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是短期支教,志愿者老师们格外珍惜每分每秒,从到学校第一天对环境的熟悉,第二天同学生和老师间的熟悉与磨合,第三天学生与志愿者老师已经完全进入状态,这第四天除了教学,我们还家访了一位同学家。
这位同学学习优秀,但是家庭条件较差,到了他家才发现,原来他家还住在黎族的老式船型屋里。这种船型屋已经非常少见。(网上摘抄:“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海南省首个建筑类古遗址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的民居以船形屋最具代表性。船形屋是最具有原始风貌的建筑,相传在三千年前的殷周,黎族的祖先乘木船漂流过海,克服了种种险阻,来到了美丽富饶的海南岛,并决定在此定居,于是木船就成了他们避风挡雨的屋舍。后代为了纪念祖先并崇拜祖先,木船形的草屋便代代相传,而且取名叫“船形屋”。如今,船形屋已不多见了,主要保存在五指山腹地)
船形屋的大小一般由人口或经济能力来决定。生活起居全部都容纳在这样的空间里。

张少东(化名)还有两个哥哥,小哥哥在公爱小学念完小学,升上初一后便辍学了,因为上中学要去东方市,这样家庭支出大,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外务工挣钱,承担不起哥哥上初中的基本生活费。志愿者代表刘老师将“雪佛兰·红粉笔”提供的新华字典和书包赠送给张少东同学。

张少东和爸爸在自家的船型屋前。
船型屋的一楼分了三间
这是吃饭的地方。

这是厨房
志愿者老师和公爱小学的里老师一同与张少东的爸爸聊天,了解情况。妈妈由于在外务工,中午的时候赶不回来。

海岛的风吹,船型屋的生活。
路边的野草野花。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原始风貌的建筑越来越少,这些也会马上消失。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如果有经济条件,谁还愿意住在这里呢?
如果有经济条件,谁还愿意辍学呢?
知道我们要来,张少东的爸爸换上一件干净的衬衣。
船型屋前,其他的孩子。
回到学校,住宿的同学们中午基本都不午休。
男同学在宿舍楼梯间玩着跳触墙头的游戏。

宿舍里的一把玩具枪。
几个孩子热情的跑到镜头前。
这里地处山区,所执教的公爱小学在几年前由三所学校合并,故很多学生家离校路途遥远。全校164名学生有89位同学住校,每周五放学回家,周一早上来学校。如果每周带两斤米来学校食堂,每周交15元钱管早晚饭,如不带米,则是25元。
住宿的同学每天下午下课后玩一会儿就去食堂吃饭,吃完饭带着自己的洗漱桶一起前往学校附近的一条小河洗澡,女生在上游,男生在河的下游洗澡。洗完澡孩子们还可以在玩会儿,到8-9点晚自修后熄灯睡觉。
简陋的宿舍,愉快的孩子。
我也还没明白,照相时,他们为什么对我行军礼。
在自己的宿舍床上,曾亚莲(化名)正在玩借来的芭比娃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