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腰突穴电温针

(2009-05-05 20:03:59)
标签:

保健

温针

针刺

电针

阿是穴

分类: 针医学

 
  
  该穴作为一个“阿是穴”,其本身具有特定的病理生理学意义。首先,它作为一种“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病理反应点,既是LIDH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之一,同时又是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之所。因此,该穴点只在LIDH发病时才出现,且常因病邪深浅、病情轻重与疾病转归而出没消长。这反映了“经络-皮层-内脏相关”假说在特定病理条件下的动态相关规律,也与临床实际观察相吻合。可见,针刺腰突穴不仅符合传统针灸疗法“以痛为腧”的传统法则,同时也契合LIDH特定病程或病情阶段的病机特点,符合传统中医学辨证论治之精义。也正是由于腰突穴之出现有随LIDH病情变化而动态变化的特点,因此,除“压痛感”之外,其体表定位的另一重要标志就是“舒适感”。具体而言,急性期疼痛较重时,其穴区“压痛感”也较明显;疼痛较轻或病情好转而局部压痛不明显时,按压原部位则常有“舒适感”。这与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灸例》中有关“阿是穴”的定义与选取方法相吻合。此外,选取腰突穴时,除了仔细寻找压痛感或舒适感之外,也应熟悉下腰段肌肉、椎体之缝隙与凹陷等体表特征,熟悉“气至病所”时针尖所在之椎间孔外口的局部解剖位置。位置在椎旁2.5厘米,腰突穴的进针深度一般为70>73 mm[1],相当于安全的“三角工作区”[3-4],理论上属于传统针灸之“深刺法”,是该疗法的特色与关键技术之一,其理论依据主要是该病属里,病邪缠绵,病位较深。由于针刺部位较深,故针刺时选用0.45 mm>75 mm毫针,否则进针过程中容易发生针体折弯而偏离病所,尤其是对部分腰背肌明显痉挛的患者。使用粗针的另一考虑是希望增加刺激量,这与电针的“伤害性刺激”理论有关。进针时要求快速透皮,边进针边仔细体会针感,若针刺所产生的酸麻胀痛等得气感与患者根性痛分布区基本一致时,即为最佳进针角度与深度。定位准确时,医者针下常有“如鱼吞钩饵”样沉紧感,值得注意的是,若针刺即刻出现患肢“放电样感觉”,说明针尖触及局部神经干,此时当稍微调整针尖的位置,以免通电后患者将难以忍受。针刺得气后,接通G 6805-Ⅱ型电麻仪,并用艾帽加热,取断续波波型,刺激强度始终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大电流强度为宜,每次电针持续20分钟,1日1次。这种电针参数、周期与频度可较好地兼顾患者的依从性和临床可操作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道教与针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