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基寺内堆满了高粱酒。
你见过寺庙里堆满了白酒的吗?你知道拉萨有几个财神庙吗?哈哈,今儿咱就瞧瞧去~
起初默沫也没见过哪个寺庙里会堆满白酒,更没想到要去财神庙逛逛。哪知在拉萨偏偏就是看到满寺庙的白酒,满寺庙里弥漫着白酒的味道,难道财神喜欢喝酒?。无意选择的住宿之地,刚巧在关帝庙边。历史上,内地普遍崇拜关公,许多地方都建有关帝庙,可以说是汉民信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我们熟知的武财神便是关公,财神庙以及平常一些商户酒楼也会供奉关公,以求平安和好财运。居然在藏文化浓郁的拉萨也会有一座关帝庙,真是意外。

关帝庙坐落在拉萨布达拉宫和药王山以西的帕玛日山上,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由清政府派出的福康安大将军等清朝官兵修建的。由于这座小山形似磨盘,清朝驻藏官员称其为磨盘山,所以关帝庙又称为“磨盘山关帝庙”。

(此图片为借用)
记得我在前面的博文《在拉萨路过布达拉宫路过布达拉宫路过。。。》里说过,到拉萨的第二天一早,我独自出来吃早餐,看到很多藏民在路上拿着转经筒朝着一个方向走,那便是在这条路以及对面的行人道上。后来我才明白这附近是最大的转经道。就从这里沿着黄色围墙往前走便能看到上上图的关帝庙的大门。
而沿着这条行人道望另外一个方向走,又能看到另外一个普通的小寺庙。当时那庙宇还在扩建之中,喇嘛们正在点酥油灯,我在那里呆了一会,拍了几张照片,都觉得拍的很模糊,当时就删除了,现在想想还真后悔,一点影像也没留下。
看到上图中间那两位藏民身边的黑色大石块没?
第一次经过那里的时候,只见藏民们一个个的在这里顶礼膜拜,烧着的好像是艾草松叶,许多人还用身体与那岩石接触并磨蹭,当时不明白也不理解。后来再次路过时,问路边的交警,她告诉我们这里是藏民信奉的神地,认为这里可以消灾取福治疗百病,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便与在岩石上摩擦,伤痛便会慢慢好起来。

用科学的眼光看,这一切肯定是不可信的。岩石能治愈病症?不过这些倒是很有趣的,大概是心理作祟,当时不敢多看,更没敢拍照,只是默沫的瞅了瞅就走了。

第一次经过关帝庙大门时,我却没有仔细看,后来有一天突然醒悟过来,这里是关帝庙!于是专程再次来此希望能够一览拉萨关帝庙的摸样。进了大门,只见里面的山门紧锁,只有一个工人在干活,我只好跟工人聊了起来。这里目前在大修,想进去看也可以,不过得等主持回来才能进寺庙。
最终,我还是没能进寺庙里一览。
(此图片借来)
来了两次却没能够进去看看,太遗憾了。下次去拉萨一定要去瞧瞧。
默沫遗憾了,上网搜罗一下,发现了几张别人在09年拍下的关帝庙的照片,贴上来大家一同欣赏。
这是一座较为典型的坐北朝南的汉式建筑,远远就可以看到黄色围墙内山顶上的琉璃瓦屋顶。这与众不同的庙堂,常常吸引过往行人的目光。
在清朝乾隆年间,廓尔喀犯西藏边境。1788年,廓尔顺利完成因商人的税收问题,出兵西藏,占领了济咙、聂拉木、宗喀三个地方。由于清朝派往西藏查办此事的巴忠等人“将就了事,含国邀赏”,致使廓尔喀借口讨要赔偿银两,于1792年7月第二次武装入侵西藏,点据了夏拉木、济咙,抓走了噶伦丹津班珠尔,8月到达日喀则,大肆抢掠扎什伦布寺的财物、金银、粮食和后藏地区的大批牛羊,藏民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当时中国正值国力最鼎盛,公元1792年,清朝乾隆皇帝派大将军福康安统帅大军迎战廓尔喀入侵者。虽然在历史上廓尔喀一向以战功著称,但是中国博士后显然更胜一筹,再加上西藏当地百姓合力支持,七战连捷,不到3个月的时间,不仅把入侵者赶出国境,还一路打到了廓尔喀的都城,今天的加德满都。廓尔喀的国王不得不出城请降。
班师回到拉萨,土兵们认为在边陲万里险恶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中,能顺利击败以骁勇善战闻名的廓尔喀人,一定是武圣关羽在冥冥之中相助,于是上下官兵捐银7000两,由福康安将军和当时的摄政王达拭呼图克图总领其事,在布达拉宫西侧的巴玛日上新修一座关帝庙。因为关帝形象与藏族史诗中的古代英雄格萨尔非常近似,所以拉萨人称之为“格萨拉康”,即格萨尔宫殿。
(此图片借来)
2009年寺庙内的样子。
再来看看我住的地方吧,从窗口望出去就是帕玛日山了(当时我可不知道,回来翻阅资料才晓得的呀)。
当时在窗口就看见了山顶上那白色的房子,当时还奇怪,怎么还有人家住在那里。
原来无意间拍下了关帝庙的背影。。。
还有这只我总提到的第一天白猫第二天黑猫的猫儿,都在关帝庙这里生活。
现在想想,为啥没在西藏多呆,给自己一个“我感冒”了的理由就离开了西藏。都“怨”那头没日没夜哞哞叫,有一个白色的尾巴尖,通体黑色象足了一只大毛笔的尾巴的老牛!夜夜叫唤,害我在拉萨没睡过一个好觉。我成天的头晕脑胀,连拍照的欲望都没有。嘿,是不是因为我拍了猫儿,没拍它,嫉妒了?或是哈哈,它在提示我某些风险,让我不要继续呆下去。
嘿嘿,不管如论如何,老牛,我会再去的!去一探究竟,哈哈~
好了,跟着默沫一起去下一个财神庙吧,扎基寺!

