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辽与科尔沁(六)

(2007-09-26 14:55:00)
标签:

人文

历史

科尔沁

分类: 塞外风情
 

         为什么科尔沁的

        草原明珠城市不叫科尔沁?

                      通辽市有无希望更名为科尔沁?

    一、1998年申报撤盟设市时,广大干部群众就希望改市后的中国地区叫科尔沁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据说通辽市人民政府正在顺应民意向上申报要求将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

更名的理由有:

    1、科尔沁由部落演变为地名,沿用至今。科尔沁史已经告诉我们,元后乌梁海首领曾经自立国号“科尔沁”。另据《黄金史纲》记载,科尔沁是成吉思汗之弟赤哈萨尔的属地或部落。明朝之后,史书将“科尔沁”音泽为“火耳趁”、“尔填”、“廊儿沁”等。15世纪之后,科尔沁成为蒙古族最强盛的部落,分衍出左右两翼各前中后三个部分,即后来形成的科尔沁两翼六旗。我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珠日河牧场,就是因其地处科尔沁大草原腹地而得名。“珠日河”为蒙古语,意为“心脏”或“腹地”。地处科尔沁腹地的市,不以科尔沁命名是不准确的。

再次,人们引科尔沁为荣,以科尔沁人自豪,科尔沁凝聚了当地蒙古族群众深厚的民族情感。这里不仅有“皇叔科尔沁”的美誉,而且是孝庄故里。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科尔沁”一直与蒙古族息息相关,血脉相连。用科尔沁作为我市市名,不仅能充分表达蒙古族人民的历史情结,而且更符合蒙古民族“尚武”和“勇于开拓”、维护中央的精神。

    2、通辽市是全国及世界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该市至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312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达143.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46.12%,分别约为内蒙古自治区、全国和全世界蒙古族人口的1/3、1/4和1/5。

    3、将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更符合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科尔沁的历史充分证明,科尔沁一词在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心中根深蒂固。生活在科尔沁草原腹地的我市人民一直以科尔沁人自誉。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千百年的沧桑巨变,“科尔沁”在人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无论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更迭,制度的变迁,都无法割断人民的科尔沁情结。我市许多企业都以“科尔沁”命名,如“内蒙古科尔沁乳业有限公司”、“内蒙古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等等;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经济发展都紧紧围绕科尔沁而不断拓展。依托科尔沁草原的丰富物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升;依托科尔沁悠久的历史,人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广袤的科尔沁草原,既养育了这里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人民的子孙后代,也形成了独特的科尔沁文化。有问卷调查显示,强烈要求将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85%。

    4、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更加符合这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5、科尔沁是这里曾经和正在使用地名中最具深邃文化底蕴的最佳优选地名。这里曾经用过的地名有哲里木盟、通辽和从古自今一直沿用的科尔沁草原、科尔沁沙地名称。

    “通辽”最早出现在1914年,是年建通辽镇,1919年设通辽县,1951年7月将通辽县城区划出设立通辽市。从通辽镇到通辽市,距今分别为93年和54年,历史较短。“通辽”意为“通向辽西”,相传与军代张作霖出垦西进有关,含有被征服之意,以“通辽”取代“科尔沁”似乎欠妥。同时,由于县级通辽市在前,按照人们的思维惯性,未来的科尔沁市下设的城区冠通辽地名更为妥当。

    “哲里木盟”(亦称“者林目”)是蒙古语,含义是马鞍的“提肚带”,因在清代四部十旗在哲里木河会盟而得名,远不如科尔沁的历史久远,显然不适合作为以科尔沁腹地为版图的地级城市的市名。

    总之,从尊重历史与现实来说,科尔沁名称的历史最长,知名度最高,科尔沁草原是全国四大草原之一,用科尔沁冠名我们地区的名称,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从经济还是社会,从军事还是文化,从地理还是地质,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将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更加符合地名科学管理原则

 

