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生活中的感悟(9)十点读书:一个优质的懒人手机阅读环境

标签:
杂谈 |
分类: 胡言乱语 |
花了点时间,小小的研究了一下“十点读书”这个订阅号。
1、关于“十点”,“临睡前的阅读”是大多数人在数码时代没有来临之前的习惯,延续到有智能手机后,大多数人依然是临睡前捧着手机看一些内容,这个订阅号紧紧的抓住了人们的“习惯”。
2、关于“读书”,狠狠的切入了近些年人们渴望但又缺乏阅读的这样的一个痛点!并且有人“读”给你听。
3、做订阅号比较早,在自媒体排名榜上总是靠前,在积累了上百万的粉丝后,2015年获得了三百万的天使投资资金。订阅号首批二十万粉丝是从原微博上带过来的。
微信订阅号从2013年1月份推出,从上线到现在,有许多早期能够抓住粉丝习惯和痛点的从微博转型的订阅号,也有模仿十点读书的订阅号,为什么有一些在时间的流动中消失了,像“十点读书”怎么就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名气,也越来越大?我自己体验了一下十点读书,归纳以下几点。
1、硬件条件上,精致的内容,界面的贴心方便,以及整体上给人带来的舒适性都充分落实在各个细节之上。简单说,就是给想阅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懒人手机阅读环境。这个世界,谁不是越来越懒呢?更好更精良的物品都是为越来越“懒”而应运而生的。
像排版呀,标题呀,页面内的最末尾处的提示人们关注的内容,这些最基础的东西都做得是很用心的,令人赏心悦目。
2、软件储备上,它有自己的签约作者,不仅授权转载他人文章,也有许多原创,文章的内容也是具有多样性,以及紧跟热点的,例如前天杨绛先生走了,他们立刻原创了一篇文章。它有自己的主播,录制好的音频放在页面开端,在懒得看文字的情况下,十点了,躺下,打开十点读书的音频,用“听”来阅读。
由于做的早,很早他就拥有了“原创”字样,以及“留言”功能,可以很好的与粉丝进行最简单的互动。
3、传播方式和渠道上,订阅号做得早就是一种优势,早积累的一批不离不弃的铁杆粉丝为后期的添砖加瓦做了坚定的基石。除了微信订阅号,他们用自己制作的音频在喜马拉雅,荔枝等著名的app上有自己的电台,这样也积累一部分粉丝。另外,他们也会利用各种活动和媒体的采访来宣传十点读书,例如我看过的《鲁豫有约》里一期关于自媒体的访谈节目。还有,当她们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开始分流粉丝到自己另开的其他订阅号上,例如十点电影等,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紧固的捆绑住粉丝在十点旗下。
另外,除了线上的留言互动,感觉十点读书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做得很好,除了线上互动,可能是有线下互动的,具体没有在现在短暂的时间里能看到页面中找到,但目前订阅号栏目下的三个小栏目在互动性上,做得是挺好的。
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所以才不会被时间淘汰,才没有被同类型的订阅号超越。
由于今天要开一个视频会议,昨天用了一整天时间来准备今天会议要分享和讨论的内容,其中包括自己对订阅号“十点阅读”为什么做的好的简要分析,分享在这里。话说,现在就在努力中测试本订阅号什么时候能到得到“原创”的字样。
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又睡得很不好,可能内外都有因吧。调整,不急不急。原创,等着你来。
后记:此篇5月27日发在自己的订阅号上(momoloose),由于前期只发了订阅号,没有发博客,现尽快将订阅号和博客内容同步,所以近期每篇文章标题并不是按照顺序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