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章回小说:《我是吴三桂》第二章( 张延兵 著)
(2017-06-18 17:06:41)
第二章:常氏姐妹出手除恶霸
师父指路投奔吴三桂
蜿蜒的长城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小河口的山梁上。
小河口,这个长城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地理位置偏僻,和几十里外的九门口长城相比,在军事上没有九门口重要。九门口是京东首关,是通往关内外的必经之地,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而小河口,地势险要,山崖陡峭,虽然有着长城守军,但是,这里几乎没有战事。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基本与外界隔绝,没有生人打扰。
小河口长城脚下,一座农家院里住着师徒三人,平时忙于农活,闲暇之时习练武艺,一直相安无事。
农家院的主人姓胡,名叫胡大海。胡大海身材高大,武艺高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胡大海不是小河口当地人,原是祖大寿手下的一员副将。几年前避难来到小河口的,对于胡大海的来人当地人谁也不知道,就知道是个外乡人,是一个行侠仗义的好人。
胡大海的两个徒弟是姐弟俩。胡大海刚到小河口时收留的两个落难孩子。胡大海对这两个孩子十分上心,又是教武艺,又是教做人。姐弟俩对师父的恩德牢记在心,三人相处的如同亲父子一般。
姐姐常英相貌美丽、性格豪爽。弟弟常雄相貌英俊,性情耿直,不爱说话。
这一天,师父胡大海坐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姐弟二人习武,一边喝着茶水。二人展开对打,十分激烈。
对打过后,两只乌鸦叫着从头顶飞过,常英用石子将其中一只打下。弟弟常雄也不甘落后,也捡了一颗石子将另一只乌鸦打落下来。
常英对常雄说:“太讨厌了,这乌鸦叫的让人心里不舒服。”
常雄竖起大拇指:“姐姐手段果然厉害。“
常英笑了笑:“弟弟也是百发百中呀。“
胡大海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哈哈,你们都厉害。常英、常雄快过来歇歇,喝口水。”
常英回头一笑:“师父,我不累。”
常雄走过来,拿起大碗:“我可口渴了,先喝点水。还是师父好。”
常英看看弟弟常雄喝水的样子微笑。
常雄喝完水,把嘴一抹,好奇地问胡大海:“师父,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小河口,有什么典故吗。”
胡大海看常雄,笑着说:“徒儿,怎么想起问这个了,好,今天我就好好给你们讲一讲。”
常英、常雄两人坐下来,给师父斟满茶水,四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师父。
胡大海看到两个可爱的徒弟,来了精神。他打开了话匣子:“小河口一带的五大姓氏都是义乌人的后代,其先辈都是当年随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来此定居的。师父是后来到这个地方的,再后来收留了你们跟我学习武艺。”
常英说:“师父,小河口长城还有这段历史呀,从来没有听您讲起过。”
常雄捅了一下姐姐:“别插嘴,让师傅讲。”
胡大海喝了一口茶水,看着姐弟两人继续说:“当年戚继光平定倭寇后,从浙江、福建东南沿海一带被调到这一带整顿边务,因此他带领3000名义乌兵一同到达这里。当时经过批准,允许一些官兵携带家属,这些义乌兵有一部分就驻守在小河口村一带的长城上。”
常雄拍拍双手:“师父,戚继光真是了不起的人物。”
胡大海把话题一转:“在咱们这一带,除了戚继光外,还有一个英雄就是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了。吴三桂是大明朝的一员虎将,善使一把大刀和七星宝剑。将来有一天在师父这里呆不下去了,你们就去投奔他去吧。”
常雄好奇地问:“师父,你怎么和吴三桂认识的。”
