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好的事情不会变坏
(2014-08-29 23:46:10)
标签:
情感杂谈 |
分类: [书漫]乐以忘忧 |
去年的班夫山地电影节邀请到嘉宾王静,在清华大学容纳了近千人的大舞台上,这位女登山家企业家讲述了自己户外攀登的经历。其中有艰辛,有坚持,有成绩。场下人群很嘈杂,我不清楚有多少人在认真听她所讲的内容,但总有一部分人从中获得了积极进取的正能量。至少从未登过雪山,对攀登珠穆拉玛峰也没有什么感念的我,被鼓舞了。当然不是立下决心,非要爬个什么线路不可。而是,既然有目标就应为之坚持努力。成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尝试过坚持过。另一方面,人生路漫漫辛苦,崎岖坎坷我们都会遇到。如果不是愣头青,正确的选择自然是绕过去。如果绕不过去不得不面对,我们的能量远比自己以为的勇敢强大。
最近王静传出攀登珠穆朗玛峰造假的消息。
柴静在《看见》一书中回忆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时提到,二零零零年她在湖南卫视主持“年底新锐人物”,李阳当选。“节目散后,他在大巴车给满车人讲笑话,内容不记得了,但车内大笑的活力和气氛还记得”。八零后的学生对疯狂英语或多或少都有接触,对李阳个人成长也略有耳闻。他童年口吃懦弱到连电话都不敢接,后来用“疯狂英语”的方式勒令自己当众发声朗读,成为一名英语出色的人。疯狂英语的学习模式与李阳的精神激励法实实在在教育出很大一批受益人。不敢当众发声的自己也曾想过,连口吃懦弱到这种程度的人都能学好英语,自己应该也可以。不过那时还是没能真正明白,学习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努力。
2011年9月,李阳家暴事件曝光。
最近娱乐圈最热闹的事情当属黄海波嫖娼。因为在多部电视剧中饰演“好男人”“好女婿”“好丈夫”的形象,黄海波被誉为“国民女婿”“国民老公”。在国内外获奖颇多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中,他饰演的摄影师“余味”是一位爱老婆爱事业,爱家更爱家务的好丈夫、好儿子、好女婿。小眼睛、单眼皮、老实巴交的黄海波通过在作品中的新好男人形象,吸引了众多未婚甚至已婚女性的眼球。要么恨不得嫁给他,要么恨不得老公变成他,总之黄海波在女性观众中的受喜欢程度之高一时无两。
恰是这位一度被冠以“最佳经济适用男”、“内地女性最想嫁的男人”、“最靠谱男人”称号的男人,居然去嫖娼了。不奇怪为何网友的关注点集中在,黄海波居然需要嫖娼。
最初想到“那些好的事情不会变坏”是因为看完柴静《看见》受益颇多,可一开始对这本书却是不欢迎不拒绝的态度。比起她“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作为读者的自己对她个人的情感也经过了不断重建。从一开始对她的欣赏,到认为她过度动情做采访的质疑,到网络流传“无房无车甘于清贫”的反感,到她冷静处理自己私生活的认可,到透过文字理解她对生活与人性丰富、立体、宽广、深厚的理解。虽然现在自己依旧对记者太多动情的采访方式不能认可,对柴静工作态度的欣赏以及对她个人生活态度的欣赏却是毋庸置疑的。
曾经我同朋友讨论,什么样坏人最高明。结论是,一辈人不让人看出破绽的坏人最高明。想要一辈子不被人看出破绽,唯一的办法是一辈子不做坏事。可这样,他又成了一个好人。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戴着面具过生活虚伪地欺骗大众,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大众想要了解的也是好的。回头在想,我们常常因为被欺骗而否定那些好的事情。因为王静造假,我们不再努力信仰;因为李阳家暴,我们否定勇敢坚持的学习方法;因为黄海波嫖娼,我们否定身上还有好男人;因为记者动情,我们否定记者带给我们的真相。可事实上,那些好的事情并不会因为主体的变坏而变坏,只要从中吸收自己认为对的元素,万物皆可成为我们个人自我完善的养料。
