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四代人
(2023-11-25 10:14:01)
标签:
白金声 |
分类: 朋友茶座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也揭开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江山代有名师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一大批小学语文名师,每个时代的小学语文名师都在教学改革中扛起了时代的担当,创造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
一、小学语文教改名家的四个年代
1.开创期(1949—1966)的老生代。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了《共同纲领》,纲领规定:“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于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教育方针已经确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于是,在新中国开创期便产生了一大批小学语文教改名师,如王企贤、吕敬先、斯霞、霍懋征、袁瑢、丁有宽、周一贯等。这些教改名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企贤的“加强基础训练,落实词语教学”主张,哈尔滨经纬小学吕敬先的“语文能力整体发展研究”,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斯霞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学原则,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霍懋征的“讲读教学法”实验,上海实验小学袁瑢的“教给学生识字的工具和方法”做法,广东潮州六联小学丁有宽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新体系,浙江省绍兴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周一贯的“语文教育生命观”等等,都是开创期的典型经验。
2.探索期(1976—1999)的中生代。
中生代小学语文教改名师代表人物有李吉林、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张化万等。他们成长于上个世纪60年代前期,成熟于70年代后期,辉煌于80年代中期——正值中国语文教育处在第二次转变的大好时光。他们顺应时代的发展,面对封闭、灌输、单调、压抑儿童身心的教育现状,切中时弊,义无返顾地投身教育改革的热潮中。他们有着开放的意识,开放的情怀,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境界,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李吉林的“以‘情’为经,以‘境’为纬,有情有境导童稚”教育体系,贾志敏的“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教学风格,支玉恒的“新、实、活、深、巧”教学艺术,于永正的“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教学思想,靳家彦的“语思统一,口书并重,内外相通,以读为本”教学方法,张化万的‘玩玩写写’作文教学思想,无不体现了他们对小学语文价值的共同追求。
3.新时期(1999—2011)的新生代。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200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这一切标志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批有出息的新生代名师崭露头角。这些人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们在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共同的教育价值与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分流发展,独树一帜,著书立说,都具不凡的学术勇气,强烈的课题意识,执著的探究精神,丰硕的研究成果。大视野,大境界,大才情,大手笔,恪守师德,严谨治学,建树卓著是这批名师的共同特点,为广大教师所钦慕。诸如孙双金的情智语文,代表作《孙双金与情智教育》;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代表作《王崧舟小学语感教学法》;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代表作《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薛法根的智慧课堂,代表作《教育的名字叫智慧》。等等。
2011年,国家颁布了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这期间,全国小语界又涌现出一大批教改名师,他们的课堂教学及其教育理论在各地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陈琴的素读经典教育,何夏寿的民间文学大课堂,张祖庆的微电影作文,蒋军晶的群文阅读,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周益民的诗化语文,管建刚的后作文教学,何捷的游戏作文,吴勇的童化作文,盛新风的和美教育,祝禧的文化语文,张云鹰的开放式语文教育,以及闫学、王文丽、李卫东、薛瑞萍、赵志祥、丁慈矿、黄亢美、戴建荣、潘文彬、虞大明、林莘、罗才军、诸向阳、孙建锋、吉春亚、张学青、谈永康、武风霞、郭学萍、张康桥、莫国夫、鲍国潮、刘发建、王林波、杨修宝、宋运来、干国祥、鱼利民、高子阳、方利民、张学伟、肖绍国、魏星、彭才华、李祖文、张晨瑛、史春妍、许嫣娜、季科平、李竹平、雪野、林乐珍、叶燕芬、屠素凤、陈德兵、汤瑾、何必钻、白皛等,无不成为多家教育期刊的封面人物。
4.兴盛期(2011—2023)的后生代。
2011年以后,我国进入了小学语文教改的兴盛期,出现了一大批可谓的后生,如徐俊、曹爱卫、张幼琴等。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临安小学的青年校长徐俊,竟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哲学博士,他先后被评为全国课改优秀教师、中国好教师、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曾出版《爸爸味儿的语文课》《我和我的校园》《我和我的先生们》等专著多本。他从教以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在校长岗位上坚持带班教语文,做班主任,带领全校语文教师深入研究朴素、灵动的“生命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学习生命、言语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发展。杭州市长寿桥岳帅小学正高级教师曹爱卫,是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她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有独到研究,提出“智趣”语文教学主张,是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编写人员,出版专著《玩转绘本创意写作》《低年级语文这样教》《低年级阅读这样教》《小学语文说课指导》等。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幼琴,是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小学语文低年级研究委员会委员、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组成员。曾获全国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一等奖,编著《我的汉字启蒙书》《小学生小散文100课》《周一贯序言书评选集》。
