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之上,寻找三危山和鸣沙山(丝绸之路游二十)
莫高窟对面是巍峨的三危山。

莫高窟,便隐藏于这一片沙漠之中。

而莫高窟的背后则是鸣沙山。

清早,我还在思量应该如何从入住的宾馆之处去往莫高窟,早上刚出宾馆大门便见门口停着敦煌至莫高窟的公交车。吃过一碗敦煌特色的驴肉黄面就出发了。莫高窟离市区并不算远,如果有多的时间,我倒是乐意徒步前往。5月的天气很好,此时没有了沙尘暴,太阳没有夏日里那样娇晒,更没有秋冬日子里的寒冷。5月,还是很惬意的,若不是因为此,我便会错过爬上莫高窟的山头,错过看到那巍峨的三危山,错过那远处漫无边际的鸣沙山。
公交车驶离了市区,经过火车站便转了方向。路的一侧全部是这样的景象,起初我还不知道这是什么山,好奇的拍着。

在莫高窟的石窟中游览完后,与我们的讲解员女士聊了很久,依依不舍的出了莫高窟的大门。我是舍不得这么快就离开莫高窟的,便一直向北走,看到几个人在向莫高窟的山头爬去(下图是后来他们下山时拍的)。
山上是什么呢?好奇心带着我也一起向上爬去
陡峭的戈壁爬起来费力,走上一步后滑半部。

对于没有在沙漠或戈壁徒步过的我来说,这简直太有意思了。

终于爬到了山顶,映入眼帘的柔美的鸣沙山,我惊喜着尖叫了一声,啊。。。
远远的可以望见鸣沙山脚下有一个白色的蒙古包,戈壁上那些印子应该是车轮碾过的痕迹,远处似乎还有公路。

鸣沙山看似不远,心中有了想要走过去的念头。其实路途遥远,也没有做任何徒步的防备,罢了山顶看看吧~

瞧,那远处便是三危山,一直到我脚下的莫高窟的绿色丛林。
戈壁的颜色五彩斑斓,图上的山峰应该是三危山的三个主要三峰之一。
若不是这误打误撞的发现了上山之路,便不会看到这些景色。
三危山是敦煌八大景之首。
在山顶环顾四周时,开始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哎,走的越多懂得越少,至于三危山,我也是回来后好奇翻书才知道。
美丽的鸣沙山。
三危山与莫高窟之间有很大一片佛塔林。

有时,细节并不好看。
山顶的风很大,有被吹倒的感觉。
吹了很久的风,脑子里闪过很多念头,有关过去有关现在,相机不停的咔嚓,前后左右,我已经不清楚自己身处何处,任由狂风吹拂思绪。。。
补充小知识:
三危山,又名卑羽山,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绵延60公里,主峰在莫高窟对面,三峰危峙,故名三危。
“三危”是史书记载中最早的敦煌地名。,《尚书·舜典》载:“窜三苗于三危”。早在公元二世纪后半期,东汉著名学者侯谨在此著书立说。东晋永和八年(352年),佛教徒开始在此创建洞窟。前秦建元二年(366年),高僧乐尊经此,见三危山状如千佛,始凿莫高窟。三危山自古以来都是敦煌一处重要的宗教胜地。三危圣境国模甚大,一派佛国圣地、道家天宫的景象。
出敦煌市东南行,在距莫高窟3公里处轨道左行,再2.5公里即到三危山下,穿越山间炸劈出的一长350米的陡峭弯路,越山行3公里即到“三危圣境”。东西向约6公里的景区有山门牌坊、王母宫、观音井、阿弥陀佛殿、观音殿、龙王庙、平安庙、释迹牟尼大佛、老君庙等庙宇宫观建筑,远山上还有乐堂和各种碑刻、塑像。 进入圣境,首先是坐东向西的四柱七楼牌坊式山门,上刻“三危圣境”。前方不远处两山环抱间坐落着王母宫大殿,为二层歇山顶仿唐宋式宫殿建筑,相传这里曾是西王母所住之处。再前行过“观音井”牌坊,但见北山上有一古老的阿弥陀佛殿和观音殿寺院,东侧新修的观音寺重檐歇山顶仿宋建筑与古老的观音井亭连为一体。从观音寺东行,前方山丘间一龙王庙东北一西南向座立,庙内祭把有民间信仰的雷神及诸天龙王,四海龙王。五方龙王诸神。从龙王庙前行有平安庙,系悬山描岭画嵌殿堂,为祭把门神、财神,灶神、城隍土地诸神之所。再前行远山上一高66米的释迦牟尼大佛像凭立山头,坐东向西,与其它各殿呈一线分布,在大佛脚下观景,三危圣境尽收眼底,老君堂是最东边的一座古老庙宇,供奉太上老君,以求保佑一方平安。
三危圣境规模甚大,一派佛国圣地、道家天宫景象。新修的各佛殿将于2000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开光仪式,并对游人开放。
默沫的丝绸之旅
全程自助游
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2010年5月
全程:北京-乌鲁木齐-吐鲁番-鄯善-哈密-敦煌-张掖-金昌-兰州-北京

乌鲁木齐至吐鲁番187公里(长途汽车),吐鲁番至鄯善98公里(长途汽车),鄯善至哈密322公里(长途汽车),哈密至敦煌430公里(长途汽车),敦煌至张掖650公里(火车),张掖至金昌95公里(火车),金昌至兰州400公里(火车)。途中全程约2200公里。
默沫的丝绸之路自助游攻略(一)乌鲁木齐
默沫的丝绸之路自助游攻略(二)吐鲁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