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名字叫可汗》:单细胞的再次胜利

(2010-12-05 22:18:26)
标签:

中国

我的名字叫可汗

多田

三傻大战宝莱坞

《阿甘正传》

娱乐

分类: [影视]声色犬马
  http://s9/middle/4d5f9ff5t96aa9f2f4c28&690

  有《阿甘正传》、《雨人》等优质影片在先,残障题材仿佛成为电影进军奥斯卡和各式颁奖典礼的捷径。2007年国内也曾有媒体发出这样的询问声,中国导演何时拍出中国的“雨人”、“阿甘”?很可惜,三年过去了,中国没能出现哪怕是法国《第八日》、韩国《马拉松》这样级别的电影。
  
  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到《三傻大战宝莱坞》,再到现在的《我的名字叫可汗》,中国人很不甘心不情愿又不得不承认,就连印度电影都将中国电影甩在了后面。中国电影到底在忙碌哪般?虽然《可汗》很大程度上模仿了好莱坞流水模式,但是,它模仿得够到位。虽创新不足但及格有余。而中国电影,他们是纠结并执着于艺术创新,不屑于去模仿,还是觉得自己已然别具一格自成流派呢。
  
  《可汗》讲述了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可汗的人生经历,并讲述了围绕其产生的亲情、友情、爱情关系。故事通过可汗的悲痛生活,揭示了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严重。单细胞的可汗为了最终实现人人平等的美好念想,不懈努力着。对幸福的追求、对希望的奉献、对良知的反思,主流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贯穿通篇,在观众看得最低潮最绝望的时候,年轻人说服电视台决定播放关于可汗的报道,将这种社会和人性的真善美发扬光大。转机,意味着生机。
  
  曾在对小说《多田便利屋》的评论中提到:“故事总是这样讲,一些人看起来实在弱气,需要别人太多的照顾,不然无法生活。像行天,身无分文,无家可归,表面上看来如果没有多田收留,生活必然无比凄惨。在某种程度上讲,多田是施恩者,行天是受恩者。但是两个人在一起本就是相互影响的平等关系,物质上或许多田更有优势,但情感上,行天带给多田的是积极的成长的一面。”
  
  阿甘如此,雨人如此,可汗亦是如此。生活上或许他们是负累,但在精神上,他们给予身边人的是积极坚定的信念。越是单细胞的生物越有执念,相信对的就会固执的坚持下去,不动摇。相比正常人太聪明,反而缺乏安全感。
  
  影片开头很出色,通篇还算流畅,只是篇幅太长,有再压缩一下的必要。可汗这个角色表现,总的来看还是略显僵硬单薄,故事也略显牵强,细节禁不起推敲。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沾了单细胞残障者这个主题的光。除此之外,旧金山这个钢铁城市的景色真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墙花。
后一篇:瞌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