二、小学语文教改名家的心理品质
小学语文教改名家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有人称这些人是“中国当代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锋和旗帜”,有人称这些人“代表这个时代语文教学的最高水平”,还有人称这些人是“语文素质教育叱咤风云的先进典型”。不管怎样评价,小学语文教改名家都是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独辟蹊径,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均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人。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为小学语文教改的佼佼者,除了具有学为人师的科学文化素养,行为世范的思想道德素养,点石成金的教育创新素养之外,他们还具备极为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
1.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预定的目的任务,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人是万物之灵。在自然界,只有人类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意志是人类所独有的心理特征。小学语文教改名家都是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矢志不移、意志坚强的人。他们当中,有的经受过错划右派长达20余年的屈辱,有的经受过“文化大革命”的残酷批斗,有的人生坎坷、历尽磨难,有的做学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是,他们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受到多大挫折,始终把语文教学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兴衰紧密结合起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具有迷恋的情绪色彩。语文教学名家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是一种献身于语文教育事业的高尚志趣,是一种以教好语文为最大快乐的情趣。这些教师既是传授民族语言文字的神圣导师,又是承传祖国璀璨文化的光荣使者,他们“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生紧紧拥抱其酷爱的语文教育事业。他们无不潜心师先而不循规蹈矩,都善于创新,他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自身特有的人格力量,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一首动人的诗歌,每个人的历程都是一部人才成长的教科书。他们在教学上,各有风格,他们在研究上,各有建树,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反映着他们的不同个性和特色、真所谓“五岳之美,各异其秀”。
3.丰富的情感。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语文教学名家对语文教学都具有丰富而美好的情感,特别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一个冷冰冰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语文老师的。因为教与学虽然都是理智活动,但同时也离不开情感的参与。从教育对象的角度看,学生都是有情人,喜怒哀乐尽分明。中小学生一个个活蹦乱跳,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未来满怀着憧憬,对人生追求着理解,对知识有强烈的追求。如果能把他们的情感调动起来,那么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狄德罗所说的:“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巨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从中小学教材的角度看,“文章本是有情物,文字不是无意言。”可以说自古至今一篇篇名篇佳作都是作者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情感,乃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而写成的。字里行间蕴藏着美好而丰富的情感,有亲情、友情、爱情、民族情、人类情,有对自然的爱恋,对生命的赞美,对真理的追求,对邪恶的抨击,对英雄的讴歌,这些都表达了作者一定的审美观念。语文教师阅读和讲授这些课文,必然动情于心,激起情感的波澜,乃至引起表情姿态、言语声调的变化。或爱、或憎,或褒、或贬、或喜、或忧,教师总是要按照自己的情感,做出不同的美学评价,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
除了上述的心理品质之外,小学语文教改名家还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职业道德崇高。他们对教育事业有执著的信念和追求,把全部心血灌在培养下一代上,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他们在讲台上送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又在讲台上迎来了自己的白发暮年。几十个春秋,埋首教学、驻足课堂、默默无闻,别无他求。是什么给了他们永不衰竭的动力呢?不是别的,正是对下一代深沉执著的爱。二是教学艺术精湛。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教学风度、韵味和语言,以及表现形式迥异的教学机智。有人上课善“导”,巧于设疑;有人上课善“评”,议论风生;有人上课善“点”,发幽探微;有人上课重“情”,以情动人;有人上课重“趣”,引人入胜;有人上课重“精”,博中求约。这些不同的教学风格乃是名师教学艺术炉火纯青的表现。三是注重著书立说。他们具有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善于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比如浙江的特级教师闫学,近年来,她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并在《中国教师报》开辟个人专栏。2005年出版个人的第一本教育专著《牵到河边的马》,接着又出版了《教育阅读的爱与怕》《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2006年被评为《中国教育报》年度中国十大读书人物。