胡大海停了一会,脸色沉了下来,眼睛里的泪水在打转转:“我当年在祖大寿手下做副将,和吴三桂当年都在军营为朝廷效力,我俩个成了最好的朋友。后来,我的家中落难,家中被烧,妻子被当地恶霸强暴杀害。我杀了恶霸后,回到军营。是吴三桂保护我,怕我吃官司,让我悄悄离开军营,我就来到这个僻静的地方隐居生活。之后,我和吴三桂再也没有来往。”
常英看到师父两眼满含泪水,心里也十分难过:“师父苦大仇深,师父,当初我们全家落难,父母被土匪杀害,是您替我们报了仇,还收留我和弟弟传授武艺。如果没有您老人家的相救,如果不是您当年收留我和弟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一日为师,终日为父。我们就是您的儿女,以后,我和弟弟为您老人家养老送终。”
胡大海用手抚摸着常雄的脑袋,笑了笑说:“咱爷三个有缘分,我是一天天看着你们长大的。我把全身的武艺毫不保留传授给了你们,就是希望有一天你们惩恶扬善,保护一方百姓平安。咱们练武之人首先要有武德,不能欺压百姓。
常英看看师父心情好了些,就对师父说:“师父,说些高兴的事情吧,你给我们讲讲吴三桂吧,为什么让我们投奔他,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都不了解,将来有一天我们投奔他了,就不会给师父丢脸。”
胡大海说:“好,今天咱们就好好讲讲吴三桂。吴三桂出身于辽西将门望族。明末著名将领祖大寿是他的舅舅。”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从小喜欢武艺,善于骑马射箭。祖大寿有个妹妹,温柔漂亮、知书达理。吴襄奉旨调进北京后,就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
吴襄和祖大寿的妹夫生活上恩恩爱爱,一年之后,生下了吴三桂。吴三桂小时候喜欢舞枪弄棒,喜欢带领一帮孩子分成两派进行两军对垒。很多比吴三桂大的孩子都喜欢听他的指挥。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祖大寿十分喜爱这个又淘气又聪明的外甥。在舅舅祖大寿的影响下,吴三桂不仅学习文化,还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吴三桂长大后,英俊潇洒,能文能武,一表人才,舅舅祖大寿越来越喜欢这个有出息的外甥。
祖大寿当时辽西很有名望的贵族了。一天,吴襄对儿子吴三桂说:“祖家、吴家两个大家庭的联姻成了亲戚,孩子,我们爷俩个和你舅舅是永远割不断的亲情,我们有今天,都是仰仗你的舅舅祖大寿庇护我们,你要好好珍惜,好好对待你的舅舅。”吴三桂跪在地上对吴襄说:“父亲放心,我不会辜负您老人家的期望的,我一定好好报答舅舅。”
祖大寿有了妹夫吴襄和外甥吴三桂,其祖氏家族的势力更加壮大。吴襄和儿子吴三桂在祖大寿的帮助下,如虎添翼,不仅才华得到了施展。
从小就聪明好学的吴三桂不到到二十岁就考中了武举人。吴三桂给吴家和祖家争了光,为了让儿子有个更大的发展,吴襄就和祖大寿商量,让吴三桂从军施展才华。吴三桂听了两位老人的话,从此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后,吴襄临阵逃脱,被削职。崇德元年吴襄恢复了总兵职务。
随着吴襄官复原职,吴三桂事业上如鱼得水,崇祯八年,时年23岁的吴三桂被擢为前锋右营参将。崇祯十一年九月,时年26岁的吴三桂任前锋右营副将,相当于副总兵。崇祯十二年时年27岁的吴三桂朝廷被任命宁远团练总兵。后来被崇祯封为到平西伯和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连连升迁,官位越升越高,不仅体现在他才华出众的一面,主要的另一面和他父亲吴襄,舅舅祖大寿,义父御马监太监高起潜是分不开的。
常英和弟弟听得入了迷,胡大海讲完吴三桂的故事后,常英站起身来,对师父胡大海说:“师父,您老人家放心,我和弟弟一定在吴三桂军营中为您老争光的。”
龙门山大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刘怀水牵着一条狼狗,身后跟随着七、八个随从。
“闪开!闪开!”刘怀水的随从们在前面开道,推搡着一些行动迟缓的路人。
刘怀水长相丑陋,是龙门山一条恶霸,人称外号刘坏水。刘坏水祖上什么时候搬到龙门山这块地方的,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想知道,大家就知道,刘家出了这么一个恶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刘坏水的爷爷有一个干儿子在朝里是一名跟随皇帝的太监,姓李。当年李太监跟随母亲李赵氏逃荒来到龙门山。李太监的父亲死得早,撇下这孤寡母。李太监和母亲一路乞讨就来到了龙门山。
