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越亲情与血缘的爱

(2009-03-21 09:37:56)
标签:

社会

生活

人生

真爱

母亲和嫂子

感情

亲情

血缘

和谐

阳光

情感

分类: 情感世界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05/12/29/2/2005122910045462990.jpg

   中华母亲河的母亲形象

       http://t1.baidu.com/it/u=2981362632,1520129833&fm=0&gp=36.jpg

      慈祥的母亲形象

 

 

超越亲情与血缘的爱

 

这里我和大家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小刚和他的后妈,一个是我的母亲和嫂子。

先说第一个:小刚和他的母亲。

小刚很不幸,他在七岁时死去了亲娘,10岁时新的母亲(后妈)走进了他的家。

俗话说:“蝎子的针,后妈的心”,那意思是说,“后妈”对不是亲生骨肉的子女是非常狠毒的。受自古以来许多民间故事中关于继母狠毒形象的影响,小刚感到后妈的到来,这是他“悲惨世界”的开始。为此,他从后妈一进门,就一直以敌意的态度相对待。

小刚的父亲在乡村做代课老师,工薪很底,日子过的相当紧巴。新的母亲进门后,她种了2亩地,用汗水换来微薄收入,使生活有所好转,但是整天为衣食发愁的困难局面并未根本改变。最为尴尬的场面,就是发生在他们3口人每天吃饭时的难堪。

他家有个方饭桌,有3个高低不等的木头凳。每到吃饭时,母亲总是坐那个高凳子,母亲把小刚安排在那个矮凳子上,爸爸随便坐一侧。至于饭菜质量,都是青菜为主,加少许米饭。小刚想,亲妈在世时,那个高凳子总是给自己用的,现在让她给侵占了,而且在每每吃饭时,她总是把饭碗举得高高的,吃的是那么津津有味,肯定把米饭都让她盛去了,所以故意不让我看到她碗里的饭。想到这里,他气不打一处来,就琢磨出一个对付后妈,揭穿后妈“狠毒心肠”的小计谋。

报复的机会终于等到了。有一天,大人不在家,小刚找了个钢锯条,把后妈坐的那个高凳子拿过来,选了一条凳腿,用钢锯条从内侧往外锯,锯得只剩一层皮时,然后原封不动放回原位。小刚想,让你偷着吃米饭,今天就叫你现原形。

那天中午,母亲做的依然是青菜饭,先端上桌的是小刚与父亲的饭碗。母亲还是端着大碗,吃得还是那么津津有味。小刚在自己的位置上假装埋头吃饭,但是心中一直希望好戏赶快上演。岂知母亲坐的凳子安然无恙,并没有如他想象的那样:凳子腿折,后妈狼狈不堪地倒在地上,然后一切真相大白。

为了不使计谋落空,小刚故意让筷子落地,然后借口找筷子钻到桌子底下,乘机用脚对准母亲坐的凳子发力一蹬,只听“喀嚓”一声,正在全神贯注吃饭的母亲“啊哟”一声,重重地摔在地上。碗没碎,母亲在摔下来时还尽力护着它,但是碗里的“饭”却洒了一地,母亲的衣服和脖子里都沾上了青菜汤——里面几乎看不到几个米粒。平时被小刚认为难以下咽的米饭,在那一刻,却显得是那么生动,那么珍贵,那么富有灵性。

小刚终于明白,母亲坐的那么高,碗也端的那么高,是害怕他看见她碗里的青菜。她把大米饭都留给了父亲和自己。

也就在那个时刻,就在母亲从地上艰难地爬起来的时候,就在父亲举手准备打他的时候,小刚无比羞愧地扑到了母亲的怀里,喊出了第一声、发自内心的、感天动地的呼唤:“妈妈……

第二个故事:我的母亲和嫂子。

大哥长我3岁,大嫂比我还小1岁。大哥大嫂结婚时,正置上个世纪的困难时期。那时物质相当匮乏,因为顶点儿小事发生家庭纠纷,几乎是农村的普遍现象。我大哥不懂孝敬老人,我嫂子总是惦记着比我父母还更困难的她的亲爹娘,常常把应该归我父母享用的东西偷偷地给她父母,所以我嫂子与我母亲之间的婆媳关系虽不算坏,但也决不能算好。只是因我母亲总是宽以待人,把话憋在肚里,家丑从不外扬而已。每当母亲实在有苦无处诉说时,就在我回去的那几天,当我的面念叨念叨,而且一再叮嘱我,话说到哪儿就消化到那儿。

我大哥不幸英年早逝,当时我嫂子年仅51岁。一年以后,有人劝我嫂子改嫁,我的侄子与侄媳怕丢他们的面子,一致坚决反对,甚至不与我嫂子说话,要不认他们的亲妈了。我嫂子有苦难言,也不敢将此事对我母亲直说。但是我母亲耳聪目明,一切都心中有数。

有次我回家,母亲对我说起此事,问我该咋办?我反问母亲,您心里是否能够接受?母亲说:你嫂子年龄还小,到老该有个知冷知热的伴儿,妈妈虽然感情上难以接受,但还是能够想开的。听母亲这么豁达,我就表示了赞成态度。有了我这个“同盟军”,母亲十分果断,对我嫂子说,妈妈理解你,支持你,你什么顾虑也别有。接着,她背着孙子与孙媳妇,把村干部叫到家里,将我嫂子应得的那份家产和土地进行了分割。我嫂子感动的泣不成声,连声说:“妈妈,我不论走到哪里,多会儿都是你老人家的儿媳妇,亲闺女……”后来,我嫂子与她找的老伴儿就离我母亲的住处不到60米的地方处建了自己的新房。

自从嫂子改嫁后,她像换了个人一样,如亲生女儿那样对待我母亲,对我母亲的照顾,比我大哥在世时还细心周到,连她找的老伴也代替了我亲大哥的位置,成了我非常尊敬的“大哥”。

我母亲病危临终之时,我的大嫂和新的大哥与我母亲所有的亲人一样,没明没黑地守侯在老人身边。我嫂子累病了,打完点滴后就又去护理她的婆婆。我们家庭的这种亲和关系,村里男女老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说是农村婆媳关系的好楷模。

两个真实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爱,是完全可以超越亲情和血缘关系的。那位曾经让小刚非常记恨的继母,她勤劳质朴,人格高尚,心灵圣洁,让人敬佩,能够使埋在小刚心中的仇恨在瞬间冰消云散,终于让他喊出了一个妈妈用生命期待的激动人心的那两个字:“妈妈……”我的母亲以她真挚的爱感动了周围的人,让一个在亲生儿子在世时与自己并不和睦的儿媳妇,变得犹如亲生女儿一般,让我得以填补了在失去亲哥哥后出现的感情世界中的空白,让我们家庭那么阳光,那么温馨,那么感人,让邻里乡亲那么瞩目,那么尊敬与称道。

朋友们,爱是美丽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圣洁的,因此它会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力,也会对周围世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让我们珍惜生命,让爱跨越亲情与亲缘,对人对事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善意,多一分友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活的更有质量,让这个世界永远阳光灿烂!

 

http://pic.nipic.com/2008-07-01/20087116400985_2.jpg

 

 

   http://www.shm.com.cn/newscenter/attachement/jpg/site1/20080616/000d8780198a09c053690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