关帝庙确实是在到达拉萨后才知道具体地址,才去的。而扎基寺是早就预备要去的地方,所以在离开拉萨的最后一天的清晨我们就专程的虔诚的来了。
从这里进去便是扎基寺。当时寺庙门口看见许多讨要钱的“乞丐”,不知道应不应该用“乞丐”这个词。如果用错了,请您指正!多谢。
在财神庙门口施舍给穷人一些钱财,相信财神会比较高兴的,所以呢,若你也去扎基寺走走,记得带一些毛票的零钱哟。

进到扎基寺,寺内建筑规矩,方方正正。
扎基寺位于拉萨市北郊的扎基路上,是全西藏唯一的一座财神庙,香火十分鼎盛,每周一拜财神、周三保平安、周五求健康。

有关扎基寺的文字资料基本没有。从当地藏族同胞的口中了解到了一些情况:据称扎基寺供奉的是财神,而且特别灵验。但实际上这个寺庙最开始不是因求财香火才旺的。据说最初这个寺庙是专门为外来人求平安而设,但外来人中大多又是生意人,在扎基寺敬神后特别灵念。于是,这里逐渐成为了大家所称的财神庙。
扎基寺的财神特别嗜酒,所以扎基寺门口很多卖酒的商店。扎基寺内也堆满了高粱酒,寺庙里的商店出售这些酒给香客。来拜财神求平安的藏民多是带着白酒,带着几捆艾草松叶,还有自备的酥油(带上小勺),应当夜也有自带哈达的。当然了,带上零钱是最最重要的!

既然来了,默沫也要进去参拜财神的呀!(主要还是好奇藏式的财神啥个模样)除了携带了零钱,默沫是一穷二白啊~因为开始时不懂这里的规矩呀,不懂归不懂,零钱是要带的哈~若是您去了,最好还是带一瓶白酒吧,这里的财神喜欢酒!进到寺庙内,第一感觉没有一般的藏式寺庙里的那股浓厚的酥油味儿,室内如其他寺庙一样昏暗,这里大部分的灯都是烧的白酒而非酥油。
寺里来参拜财神的人很多,我和朋友两个人跟在人群后面,每个人都自觉的从一个架子上取一条哈达,哈达有大有小,我不知道有什么区别没,随手拿了一条小的。大家一一排队去给财神献哈达,好像献哈达也有讲究,我就问了排在我前面的小伙子。等了一会轮到我了,我将哈达用力抛掷进该放置的位置,拜了拜佛龛里的神位,对守在旁边的喇嘛笑了笑,然后跟着前面的小伙子继续走着。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按照顺序在大殿内内边走便拜便往功德香内投资钱币后一一离开大殿,也有部分人好像是在请喇嘛“占卜”(大概就是占卜算命的意思吧),然后多给些功德钱。
整个大殿内只有我和朋友两个人看着像游客,其他来拜财神的人从神态和动作上看,都是非常非常的虔诚的。很多时候我很容易被这种虔诚所感动,或许下一次去,我会带上白酒和酥油。
不过呢,说实话,大殿里的财神们看起来都很恐怖的样子。。。
这样说财神,财神会不会生气呢?应当不会吧,因为即便财神恐怖也是要镇住吓住那些干坏事的坏人的,进殿参拜的好人是不会怕的,呵呵。

