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 |
就是这样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为了经自己的皇位传给儿子,颇费了脑筋,曾先后将二儿子胤礽赶下了太子的位置,最后决定将皇位传给了四儿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二儿子胤礽是康熙和皇后赫舍里的爱子,赫舍里12岁时嫁给,22岁生下胤礽,因产后大出血去世。康熙和赫舍里的感情深厚,赫舍里去世后,康熙将全部的爱转嫁到儿子胤礽身上,并立胤礽为太子。在清朝,被立为太子的皇子,就意味着是将来的皇帝,由此可见,康熙对胤礽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康熙8岁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他的皇妃们为他先后生了50多个小孩,其中儿子35个,但是,存活下来的皇子只有24个。康熙在治理大清上确实有一套手腕,但是,在对待众皇子的问题上,确显得有点棘手。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这是一个庞大的皇家家族。
有人说,治国容易治家难。家庭成员都是直系血亲,尤其是儿女众多的家庭,父辈们很难一碗水端平,有偏有向,就会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平民家庭如此,康熙皇室家族也不例外。可以说,康熙立太子胤礽完全是看在赫舍里的面子上,如果胤礽不是赫舍里所生,那么,很有可能太子位置与他无缘,也就没有后来的康熙两废太子了。
康熙为何两废太子?康熙的儿子个个都是非等闲之辈,在他晚年的时,曾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据介绍,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在九子中,皇太子二阿哥胤礽败笔就是因为自己的没有胸怀、私心太重、目光短浅、骄横、贪婪,先后遭到另外几个皇子的暗算。在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中,力挺胤礽做皇太子的只有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两人很支持二阿哥胤礽。九子夺嫡可以说是满清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有人说,这是康熙执政期间最大的一次败笔。
为了巩固大清的江山,康熙渐渐对皇太子二阿哥胤礽有了看法,加上胤礽从小娇生惯养、蛮横无理,不仁不孝,为此,康熙为了政治需要,两次废除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康熙帝有手谕为证:“诸事皆因胤礽,胤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语发财嘱此辈贪得谄媚之人,潜通消息,尤无耻之甚。”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重,传位皇四子胤禛。康熙帝传位皇四子胤禛,就是看中了胤禛的能力和人品。胤禛的能力和人品远远高于胤礽,是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人才,也正是康熙的最佳人选。胤禛执政后,改年号为雍正,也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雍正帝,雍正帝很讲究,也是一个大胸怀的人,他执政后,没有杀掉胤礽,而是将胤礽迁居到祁县郑家庄,派众兵严加看守。雍正二年十二月,胤礽病死于郑家庄,时年五十一岁。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去世,传位其第四子弘历,也就是我们大家所说的乾隆皇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