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杂谈历史娱乐 |
分类: 杂谈 |
宋徽宗皇帝赐给宋江的是酎(zhòu)酒吗?
(张延兵)
《水浒传》中,宋江带领梁山团队去征战方腊,胜利归来后收到皇帝宋徽宗的嘉奖,封官进爵,赏赐美酒。那么,皇帝赐给宋江的是酎(zhòu)酒吗?
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缸窑岭镇的大山深处下五家子村大东沟,有一座具有规模的酎酒研发基地------辽宁葫芦岛博远酒业星燃酎酒研发基地。说起酎酒的文化历史,葫芦岛博远酒业星燃酎酒研发基地董事长王静滔滔不绝,王静介绍,酎酒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皇家专用饮品。
什么是酎酒?酎,拼音:zhòu
据记载,酎酒在春秋时期出现,最初是王公贵族才能喝到的一种酒,它可是一种需要高超制酒工艺的酒,《左传》中还对此有专门的记载:“酒之新熟重者为酎”,它需要两到三次的酿造,并且多次加入酿酒原料,这就对酿酒的工艺要求很高了。
葫芦岛博远酒业星燃酎酒研发基地董事长王静介绍,到了宋朝,酒的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有皇家酿酒,还鼓励民间酿酒。酎酒再次得到进一步发展,流传至今。酿酒的工艺复杂,质量要求很高,在酿造过程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为了发扬传统的酎酒工艺,在研发酎酒方面,做到精益求精。葫芦岛博远酒业星燃酎酒研发基地总经理金学军说,酎酒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博远酒业秉承传统,发扬光大,让全国消费者品尝到更好的美酒,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精准扶贫,造福人类,是他们研发酎酒的主要目的。
我们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皇帝为了招安宋江团队,派大臣到梁山泊给宋江等人送酒。这御酒就是从春秋战国延续到宋代的酎酒。过去粮食产量低,十分珍贵,加上酎酒用耗用粮食之多,因此,只有皇家才能造酎酒,民间一律禁止。到了宋代,朝廷下令鼓励农民扩大种植粮食面积,鼓励民间酿酒,酿酒业在宋代得到了空前发展。酎酒,不在是皇家专用饮品,在民间,只要是有钱人,就能品尝到价格昂贵的酎酒。《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的开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宋代人的生活中,有辞赋酎酒。”酎酒,在宋代已经是登峰造极,成为奢侈的消费品,如此昂贵的酒,普通百姓是难以到的。
《水浒传》描写的是宋代农民起义始末,小说中,梁山108条好汉个个都是海量,喝酒高手,比如,武松十八酒打死猛虎,接着又是36碗酒醉打蒋门神。鲁智深醉酒大闹五台山,宋江醉酒浔阳楼题诗。李逵嗜酒如命,一对板斧令敌人闻风丧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英雄好汉们的英雄豪气,个个与酒都有关系。宋代酒类品多为米酒,喝酒需要“筛”,然后才能喝。《水浒传》,有这样一段描写武松的,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初入口时,醇浓好吃,少刻时便倒。”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武松喝酒用的是大碗豪饮,他接连喝了十八碗才有醉意。如果换做今天的白酒,武松是喝不了十八碗酒的,因此可以断定,当时武松喝的不是白酒,而是米酒。宋代的山东阳谷县,酿酒的普遍,酿酒的原料都是以黍米为主,景阳冈酒家销售给武松的酒应该是黍米酒。有句为证“八月黍成,可为酎酒”。 黍米就是现在的大黄米,产量低,品质好,是酿酒的最好原料。由此可见,武松喝的十八碗酒就是米酒,度数不高,应该在10度左右,米酒的后劲很大,醒酒慢,而不是反复酿造的酎酒,醒酒快。晁盖、吴用、阮氏兄弟智取生辰纲时,白胜用酒麻醉杨志等人,成功智取了生辰纲。白胜肩挑的白酒,就是黍米酒。黍米酒度数低,当时宋代不像现在有啤酒和各种饮料,米酒是夏天唯一消暑解渴的饮品。黍米酒的酒精度数应该在10度左右,甚至更低。
在中国的古代,古人们把酒分为“醴酒”、“酎酒”和“醇酒”三种。一是醴酒为甜酒,古籍中有记载“少曲多米,一宿而成”的酒就是醴酒。二是酎酒,经过反复酿造出精品,工艺要求高,相比于醴酒,它酒味更加醇厚,格外甘美。第三是醇酒,醇酒需要更多次的反复发酵酿造,因此,它的度数是最高的,味道也是最醇厚的,但是,它还是没有跳出黄酒的范畴,在蒸馏酒出现之前,它是中国古代最烈的酒。在这三种酒类中,最为珍贵的就是酎酒,自古以来为宫廷用酒。朝廷重臣想喝酎酒,都得靠皇帝赏赐或拿黄金购买,平民百姓喝的都是一般的米酒,酎酒是见不到的。在古代,“酎”酒的“酎”字,很多人不认识,更别说能见到酎酒的工艺和配了。
由此可见,宋江征战方腊归来,皇帝宋徽宗大为高兴,赏赐给宋江的正是酎酒。但是,让宋江没有想到的是,奸臣高俅和蔡京等人,利用皇帝赏赐的美酒,在酒种下毒,结果了宋江和李逵的性命。因此,宋江招安,一心想“忠义”封建腐朽的朝廷,他最后落得了一个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