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至拉萨的火车,在北京西站临出发前。

突然发现有一篇已经准备好的博文图片放在草稿箱里,忘记写了发布。按照顺利,这一篇应当是【初入西藏】第四篇记录才对,呵呵。
那么现在就把这篇补上吧,记录一下自己是如何从北京去往拉萨的。
粗略一看,北京至拉萨的火车是绿皮的,默沫一下就会联想到以前的“绿皮火车”,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因为高原的缘故,青藏线上跑的火车都是特殊制作的,列车全列密闭,身披铝合金外衣,并配备高原供氧系统。为了抵御青藏高原风沙大、紫外线强等恶劣的自然环境,车窗的双层玻璃间都装有防紫外线贴膜,并且针对高原行车颠簸的特点,每节车厢采用完善的气囊减震系统。
此绿皮火车可非彼“绿皮火车”!

哈,这可是值得纪念一下的。

之后的45个多小时,可全部都在这上面度过啦~

45个小时容易过么?吃的喝的玩的看的,都备齐全啦!

车上所有的标识都列有中文、藏文、英文三种文字。

第三日一早,列车行驶入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段时,列车员开始免费发放吸氧管,以供有高原反应的人使用。我倒是要了一个,可一直也没用,还是原包装的带回了北京,哈哈。

刚才发的那氧气管插入床头的这供氧口中就可以吸氧了。 其实整列列车内一直在充着氧气。
万一发生高原反应缺氧怎么办?为了应对青藏高原的缺氧环境,进藏列车车厢内的氧气浓度、温度、压力都可以保持均衡。每辆列车的配置几乎与飞机一样,有两套供氧系统:一套是“弥散式”供氧,设在每节车厢的车窗上方,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供氧,使每节车厢含氧量都保持在23%,旅客如同进入“氧吧”;另外一套供氧方式是在旅客座位旁边设置氧气面罩,若旅客感觉车厢内依然有缺氧状况,可将氧气面罩摘下来直接吸氧。在格尔木站前后,每位旅客就会领到一个氧气面罩。

卧铺车厢走道里总是坐满了乘客,被一路风光所吸引。有人拿着DV,有人拿着DC,拿单反的更是多数。

有高原反应的人就去躺着啦,不过我几个车辆溜达了一下,发现没有几个人是躺着的。

每一个乘坐过青藏铁路的乘客,都应该感谢当初修建这条路的辛勤工作者们!
知道上图的下部那篇混浊的是什么嘛?那是一片水域,倒影着天空的云彩。

沿路很多这样的白色格子。

刚才几张,以及现在看到的这张,图上那一格一格白色绿色的,都是铁路边防风沙的基建设施。
想着这样荒无人烟的路上,经常有人来维护,这种工作的枯燥,可想而知,敬佩他们!

从列车车窗俯瞰俺们亲爱的地球。。。
此时,列车正行驶在高架桥上,看倒影。。。。

我又看到列车的头部了。。。

列车广播:咱们这趟列车马上就要翻越唐古拉山最高点海拔5072米了,唐古拉山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铁路沿线常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一半,属于“生命禁区”。
几乎所有的乘客都开始在车窗边张望,等待着观望唐古拉山。

原本以为列车会在唐古拉山车站停留片刻,可以下车去停留片刻。这一切却都在列车飞快行驶中结束。。。
说实话,我不知道哪个是唐古拉山口,列车飞快的行驶着。唐古拉山列车站也瞬间从实现中消失,飞快的行驶中我拍下了这座纪念碑。
唐古拉,蒙语的意思是“鹰飞不过去的地方”,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的最神圣之地,是藏民族心目中最敬仰圣洁的神山。对于一般人来说,雄伟壮丽的唐古拉山就是青藏高原的代表和象征;对旅游者而言,5230米处就是人生此行所要追求的最高点,也是青藏线之程离天最近的地方。

列车继续行驶着。其实,一路上我们的列车都在晚点,后来逐渐赶上正点。

第三日下午,列车抵达那曲站,乘客们终于可以下车走走了。自从格尔木站停过车后,这是第一次可以下到车站溜达一下,感受高原的空气~

羊八井站,列车呼啸而过~

哦,到了,到了,到拉萨站了!
刚下火车的我还能蹦跳,显然没有高原反应。

来,给自己留个背影。

呵呵,出了火车站,迎接我们的是天空一缕彩虹,你看到么?

