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缸窑岭之十二)中央电视台来缸窑岭拍摄神奇冰洞(张延兵)
| 分类: 文学 |
中央电视台来缸窑岭拍摄神奇冰洞
张延兵
外面超强的高温如同火炉一样,人们被烈日烘烤的喘不过气来。2017年8月2日这天,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栏目摄制组一行几人,冒着酷暑,来到了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歪桃山。在这里,他们要将歪桃山神奇的地下冰洞拍摄下来,向全国观众播放。
据了解,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属科普类电视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栏目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热爱自然,珍惜自然,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
缸窑岭歪桃山的地下冰洞位于歪桃山北坡山腰,反凉面积有方圆30公顷。有人分析,歪桃山内很有可能藏有亿万年形成的巨大冰山。现在,当地人为避暑,储藏反季节青菜、水果,修建了长4米,宽2米的冰窖,在此小坐1—2分钟,全身倍感轻松,无病、无痛。地下冰洞是怎样形成的,当地人希望有高人揭开这个谜。
在缸窑岭镇党委书记吴春雷的带领下,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栏目组的摄制人员来到了歪桃山北坡山腰,吴春雷介绍,这个冰洞很神奇,前些年,当地一位村民在石砚台处打井时,开始十分顺畅,让这位村民没有想到的是,井钻钻到80米处时,钻不动了,感觉地下异常的坚硬,同时,还有一股带有冷气的强大力量在上升,将井钻顶出了来,并传出呜呜响声。人们猜测,这一定和地下否冰洞有关。
歪桃山海拔570多米,在它的北坡,也就是海拔390多米的地方,有一处裸露地有个一米多深坑,周围用石块砌成,两面完好两面有些塌陷,上面长着很多青苔。这是山体滑坡所致,石砌的墙壁是人工砌的,目的是储存肉和水果。不知何时起,当地村民就发现了歪桃山北坡夏季清凉冒冷气。据说,曾经有个村民放羊时在此处休息睡了一会,回家后一病不起,医生说身体着了寒气,后来到多个医院医治也没有治愈。
走进深坑底部,顿感凉风袭骨,摄制组测量了一下, 温度显示2℃,和外面30多度的高温天气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个“天然冰窖”内有几个直径八九厘米的缝隙,不仅有冷气从里面溢出,而且石缝里还有冰溜子。
别说进入“冰窖”里,就算呆在附近三五米处,也能觉得凉气袭人。在“地窖”处呆上几分钟顿时起了鸡皮疙瘩,甚至要打哆嗦。当地一位农民说,冬天下雪时,冰窖四周没积雪,温度才2℃。
在现场,有人讲刚喝完的空矿泉水瓶子放在一边,不一会,只见这个矿泉水瓶子收缩起来。现场一位人员说,这是热胀冷缩的远离,矿泉水瓶子遇到冷气就收缩了。
村民老刘是第一个使用“天然冰窖”的,石头也是他砌成的。大约20年前,他突发奇想,何不将此地冷气合理利用起来替代冰箱。他挖土成穴,垒石成墙,还搭上盖子,修成个长约3米、宽约2米菜窖模样的“冷库”。他用毛驴儿将自家产的李子、黄瓜、青椒等果蔬藏此窖中。两个月后,把果蔬运到市场上出售,价格翻了好几倍。
在老刘砌“冰窖”前后,有村民上山干活儿口渴,都会来此找冰吃。也有村民将平时吃不完的肉用塑料袋封好后送到里面来保鲜。现在几乎家家都买了冰箱,天然“冷库”渐渐失去作用。
吴春雷说,歪桃山十分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每个景点都充满了神奇。在歪桃山北坡有三处最为明显的冷气带,“冰窖”一带连在一起约有1500米长, 200多米宽。这个自然资源在葫芦岛地区独一无二,如果能开发出来,将会实现它的旅游价值。经过初步勘测,歪桃山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为数极少的具有地下冰洞资源的一座神秘山脉。现在,缸窑岭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奇特现象,正邀请一些相关专家来考察,希望早日揭开歪桃山冷气之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