    我们认为,地名管理与其他任何事物的管理一样,都有一个是否科学、合理、规范的问题。科学准确命名,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满足大多人的情感,能够充分体现其历史文化内涵,在实践中就一定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否则,如果不是这样,所用地名甚至是带有侮辱性、歧视性因素在内,就会对那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负面影响。将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我们认为符合地名科学管理的下列原则,一定会对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将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符合地名管理与行政区化管理协调一致的原则。行政区划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的根本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行政区划的体制关系到行政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所以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制。行政区划结构怎么样,设置的怎么样,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边防巩固、中央能否有效的统治地方、地方能否高效率的进行管理和建设,也关系到整个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能否顺畅、协调。但是,行政区划体制都是以其地名来区分和为标志的。如果没有地名,行政区划管理就无从谈起。如果地名不科学,与行政区划管理不匹配,科学的行政管理也难以实现。我们通辽市现在位居科尔沁腹地,将来国家不论如何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在什么时候实施 “划小省、取消地、省(市)管县”的行政新体制,科尔沁这个地名都有很大的包容余地。将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不仅具有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乃至地质的原因和依据,而且会从大的区域角度,形成生活在这个区域的所有居民共同认同的一个地名,一个行政区划,一种地名文化概念的历史传承,一种地域性风俗习惯的和谐格局。

    (二)将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符合地名与行政区划管理实现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原则。将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后,在这个地区形成地名与行政区划的和谐统一,大家共同使用一个他们十分喜欢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富有英雄气概的“科尔沁”名字,比将进一步提高这里的知名度。诚然,一个地区的社会知名度是高还是低,推进它的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主要是靠其发展来实现的,但是拥有现成的名山、名水、名人等历史人文资源不可不用。科尔沁是这个地区巨大的历史财富,在全世界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有着极大的凝聚力。将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使之有一个科学的区划管理与之相配套的地名,必将更加有利于在这样的行政区划内通过政府公权力实现社会资源的最有效和最佳匹配与组合,从而促进未来科尔沁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如果这二者之间很不匹配,很不协调,尤其是不符合生活在这里的主体民族的强烈愿望,所造成的不和谐,就会直接从消极方面影响、制约这种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

    (三)将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符合地名作为大众传媒和公众文化产品要求其命名更为科学准确的原则。地名不同于给一个事物编个序号或者是设个什么标志,而是要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或者是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如吉林省的吉林,志丹县的志丹,大庆市的大庆,就是以历史人名或者历史蕴涵命名的。还有深圳,是由其最初有一条水沟而得名的。通辽市这个地方,在历史和现实中,“科尔沁”作为民族用语、部落、国名、地名、地质概括、军事组织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尤其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文化,无论其是什么表现形式,几乎无不打上科尔沁的烙印。科尔沁是这里各族人民的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各族人民尤其是科尔沁蒙古民族的摇篮。在时代已经进步到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人们旅游离不开对地名的广泛应用,发展物流业离不开对地名的广泛准确使用。尤其是发展现代交通、通讯事业,更离不开准确科学的地名。地名如空气阳光,人们须臾不可离开,那么就应该给其冠上更能够传承历史记忆、体现民族感情、甚至是对人们具有情感与信念激励意义的名字,它就远远不仅仅是个让人们便于记忆的标志性符号,而是为生活在这个地区人们提供一个共同的骄傲。将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这种意义必将非常突出和明显。科尔沁。是对这里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准确概括。

    (四)将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符合促进社会和谐的原则。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力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是绝对离不开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合力。如果某一方面工作不做到位,就可能影响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建设,更要以人为本,需要上层建筑的推动,需要有一个好的生产关系。地名管理也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对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和密切的关系。任何社会和个人,任何组织,都要使用地名,都离不开地名,如果没有完善准确的地名信息,人们的交流、交往就会寸步难行,就没有好的交流交往环境,社会也难以和谐。现代社会把地名和社会的关联度提高了。按照这个理论,把通辽市更名为科尔沁市,并且通过更名进一步理顺这里的地名与行政区划的关系,使之形成科尔沁地区的地域性资源整合力,必将有利于推进这个少数民族边远后进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历史进程。所以,虽然区划地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不是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但是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秦楼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