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上得让学生动笔氨

(2024-11-12 04:35:58)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我是“老三届”,1968年回乡务农。三年后,在双城堡火车站道北那家窝棚当民办教师,教小学语文。那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解散,全国各地自行编写了各种各样的“革命教材”。黑龙江也不例外,出版了自己的语文教科书,书中多是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诗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转眼间到了1974年,暑假开学后,我教毕业班。一天,校长说学校要搞教研活动,打算请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关世明来指导,让我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我高兴极了,好好表现!

按照教学进度,学生该学习毛主席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了。为了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我做足了功课,光教案就写了好几页。

上课的铃声响了,我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教室,抬眼望去,关老师已经坐在学生中间了,略显消瘦的脸上写满了笑容。

我教《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共分四步:

第一步,诵。

上课伊始,为了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我凭借着自己浑厚的嗓音,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这首诗: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第二步,译。

在解释“飒爽”“曙”“演兵场”“奇志”“红装五个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翻译全诗:

黎明时的阳光刚刚照到进行军事训练的场地,女民兵英姿飒爽手持五尺枪。中华儿女志向不凡,不爱红艳美丽的装扮,而爱革命的武装。

第三步,赏。

作者用想象之笔来描写,运用理性之思来议论,使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女民兵的鲜明形象着笔,进而抒发感慨并将女民兵形象的美提升为精神的美,进入到一种全新的境界。它由景致情,由情入理,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民兵描写得生龙活虎,成为一篇赞美女性的难得佳作。

第四步,唱。

那时,我在小靳庄赛诗会上学会了由李劫夫谱曲的《为女民兵题照》这首歌,课堂上我便教学生学唱。孩子们有动作,有激情,有创新,唱出了豪情壮志,那激昂的旋律和铿锵的歌词,真让人心潮澎湃

评课时,关老师开门见山地说:“《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是毛主席写给他的机要秘书李原慧的。1959年,李原慧参加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检阅,女民兵方队检阅后,李原慧全副武装地拍了照,毛主席看后,就诞生了这首著名的题诗。”

接着,关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的课前四个环节都不错,看出了你的文学功底,也看出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过,这节课要是我来上,我还要再加上一步,那就是第五步——‘写’。要么听写生字,要么默写课文,通过写,看学生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以及执笔方法、书写坐姿是否规范。”

最后,关老师画龙点睛地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标志,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提笔就是练字时,习惯至关重要,端正、整洁、美观、流利是写字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得让学生动笔啊!

我连连点头:“感谢关老师的指点!感谢关老师的指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50年前,关老师的这番振聋发聩的话,至今还时时在我的耳畔回响:“课堂上得让学生动笔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