这就是拉萨站,初入拉萨,一场陈雨就迎接了我们。一边淋着雨,一边欣赏着彩虹。

下了车我就想去看看回程车票的情况,于是往售票厅走去。警卫告诉我,那边5点半已经下班了,得第二天上午来。

另外,在列车还有15-30分钟左右的时间驶入拉萨站时,已经能从列车上看到远处的布达拉宫。只是,那时候默沫还不知道远处那就是布达拉宫,只是看了看,并未留下影像纪念。下回若是您也坐火车去,记得看看~
还要说一下,这青藏线上的列车的确也比普通列车要平稳一些,舒适感更强一些,似与北京到天津的城际列车的平稳度差不多。
====================================================================================================================================================================================================
关于旅行
关于旅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做野驴,不跟旅行社。不奢侈,也不吝啬。不是所有的景点都逛,只玩想去之处。
喜欢行走,喜欢慢慢的欣赏,喜欢拍照,喜欢融入,学上几口方言,做个邻家小女,旅途就是生活。
偶尔小小腐败小酌一把,看尽无限风光,不仅厚待眼睛,也不能薄了舌头。
旅行要开心!无法少了相机,必带品尝百味的舌头和胃,还有好奇的心探索的眼。
从未想过要丈量什么。默沫的就是很渺小,渺小的默沫De行走着,究竟哪里是方向?也许就在脚下,也许就在前方!Go!
用心去旅行!这份生命中宝贵的财富,且行且珍惜!
----默沫De行走
写于2009年7月3日
2010年10月 新疆
沙雅:胡杨林里的民族烤鱼

2010年9月 四川
成都:红火火麻辣辣

2010年5月 新疆
鄯善:彩色的民居大门

2010年1月 黑龙江
伊春:仙境中的雾凇

2009年10月 甘肃
郎木寺:牵马的男孩

2009年9月 贵州
榕江:巧遇侗族筹备婚宴

2009年4月 河北
秦皇岛:行驶在天下第一关

2008年6月 广东
韶关:丹霞山的性文化

2007年7月 河北
承德:那不为人知的胡同

2007年9月 江西
婺源:那时还不出名的李坑
|
2010年10月 韩国
首尔:带上爱人来旅行

2010年9月 西藏
拉萨:在大昭寺听辩经

2010年5月 甘肃
敦煌:金色的鸣沙山

2009年11月 海南
海南:带着父母去旅行

2009年9月 宁夏
中卫:缝补黄河第一漂

2009年9月 广西
桂林:独自迷失在城市中

2008年12月 湖北
武汉:江滩上的芦苇荡

2008年5月 云南
大理:骑行洱海

2007年6月 河北
唐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06年1月 天津
天津:天津的海港
|
2010年10月 福建
崇武:面朝中国最美海岸线

2010年7月 湖南
凤凰:夜.凤凰 再见湘西

2010年2月 天津
天津:京津城际到天津过年

2009年10月 青海
塔尔寺:还需慢慢悟

2009年9月 河南
郑州:博物馆里的微笑

2009年5月 天津
天津:虾肥蟹美吃塘沽

2008年10月 山西
大同:蹲在云冈石窟里

2007年8月 辽宁
葫芦岛:那些出海的船只

2007年9月 安徽
宏村:你曾在宏村写生过么
......
默沫De行走始于1998年!世界很大,默沫很小。利用业余时间,好奇着世界,持续的探索: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