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娱乐杂谈 |
分类: 杂谈 |
《水浒传》两位打虎英雄都是谁?
(张延兵)
作者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中,设置两个打虎英雄人物,一个市武松,一个是李逵。
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李逵在沂岭杀四虎。施耐庵为何在《水浒传》设置两位打虎英雄?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将英雄好汉们性格设置的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另外对武松和李逵的性格刻画的栩栩如生。武松和李逵的性格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敢打敢拼。武松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李逵的性格特点是粗鲁、耿直、纯朴、莽撞。“黑熊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 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这几句话写的就是李逵。
武松的故事篇幅居多,比如武松打虎、怒杀西门庆、潘金莲、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单臂擒方腊,这是故事都是《水浒传》里的经典。其中就是武松打虎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话说一日,武松和宋江分别后,武松提着哨棒来到了阳谷县境内。阳谷县有一个景阳冈,经常有猛虎出入,已伤害二三十条人命。武松在一家“三碗不过岗”的小酒馆喝酒时,店家警告他,不要贪酒,山上有吃人“吊睛白额大虫”,武松是练武之人,艺高人胆大,他不信这个邪气,不听酒家劝告,一口气喝了18碗酒,同时,还吃了4斤牛肉。武松听了店家的忠告后,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说:“你休来吓我,便真个有,我也不怕!”,就这样,能吃能喝的武松,提着哨棒,趁着酒兴,摇摇晃晃离开酒店,直奔景阳冈。
武松打虎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施耐庵这样描写武松英雄豪气,“武松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时,进来看官司榜文。”武松道:“你鸟做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
当武松真正的遇到猛虎时,他表现是这样的。“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武松再来青石上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傥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武松打虎的故事,是施耐庵的经典之作。那么,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提到的李逵打虎又是怎样的场景描写呢?
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李逵具有农民的纯朴、粗豪的品质,反抗性很强,对正义事业和朋友很忠诚,但性情急躁。是刚直、勇猛而又鲁莽的人物典型。李逵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个小牢头,在梁山英雄中排名第二十二位。在梁山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宋江招安。为了破坏宋江的招安计划,李逵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怒气冲冲要杀钦差,使出力气砍倒梁山“替天行道”杏黄大旗。李逵还多次说出要杀到东京,杀掉皇帝,让宋江当皇帝。招安后,李逵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知道李逵如果活着一天,就是对宋朝的威胁,为了保全忠义名声,宋江让李逵也一起陪他喝了毒酒,李逵就这样死了。
施耐庵在《水浒传》第四十三回 中描写黑旋风李逵在沂岭杀四虎的故事。李逵打虎与武松打虎是因为故事情节有很大不同。李逵请假回到老家,李逵是个孝子,他要接老娘到梁山享福。当他见到老娘双目失明时,李逵心里不是个滋味,难受极了。于是,李骗娘说做了大官,接娘去享受。这时候,哥哥李达回家,他怒气冲冲,揭穿了李逵秘密,并要领人捉拿李逵。李逵给哥哥留下一锭大银走了。李逵一直背着老娘,来到了沂岭。老娘口渴,李逵放下老娘,然后去四处寻水。让李逵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刚刚走后,一只猛虎赶了过来,将李逵双目失明的老娘娘吃掉李逵看到地上的血迹,他万分悲痛。他四处寻找吃人的老虎。当他看到四只老虎时,愤怒的眼睛在喷火,怒气,在此时全部爆发出来,李逵连杀四虎,为老娘报仇。
武松和李逵同样是在杀老虎,为什么造成的影响却不一样。施耐庵这样设置有他的道理,他着重写武松打虎,就是为了衬托武松的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老虎在景阳冈吃人,武松打虎是在为民除害,造福一方。“打虎英雄“”从此成了武松个人的标签。
李逵和武松有着鲜明的对比,区别就是在于李逵杀老虎,是因为老虎吃了他的老娘,杀死老虎是为了个人报仇雪恨。在这一点上,施耐庵在书中没有提到百姓受益,感谢李逵情节。所以说,李逵打虎却没造成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