刘坏水的爷爷刘德品是个大善人,看到李太监娘俩十分可怜,就让李赵氏带儿子在刘家住了下来,李赵氏在刘家做了佣人,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十分勤快,刘家上下对李太监和李赵氏这娘俩都特别照顾,有好吃的就会送上一口,有能穿的衣服就送给这母子俩。
李赵氏带着儿子李太监这一住就是五年,李太监长大成人,越发英俊,刘德品喜爱。
到了第六年头,李赵氏忽然身患痨病,没有几天就一命呜呼,撇下了李太监。母亲去世后,李太监在刘家也呆不下去了,尽管刘德品待他如同亲生儿子一样,可是他还是坚持要走。
一天晚上,刘德品把李太监叫到自己的床前,拉着李太监的手问:“孩子,你年龄这么小,外面又这么乱,你能到哪里去呀?在我这里好歹有个住的,有完碗饭吃。”
李太监听了刘德品的话很受感动,“扑通”一声,跪在地下就给刘德品磕了一个响头:“我从小就没有父爱,现在我的亲人都不在人世了,剩下我孤苦伶仃一个人,您老人家不如嫌弃,就认我做您的义子吧。将来有朝一日我混出个人样来,我会好好孝顺您的,爹爹在上,请受小儿一拜。”
刘德品看到李太监又给自己磕头又叫爹,眼泪刷地一下就流了出来:“好孩子,快快起来,爹爹没有白疼您。”
李太监也哭了,跪在地上往前挪了一步对刘德品说:“爹,当年我和母亲落难时,是您老人家大发慈悲救了我娘俩,您的大恩大德孩子永远不会忘记。”
刘德品让李太监起来后,就问:“孩子,你真的打算往外闯荡呀。”
李太监眼睛看着刘德品,双手握住老人的手:“爹,我心已定,我一定要出去闯荡,不混出个人样来,我就不会来见您。”
“傻孩子,说啥呢,这里永远是你的家,你想啥时候回来就啥时候回来,爹在家等你。”刘德品摸摸李太监的脸颊,心疼地说。
“我要上京城闯荡,京城人多,离皇上近。”李太监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你打算上京城谋差事好呀,我放心,我有个挚友金万财,是在京城做大买卖的,他认识皇宫的人,如果他肯帮你,你就能到皇宫谋上差事了。我给你挚友写封信,你带上。”刘德品说完,随即写了一封信递给李太监。
第二天,李太监带着刘德品的信和一些银两,对刘德品千恩万谢后就上路了。
李太监出了龙门山,昼夜兼程,二十天后来到了京城。
京城花花绿绿,李太监看的是眼花缭乱。
李太监按照信上的地址很快找到了金万财。几天后,金万财通过皇宫里的朋友带着李太监见到了皇宫的总管太监。
总管太监对金万财说:“皇宫不缺人手,只缺少太监,这孩子挺机灵的,你看让这孩子做太监行吗,将来有一天能侍候皇上,就会飞黄腾达了。”
金万财说:“大人,这个我坐不了主,我得问问孩子,看看孩子是什么意见。”
金万财把李太监拉到一边,小声说:“孩子,刚才你都听到了,你看看愿意吗?”
李太监想了一下,对金万财说:“老人家,我愿意。我父母都去世了,在这个世上没有亲人了,做个太监也无妨,只要将来能出人头地,我干什么都行。”
金万财小声说:“孩子,当太监是要净身的,不能娶妻生子,你要想好了。”
李太监“老人家,我主意已定,不会改变。”
就这样,李太监在皇宫做了一名太监,至于他的真名谁也无从考证。
李太监在皇宫机灵能干,很快,太监总管让他跟随皇上,负责的皇上的起居。
李太监出人头地,消息很快传到刘家,刘德品喜上眉梢。朝廷里有了李太监支撑门面,刘家在当地势力逐渐扩大。
时间一晃,二十年就过去了,刘坏水也长大成人。李太监没有后人,为了报恩,就让刘坏水做了自己的干儿子,经常派人送给刘坏水一些金银财宝。
刘坏水和他爷爷做人不同。刘德品为人忠厚,善良。而他的这个孙子长相丑陋不说,还经常依仗李太监的权势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刘德品又气又恨,几年后得病死去。
刘德品去世后,刘坏水的父亲从来不敢管教自己的儿子,每天只能唉声叹气。
刘坏水有着这样深厚的背景,谁也不敢招惹他,看到他,只好远远地躲着他。
天气逐渐暖和起来,三月初三,龙门山庙会,人来人往,买布的、卖菜的你、算卦的、耍把式卖艺的……热热闹闹。
常英和弟弟常雄很长时间没有出门了,师父胡大海掏出银子给常英:“天暖和了,你和弟弟也该置换新衣服了。今天正是龙门山庙会,你和弟弟到庙会上看看热闹,顺便买些布料来。”
