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水浒之十九:施耐庵为何喜欢武松?

标签:
历史文化娱乐杂谈 |
行者武松武二郎,景阳冈打虎为民除害,怒杀奸夫淫妇为兄报仇,孟州醉打蒋门神行侠仗义夺回快活林,大闹飞云浦虎口脱险,血溅鸳鸯楼怒杀张都监,夜走蜈蚣岭,醉打孔亮,单臂擒方腊等,都是《水浒传》经典故事。这些精彩故事,都是作者施耐庵精心设置的的章节,施耐庵为什么喜欢武松这个人物?
施耐庵设置的笔下的武松人物性格是嫉恶如仇、武艺高强、酒量过人、有勇有谋一个可爱的人物。但是,武松有好的一面,也有缺点的一面。施耐庵还设置了武松了的鲁莽和火爆脾气。比如,武松出场时,第一次亮相,鲁莽、火爆的脾气就显现出来。在小旋风柴进的府上,宋江因不小心踩到一根木棒,将火盆打翻,正在烤火的武松顿时火冒三丈,伸手要去胖揍宋江,幸亏柴进在一旁拦住,不然,宋江就会挨武松的拳头。当得知是宋江后,武松才磕头跪拜,请宋江原谅。武松在投奔二龙山途中,经过孔家庄时,在庄外一家酒店喝酒吃饭,期间,与孔亮发生误会,拳脚相加,将孔亮痛打一顿。孔亮忍着巨疼离开酒店,马上找到兄弟孔明前来帮忙。二人召集了很多的当地人,将喝醉酒的武松捆绑起来进行拷打。这时,及时雨宋江也正在孔家庄做客,他一眼就认出了武松,将其救下。经过宋江解释,介绍,孔亮兄弟与武松消除误会,并热情招待,成了好朋友。之后,武松跟宋江一起离开孔家庄。施耐庵设置武松的缺点,正是为了衬托他的英雄气概。人无完人,本着这个理念,施耐庵描写的武松有血有肉,受到大家喜爱。
《水浒传》给与了武松大量篇幅,由此可见武松这个人物在书中的重要性。武松打虎为民除害,在阳谷县做了都头,找到了与自己失散多年的哥哥武大郎。武大郎在书中的形象与武松截然不同,武松身高八尺(古时的"一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0.23米,也就是说"八尺男儿"是身高1.84左右),相貌堂堂。武松是河北清河县人氏,从小父母双亡,由哥哥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和武大郎的感情很深。在描写武大郎的身高时,施耐庵是这样设置的,书中这样描写“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枯树皮’”。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害死武大郎,武松为哥报仇,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然后到衙门自首,之后,被官府发配孟州。于是,一系列的经典故事陆续展开,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单臂擒方腊等,表现了武松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武松二龙山落草,之后上了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跟随宋江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作者施耐庵成功设置了武松这个人物,被后人广为流传。好汉武二郎的形象深深的印刻在大家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抹之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