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徒步行走,寻找达城传统小吃,享健身美味快乐,二者得兼。
每秋风乍起,红萝卜(红皮白心)上市,达州城区的小巷便飘溢着油炸粳的香味。油炸粳为达州城区季节性街摊风味小吃,多是萝卜丝油炸梗。将红萝卜洗净切成丝,用少许食盐略腌后,挤去水份,放入辣椒、花椒、葱花等拌匀。另用粳米(大米和少量的糯米)和冷水调成浆糊状,再用椭圆形的锅勺,底层铺满粉浆,放入萝卜丝,再用面浆封面,放入油锅内煎成金黄色脱模即成,食时辣乎乎、麻乎乎、香乎乎的,外脆内软,美味可口。另有碗豆油炸梗,则是单一的碗豆清香硬脆味。
其实,油炸梗是一种糕点类的小吃,经查,糕:读音(go),用米粉或面粉掺和其他材料蒸制或烘烤而成的食品。达城人将油炸糕叫油炸梗,是糕与梗读音相近,最后,成读音的讹传。梗不是粳,读音(jng)。江西将油炸糕叫油炸果,梗与果读音相近,或许是江西老表来达城时所带来的小吃遗留叫法。
萝卜丝油炸梗不用白萝卜作原材料。因白萝卜口感绵软,不及红萝卜嫩脆,有辛辣味,油炸梗制作技艺虽简单,却是一个十分细心耐心的营生,特别是油温的掌握。难怪经卖油炸梗的多是阿婆,鲜见年轻人。
中国许多地域多有经营萝卜丝油炸糕的,叫法五花八门。上海人叫油墩子,苏北叫油端子,苏南萝卜丝饼,宁波油饷,江西油炸果,福建上杭、山西大同、青海西宁叫油炸糕。
其它地域经营的萝卜丝油炸糕,不用“粳米”而是用小麦“面粉”,萝卜丝和鸡蛋等主要原料,色泽淡黄,酥嫩鲜香。但没有达城粳米萝卜丝油炸粳外脆内软的口感,也没达州的麻辣风味。
油炸梗是达城传统小吃,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城少小摊小贩,也就没有油炸梗,七八十年代,小摊小贩恢复经营,那时,达城常见一个卖油炸梗老阿錃伛偻的身影,脸上满是皱纹,端着油炸粳的面盆,遮盖着白纱布,头戴白医护帽,腰系白围裙,串走在大街小巷,叫卖着
“油炸——粳
——油炸——粳……”她那沙哑的声音将“梗”字的尾音拖得特别柔长,充满了期盼。她和一个老爷爷相濡以沫,没有儿女,家住大西街一对石狮子街口的老城墙下面。老爷爷身有残疾,在家负责制作油炸梗。新世纪后,达城不见卖油炸梗阿錃的身影。
现在,我的年龄与阿婆那时的年龄相仿,有退休金养老着我,每天气晴朗,我多在滨河路喝茶,惬意地晒着太阳。今天我买油炸糕品尝,唏嘘蹉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