常英推辞了一下说:“师父,你看看,我这身衣服还能将就穿一阵,再说了,三月的天忽冷忽热的,我和弟弟有衣服穿就行了,不能让师父再破费了。”
胡大海看到常英推辞,生气了,他把脸色一沉,一把把银子放到常英的手中:“这闺女,咋还和我客气上了呢,我们有子女,你和常雄就是我的亲人,我的就是你们的,分这么清楚干嘛,快拿上银子,和你弟弟去逛庙会去吧。但是,有一条,不能惹事生非呀。”
常英接过银子,高兴地拉着弟弟就奔龙门山来了。
天是蓝色,天空中一朵朵白云就像一片片洁白的棉花。太阳照射的两人身上暖洋洋的。姐弟两人一路小跑,不知不觉中就到了龙门山庙会。
刘坏水带着家丁在庙会上乱窜,象一群无头的苍蝇,刘坏水不仅长相丑陋,而且还十分好色。一双色迷迷的小眼睛在人群中滴溜溜乱转,看着大姑娘小媳妇的脸蛋。
家丁刘福本不姓刘,姓李,名叫李福是当地一名好赌之徒,家产被他输个精光。没有什么输的了,就写下了契约,让妻子抵赌债,妻子一气之下就上吊自尽了。后来李福遇到了刘坏水,两人一见如故,臭味相投。看到无家可归的李能,刘坏水就让李福搬到自己家中来,从此以后,李福就成了刘坏水的一名贴身家丁,刘坏水让李福随了刘家的姓,改名刘福。
刘福看了看前来赶庙会的男男女女,低头哈腰对刘坏水说:“少爷,今天你看上谁了,就给小的说一声,我就会和弟兄们给你抢回家。”
听了刘福的话,刘坏水哈哈一笑:“你小子还挺会来事,挺孝顺的。这么多人别说抢,说抢多难听呀。”
刘福忙说:“是,是,是。你看看小的这张嘴,又惹少爷生气了。”刘福说完,抬头往前一看,双眼出现了绿光:“少爷,您看,前面唱小曲的女子多漂亮,往咱这走来了。您说怎么办。”
“好,我看看。”刘坏水顺着刘福的手指看去,只见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面似桃花,粉红的小嘴,水汪汪的大眼睛,穿戴整齐,犹如仙女下凡一样正朝他们的方向走来。
这位貌美的姑娘就是唱曲的董翠翠,董翠翠跟着父亲董老汉前来赶庙会,想唱几个小曲挣些银两给生病的母亲抓药。
唱了几个小曲后,董翠翠要去给药房给母亲抓药。董老汉对女儿董翠翠说:“孩子,你先去抓药,我买些吃的给你母亲带回去。我买完吃的后,就去药房找你。”
董翠翠和董老汉分开后,就直奔药房,没有想到正巧碰到了恶少刘坏水。
“哇,还真是唱小曲的董翠翠,这小娘子越来越水灵了。”刘坏水看直了眼,两只小眼睛盯在了董翠翠身上,嘴里的哈喇子都流了出来。董翠翠也发现刘坏水在色迷迷地看着自己,于是低下头来,加快了脚步,想躲开刘坏水。
刘坏人:“刘福,你小子还不快点,这个小女子正合我意,给拦住。”
刘福快步上前,双臂伸展拉住了董翠翠的去路:“小翠姑娘,去哪里呀?跟我家少爷玩玩怎样,让你快活快活。”
董翠翠没有言语,怒视刘福,使劲推了刘福一把。刘福没有站稳,打了一个趔趄,右脚一下子踩在了一堆狗屎上,脚底一打滑,摔了个仰面朝天。“我的妈呀,摔死我了,你好大的劲呀。”刘福爬起来举就要打,被刘坏水拦住。刘坏水装作好人,对刘福大声呵斥:“混账东西,滚一边去,怎么能给小翠姑娘动粗呀!来来来,我看看吓着姑娘没有。”
刘坏水说完,抬手就去摸董翠翠的脸,董翠翠把头一偏躲过。刘坏水不甘心,又上前一步,伸出双手,一下子把董翠翠搂在怀里,张嘴就亲。董翠翠仰头挣扎,刘坏水紧逼上前。“呸”
董翠翠忍无可忍,对着刘坏水就是一口吐沫,刘坏水也不气恼,也不松手,抱得董翠翠喘不过起来。
正在这时,只听一名老人大喊:“狗东西,畜生,放开我的女儿!”话音刚落,刘坏水就被人使劲拽了一下。刘坏水松开姑娘,回头一看,这人正是瘦弱的老头董老汉,气急败坏,抬起一脚朝老人使劲踢去:“去,你这个老东西,就干扰老子的好事!”刘坏水多少会些武功,加上使得劲大,董老汉被踢出很远,倒在地上昏死过去。
老人倒地后,董翠翠扑在老人身上大声哭喊:“爹!爹!爹!”
看到昏死的父亲,董翠翠伤心地哭了起来。不一会,董老汉苏醒过来。看到刘坏水带着刘福等七八个家庭耀武扬威站在原地,在看看哭成泪人的女儿,老人对刘坏水大骂:“畜生,天底下还有王法没有,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调戏良家民女。”
刘坏人不管董老汉怒骂,上前继续拉董翠翠:“我说姑娘,给我走吧,我让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今后就不用唱小曲了。”说完,他又指指老人骂道:“老不死的,去一边去,竟敢干扰我的好事,老子就是王法。”
董翠翠大喊;“救命!救命!”