寺庙偏殿中供奉的扎基女神传说来自内地,非常灵验,因此与西藏其他寺庙不同,该寺有很多来自内地或汉族信徒膜拜,该寺的占卜术在西藏也是很出名的。
根据传说,扎基女神属于世间护法神(藏传佛教对于护法神的等级分类,世间护法神是指还没有脱离人世,依然需要不断建立功德的护法神,与此相对应的是“出世间护法神”这类神灵在藏传佛教万神殿中数量很少,如:吉祥天女,大威德金刚就属于出世间护法神,表示已经脱离了轮回之苦,属于高等级神灵。
而世间护法神则与众生仍有尘缘,因此很多时候会幻化人形,与众生接触,扎基女神就属于此类神灵,并且非常灵验,扎基寺香火之所以旺盛,与信徒对这位女神虔诚信仰有着重要关系。
除了扎基寺,去扎基寺工艺品商店看看。
现在回想起来,在扎基寺大殿内拜财神的事儿还记忆犹新。旅行中的发现和体验,总是最有趣的。不一定要去大家都关注的地方,那些市井之中的小寺庙也值得一走一看一逛。
一个星期没有来博客写写了,本来打算写一篇在拉萨逛小寺庙的博文,翻开图片整理好了那些随意逛的小寺庙图片,却发现这两个财神庙太有趣了,一定要单独列一篇博文。
一个本地财神,一个外地财神,都为你保平安!
不同的供奉,共同的寄托,共融的文化,或许这些会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思考。
离开。。。
====================================================================================================================================================================================================
关于旅行
关于旅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做野驴,不跟旅行社。不奢侈,也不吝啬。不是所有的景点都逛,只玩想去之处。
喜欢行走,喜欢慢慢的欣赏,喜欢拍照,喜欢融入,学上几口方言,做个邻家小女,旅途就是生活。
偶尔小小腐败小酌一把,看尽无限风光,不仅厚待眼睛,也不能薄了舌头。
旅行要开心!无法少了相机,必带品尝百味的舌头和胃,还有好奇的心探索的眼。
从未想过要丈量什么。默沫的就是很渺小,渺小的默沫De行走着,究竟哪里是方向?也许就在脚下,也许就在前方!Go!
用心去旅行!这份生命中宝贵的财富,且行且珍惜!
----默沫De行走
写于2009年7月3日
2010年10月
新疆
沙雅:胡杨林里的民族烤鱼

2010年9月 四川
成都:红火火麻辣辣

2010年5月 新疆
鄯善:彩色的民居大门

2010年1月
黑龙江
伊春:仙境中的雾凇

2009年10月
甘肃
郎木寺:牵马的男孩

2009年9月 贵州
榕江:巧遇侗族筹备婚宴

2009年4月 河北
秦皇岛:行驶在天下第一关

2008年6月 广东
韶关:丹霞山的性文化

2007年7月 河北
承德:那不为人知的胡同

2007年9月 江西
婺源:那时还不出名的李坑
|
2010年10月
韩国
首尔:带上爱人来旅行

2010年9月 西藏
拉萨:在大昭寺听辩经

2010年5月 甘肃
敦煌:金色的鸣沙山

2009年11月
海南
海南:带着父母去旅行

2009年9月 宁夏
中卫:缝补黄河第一漂

2009年9月 广西
桂林:独自迷失在城市中

2008年12月
湖北
武汉:江滩上的芦苇荡

2008年5月 云南
大理:骑行洱海

2007年6月 河北
唐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06年1月
天津
天津:天津的海港
|
2010年10月
福建
崇武:面朝中国最美海岸线

2010年7月 湖南
凤凰:夜.凤凰 再见湘西

2010年2月 天津
天津:京津城际到天津过年

2009年10月
青海
塔尔寺:还需慢慢悟

2009年9月 河南
郑州:博物馆里的微笑

2009年5月 天津
天津:虾肥蟹美吃塘沽

2008年10月
山西
大同:蹲在云冈石窟里

2007年8月 辽宁
葫芦岛:那些出海的船只

2007年9月
安徽
宏村:你曾在宏村写生过么
......
默沫De行走始于1998年!世界很大,默沫很小。利用业余时间,好奇着世界,持续的探索: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