于人生的汪洋之中,大家都在起伏挣扎,没有人天生就是做人的人才。可生而为人,应当在成长中逐渐独立,有辨识能力,拥有冷静审视世界与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恰是在挑选、捡择、舍弃、重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反复修炼出来的。这种修炼在柴静的《看见》中我们可以看见,在我们内观自己时也若隐若现。
文|苏筱兀。
最近王静传出攀登珠穆朗玛峰造假的消息。
柴静在《看见》一书中回忆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时提到,二零零零年她在湖南卫视主持“年底新锐人物”,李阳当选。“节目散后,他在大巴车给满车人讲笑话,内容不记得了,但车内大笑的活力和气氛还记得”。八零后的学生对疯狂英语或多或少都有接触,对李阳个人成长也略有耳闻。他童年口吃懦弱到连电话都不敢接,后来用“疯狂英语”的方式勒令自己当众发声朗读,成为一名英语出色的人。疯狂英语的学习模式与李阳的精神激励法实实在在教育出很大一批受益人。不敢当众发声的自己也曾想过,连口吃懦弱到这种程度的人都能学好英语,自己应该也可以。不过那时还是没能真正明白,学习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努力。
2011年9月,李阳家暴事件曝光。
最近娱乐圈最热闹的事情当属黄海波嫖娼。因为在多部电视剧中饰演“好男人”“好女婿”“好丈夫”的形象,黄海波被誉为“国民女婿”“国民老公”。在国内外获奖颇多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中,他饰演的摄影师“余味”是一位爱老婆爱事业,爱家更爱家务的好丈夫、好儿子、好女婿。小眼睛、单眼皮、老实巴交的黄海波通过在作品中的新好男人形象,吸引了众多未婚甚至已婚女性的眼球。要么恨不得嫁给他,要么恨不得老公变成他,总之黄海波在女性观众中的受喜欢程度之高一时无两。
恰是这位一度被冠以“最佳经济适用男”、“内地女性最想嫁的男人”、“最靠谱男人”称号的男人,居然去嫖娼了。不奇怪为何网友的关注点集中在,黄海波居然需要嫖娼。
最初想到“那些好的事情不会变坏”是因为看完柴静《看见》受益颇多,可一开始对这本书却是不欢迎不拒绝的态度。比起她“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作为读者的自己对她个人的情感也经过了不断重建。从一开始对她的欣赏,到认为她过度动情做采访的质疑,到网络流传“无房无车甘于清贫”的反感,到她冷静处理自己私生活的认可,到透过文字理解她对生活与人性丰富、立体、宽广、深厚的理解。虽然现在自己依旧对记者太多动情的采访方式不能认可,对柴静工作态度的欣赏以及对她个人生活态度的欣赏却是毋庸置疑的。
曾经我同朋友讨论,什么样坏人最高明。结论是,一辈人不让人看出破绽的坏人最高明。想要一辈子不被人看出破绽,唯一的办法是一辈子不做坏事。可这样,他又成了一个好人。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戴着面具过生活虚伪地欺骗大众,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大众想要了解的也是好的。回头在想,我们常常因为被欺骗而否定那些好的事情。因为王静造假,我们不再努力信仰;因为李阳家暴,我们否定勇敢坚持的学习方法;因为黄海波嫖娼,我们否定身上还有好男人;因为记者动情,我们否定记者带给我们的真相。可事实上,那些好的事情并不会因为主体的变坏而变坏,只要从中吸收自己认为对的元素,万物皆可成为我们个人自我完善的养料。
于人生的汪洋之中,大家都在起伏挣扎,没有人天生就是做人的人才。可生而为人,应当在成长中逐渐独立,有辨识能力,拥有冷静审视世界与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恰是在挑选、捡择、舍弃、重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反复修炼出来的。这种修炼在柴静的《看见》中我们可以看见,在我们内观自己时也若隐若现。
文|苏筱兀。
前一篇:《丛林之王》或重于百年泰山
后一篇:《美人邦》不能傻不能懒更不能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