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窑岭十大神奇未解之谜(之四)地下冰洞是否蕴藏着亿万年形成的巨大冰山
| 分类: 文学 |
地下冰洞是否蕴藏着亿万年形成的巨大冰山
(张延兵)
在辽宁葫芦岛市南票区缸窑岭镇境内,有一处神奇冰洞,在炎热的夏季却有着厚厚的冰。这处冰洞位于缸窑岭镇歪桃山北坡山腰,反凉面积有方圆30公顷。有人分析,歪桃山内很有可能藏有亿万年形成的巨大冰山。现在,当地人为避暑,储藏反季节青菜、水果,修建了长4米,宽2米的冰窖,在此小坐1—2分钟,全身倍感轻松,无病、无痛。地下冰洞是怎样形成的,当地人希望有高人揭开这个谜。
缸窑岭是葫芦岛一个山区,属于喀斯特地貌。什么是喀斯特地貌?按照百度百科解释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谓,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云南等地。
缸窑岭的地貌特征在我国东北地区并不多见。按照“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这种说法,缸窑岭地下很有可能存在这种地理现象。
之二:石头缝冒冷气 惊现冰窖奇观
走进深坑底部,顿感凉风袭骨, 温度也就在3~4℃,和外面30多度的高温天气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个“天然冰窖”内有几个直径八九厘米的缝隙,有冷气从里面溢出,扒开缝隙附近的下层,看到有冰渣存在。
别说进入“冰窖”里,就算呆在附近三五米处,也能觉得凉气袭人。在“地窖”处呆上几分钟顿时起了鸡皮疙瘩,甚至要打哆嗦。当地一位农民说,冬天下雪时,冰窖四周没积雪,温度才2℃。
(图片来源于网络,冰洞资料片)之三:“天然冰窖”能保鲜瓜果肉蔬
村民老刘是第一个使用“天然冰窖”的,石头也是他砌成的。大约20年前,他突发奇想,何不将此地冷气合理利用起来替代冰箱。他挖土成穴,垒石成墙,还搭上盖子,修成个长约3米、宽约2米菜窖模样的“冷库”。他用毛驴儿将自家产的李子、黄瓜、青椒等果蔬藏此窖中。两个月后,把果蔬运到市场上出售,价格翻了好几倍。
在老刘砌“冰窖”前后,有村民上山干活儿口渴,都会来此找冰吃。也有村民将平时吃不完的肉用塑料袋封好后送到里面来保鲜。
现在几乎家家都买了冰箱,天然“冷库”渐渐失去作用。
随后记者又往“冷库”的上方走了百余米,发现在“冰窖”上方也有好几个往外溢冷气的眼儿。记者把手伸过去放在附近石块缝隙处,就会有冷飕飕的寒气冒出来。炎热夏季,山上温度可达零下,真正是“头顶骄阳身冒汗,脚踏阴山六月寒”,夏季登临此山会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冰洞资料片)
之四: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自然界的“奇观”?
一位地质学者分析认为,歪桃山下很有可能就是是火山熔岩,山上是灰岩。他出现这种“天然冰窖”现象,大多有两种原因:
一是“冰窖”下面有口径大小不等的溶洞,里面是空的,朝地下延伸。里面的空气是流通的,受外界气温影响不大,受里面的气温影响很大。也就是说, “冷库”表层的温度和地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温度差不多。另一种原因可能就是下面有暗河,地下水不断循环,上面的温度和地下的差不多。初步判断,歪桃山“冰窖”的成因应该是第一种。
吴春雷说,歪桃山十分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每个景点都充满了神奇。在歪桃山北坡有三处最为明显的冷气带,“冰窖”一带连在一起约有1500米长, 200多米宽。这个自然资源在葫芦岛地区独一无二,如果能开发出来,将会实现它的旅游价值。经过初步勘测,歪桃山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为数极少的具有地下冰洞资源的一座神秘山脉。现在,缸窑岭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奇特现象,正邀请一些相关专家来考察,希望早日揭开歪桃山冷气之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