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书。

(2007-09-11 18:27:30)
分类: [日常]吉光片羽
    那天又在第三极买了几本书回家。袋子勒得我手疼。边买的时候还想,买并不代表看,看并不代表能懂。能懂并不到做得到。
    还算理性买了亦舒、虹影、米勒、卡尔维诺的几本小说,还有《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和《药用植物》一些散文生活类的。之所以说理性是因为终于不像上次那样刷刷抱回去一摞散文杂文哲学,加上前段时间看书的兴致不大,这几天才开始翻。
    偶尔蹲偶尔坐地上在书店看完了《彼得·潘》,结尾真不错啊。如果我是里面姑娘的话,我便会成为第二个彼得,永远不离开永无岛。孩子真的是最残忍的,因为他们单纯。这个道理苏童的残酷少年系列便能体会,只不过表现形式完全不同罢了。《彼得》里面充满了更多积极的东西在,虽然彼得是个忧伤的孩子,但他们偶尔表现出关爱,以及英雄气。当然,最本质的问题,我想,难道我们一直追求的就是做彼得这样的孩子吗?未必。
    昨天上班没啥事便一直看亦舒的《喜宝》。那段经典的话:我一直想要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钱也是好的。如果二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我并不贫乏。
    其实生活终究是这么回事。得到很多很多的爱我们怎么承受得起,得到很多很多钱到头来又有什么意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我一直坚信,你可以伤害自己的心,但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如果现在你肆无忌惮地伤害她,总有一天她会回过头来以你料想不及的痛苦折磨来报复你。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爱护不了,还能做什么呢。虽然,虽然当狂风剧痛来临时,除了伤害自己,你无能为力。但终究是不可以的。
    以前是喜欢长篇的,觉得短篇读起来不够力道,不爽。在学校那段时间看过当代作家苏童陈染林白等等一系列的中篇后,便觉得中篇是最好的。长篇终究因太长而体现不出太多个性出来。虽说经典长篇是经典长篇,但经典终究是少说,剩下的便千篇一律了。
    虹影《我们时代的爱情》收录了四中篇,依旧延续了她的风格,与长篇除了字数并无其他太大区别。调调很好。却有回味无穷的感觉。只看了一篇,继续中。因他们的文字而不再无比厌倦以抗日至当代的所有艺术形式。
    《药用植物》花了我近五十两银子。当时犹豫了一下,因为决定下次买五十多两银子的《电影知识词典》,肯定舍不得一下子买两本这么贵的书,所以问了问可以划卡,狠狠心便买了下来。这本书不一定要药用,只要是介绍植物的就OK,但是正是这本书感觉最好,图片版式最顺眼,基本包含的也比较全面便买了下来。感觉有点像曾经妈妈买的农作物医药方面的书。
    哪怕仅仅是一棵树。我们每个人都如一株植物一样,安静的默默的发芽抽丝生长,最近感觉路边的植物越来越陌生,更因为药用植物的名字都很美。譬如芍药,又名可离,有段时间我取名字秦可离,很多人问与秦可卿有啥关系,没她没啥关系,与芍药有关罢了。还叫个桔梗姑娘,等等。都好棒。
    很看重书的封面设计、版式设计、用纸之类。如果看起来感觉不好,再喜欢的书也不会买,看起来痛苦啊。又何必呢。特意问了同事,封面一般都是编辑直接定好的,作者在出书之前也未必知道,感觉很不好。我到觉得自己的书自己做很好,当然各方面不允许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婚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