董翠翠的呼救声被在附近的常英和弟弟常雄听到,姐弟两人顺着呼救声赶了过来。常英远远看到刘坏水正在拉扯董翠翠,她从地上捡起一颗石子,朝着刘坏水手腕打了过去,石子不偏不倚,正好打在了刘坏水的右手骨上,刘坏水疼的“哎呀”一声,松开了董翠翠。常英、常雄来到董老汉身边,将老人扶起。
“老人家、小妹妹,不要怕,有我呢,看看谁在还欺负你们。”常英对老人和姑娘说道。
一看有人抱打不平,刘坏水皮笑肉不笑地上前就抓常英:“哈哈,小娘们长得不错,你也敢过来捣乱。过来,陪爷爷玩玩。”
常英见如此下流又丑陋的刘坏水怒骂:“你也配是个人,简直是披着人皮的禽兽。”说完,常英反手将刘坏水推倒在地。刘坏水气急败坏,拿起刀砍向常英,常英躲过,将刘坏水手中的刀踢飞。刘坏水又拿凶器再次扑来,常雄抓起地上一个木棒打在刘坏水的头上,刘坏水摇摇晃晃,感到两眼满是金星。常英瞅准空挡,一脚将刘坏水踢出数米远,刘坏水头部撞上石墙,脑浆迸裂身亡。
刘坏水死了,家丁四处逃窜。街上一片大乱。
看到刘坏水已经死亡,董翠翠和董老汉给常英和常雄磕头。董翠翠说:“谢谢恩人,谢谢恩人。”董老汉:“今天得两位英雄相救,我和女儿会永远记住恩人的大恩大德。”
常英和常雄扶起跪在地上的董翠翠和董老汉:“老人家,小妹妹,快走,此地不宜久留。”
在常英和常雄保护下,董翠翠和董老汉离开现场。
刘坏水死后,当地百姓拍手称快,有的被刘坏水欺负了多少年的人放弃了鞭炮庆贺。看到主子死了,刘福带着几个家丁到衙门报信。很快,几个衙役捕快赶到现场。
刘福也不知道常英和常雄的来路,衙门派兵在龙门山搜了半天没有找到常英和常雄影子。按照刘福的描述,衙门分别画了常英和常雄的像,张贴在龙门山街头进行通缉。
胡大海在家里休息,看到常英、常雄姐弟俩满头大汗,急急忙忙的样子回到家中,十分疑惑:“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匆忙,难道出事了?”
常英和常雄进屋后,跪在地上就给师父磕头:“师父,孩儿不孝,给您老人家惹祸了,我俩把恶霸刘坏水给杀了。”
胡大海赶紧扶起两个徒儿,安慰说:“杀得好,这条恶狗早就该杀了”
常英和常雄站起身来,一五一十把刘坏水欺压民女的事情说了一遍。
胡大海听后,对两个徒儿说:“你们俩个做的对,师父没有白教你们。刘坏水死了,他朝廷有人,衙门不会放过你们,我已经给你们说过,一代枭雄吴三桂是我的挚友,你们投奔他去吧,也好在他的军中某个出路,有吴三桂照顾,师父我就放心了。”
胡大海拿来笔墨,立即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常英接过信后,和弟弟常雄跪在地上给师父磕头:“谢谢师父,我们走了您老人家怎么办?衙役会不会来找你的麻烦呀。你跟我们一起去投奔吴三桂吧。”
胡大海笑了笑:“孩子,不用管我,赶快上马,去山海关找吴三桂吧。”
常英和常雄跪在地上含泪和师父告别。
常英、常雄骑上马,双手抱拳:“师父多保重,我们去了。”
胡大海望着常英和常雄的背影,眼泪夺眶而出。
常英、常雄刚出小河口不远,就发现对面来了一帮衙役捕快朝小河口而来。常英、常雄躲在暗处观看。这时,衙役捕快停在了姐弟俩藏身的地方,只听一个捕快说:“弟兄们,前面就是小河口,给我冲进去,捉拿凶手!”说完,这队人马犹如一股旋风呼啸而去。马蹄声越来越小,看到衙役捕快这帮人马渐渐远去。常英、常雄从暗处出来,常英对弟弟说:“不好,这是官兵来捉拿我们的,师傅为救我们一定有危险,我俩不能不管。”
“好,我听姐姐的,杀回去,解救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