防止内涝,就重视建设排水系统。其实,琅琊台遗址发现的秦汉时期排水系统并不是我国最早的排水设施。在裴李岗文化遗址内,发现的排水系统距今已经有9000多年,被认定是我国最早的排水系统,这个排水系统就是利用地势进行排水的方式。还有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堡。地下排水系统所用的管道都是烧制的,管口互相衔接,这就是最早的陶质管道。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无穷和文明。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的北京,有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这就是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有房屋9999间半,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先后用了30万民工参与建设。
建造故宫的设计者是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江苏吴县鱼帆村人,今属苏州人)。蒯祥是中国明代建筑匠师,世袭工匠之职,蒯祥的父亲蒯富,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有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看中,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其父亲退休后,蒯祥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曾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景泰七年(1456年)任工部左侍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由于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蒯祥在京40多年,故宫建成之后,蒯祥受到文武百官赞扬,永乐皇帝称他为“蒯鲁班”。据明史及有关建筑专著评介,认为蒯祥在建筑学上的创造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琅琊台遗址发现的秦汉时期排水系统,无疑是有望琅琊台尘封已久的历史迷案逐渐揭开。琅琊台既是一座具有祭祀功能建筑,也是一座具有古观象功能建筑。《史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五巡郡县,三次登临琅琊台。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南登琅琊台,在勾践筑台的基础上,构建琅琊高台,在台上建造春、夏、秋、冬礼祀四时主的神祠。琅琊台遗址是中华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也是东方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开始修建皇陵。在修建皇陵时,特别注重地下的排水系统建设。秦陵的排水系统根据地势而建,还挖掘了人工沟渠。秦陵的排水道落差都在一米以上,这样就有效地阻止了水进入陵墓,让秦陵千年不被水浸透。琅琊台遗址发现的秦汉时期排水系统基本和秦岭一样,也是根据地势而建,有效保护了琅琊台。
根据新闻报道,发掘是在2019年10月下旬正式开始的,计划到2020年1月份之前完成本年度的发掘。考古专家清理出来的陶制管道长度约6米,有十几节,每一节管道的体量比较大,长度为60厘米,直径比较大的大概有45厘米,这么大的管道从目前来看是比较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