三、小学语文教改名家的成长因素
小学语文教改名家群星璀璨,光耀长空,他们人生如课,课如人生,其成长因素有三:
1.乐于读书。
书籍可以淬炼人生,对小学语文教改名家来说,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建国初期,我国学校学习苏联经验,苏联的电影《乡村女教师》和书籍《女教师笔记》在当年的中小学教师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袁瑢回忆说:“1952年,学校里开始组织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我也怀着热情参加了。当时,除了到别的学校去听课外,自己还看了一些有关苏联教育方面的书籍,如《女教师笔记》《小学阅读教学法》,在这些书籍中,学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
王企贤在《我的语文教育观》一文中说:“回想我在师范毕业后,开始教自然、地理、历史。两年后,校长叫我接任六年级班主任,教语文和数学。当时,我深感自己知识不足,不敢接,校长说:‘我们信任你。’我在校长的鼓励下勇敢地接下来。当月发了工资(当时工资40元),我就用一半(20元)去书店买了《中华大字典》《辞源》《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为了教好课,抓紧学习。以后,每年都陆续买一些书。几十年来我阅读了四书五经、前四史,还读了一些当代作家的书。由于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读的书较多,经常融汇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受益匪浅。”
阅读的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这就是小学语文教改名家给我们的启示。
2.善于博采。
为了新中国教育事业,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四代人,力图创新,吁求超越,他们旁搜博采,爬罗剔扶,在研究“古”的、借鉴“洋”的探索中,创造了辉煌。
先说古为今用。
我国语文教学绵历数千祀,可谓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少的成就和卓见。这些有关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五大教学原则:文道统一、读写结合、启发诱导、学思互依、藏息相辅,七大教学方法:自得、涵泳、熟读、背诵、勤写、模仿、循序。小学语文教改名家立足于中国语文大地,充分吸收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的、科学化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说洋为中用。
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各种教育思潮涌入我国,开阔了广大教师的研究视野。像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心理学、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赞可夫的新教学体系、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原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等,都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学语文教改名家在改革的大潮中,驻足课堂,大胆借鉴,不懈求索,创造出的许多精彩课例,已成为语文教学的“经典”。
3.勇于创新。
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竭动力,为此,小学语文教改名家都把创新作为职业的第一要务。举一个“童话引路”的例子:
1983年秋,湖南省凤凰县箭道坪小学滕昭蓉在佘同生的指导下,开展了“童话引路”教学实验。实验班的学生,汉族、少数民族各半,入学时随机编班。实验班使用全国统编六年制小语教材,同时使用“童话引路”补充教材,让学生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写童话。实践证明,“童话引路”教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作文教学方面尤具优势。
“童话引路”教学有一个核心五个特点。一个核心是: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极大限度地调动儿童作文的积极性。五个特点是:第一,形式新,以童话作为起步训练的基本形式;第二,起步早,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进行作文训练;第三,同步化,听、说、读、写训练同步进行;第四,见效快,二、三年级的学生普遍能写出有可读性的文章;第五,负担轻,学生视作文为乐事,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作文。
“童话引路”教学做法:1.教给两套工具。第一套,拼音工具。教拼音时,改拼读法为直呼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四百个音节,能独立阅读纯拼音读物,并用拼音文字写话。第二套,识字工具。一年级上学期教会学生查字典,让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中扩大识字量,然后采取汉字夹拼音的办法写文章,再逐步过渡到全部用汉字写文章。2.采取七种形式组织学生写童话。(1)听童话,写童话。(2)看图话,编童话。(3)看实物,编童话。(4)联系生活实际编童话。(5)结合课文编童话。(6)按提纲编童话。(7)提供开头编童话。以上几种方式,运用时注意由浅入深。一年级以听话说话、看图说话为主,二年级以看图写话为主,三年级发展到用多种形式写童话,四年级由写拟人童话过渡到写科学知识童话。3.处理好四个关系。(1)处理好写童话与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的关系。(2)处理好写童话与写一般记叙文的关系。(3)处理好大胆想象与合理想象的关系。(4)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用写童话的形式来进行作文起步训练,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实验班的学生到一年级结束时,一般能看图说一段完整的话,能写一百字左右的看图童话故事。二年级即产生一个飞跃,全班学生人平均每个学期写一万两千字左右的文章,每篇作文平均约四百字,一般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中心较明确,语言较通顺,而且作文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三年级时,全班人平均每个学期写一万八千字左右的文章。学生的作文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情节有曲折,读来有轻松愉快之感。
小学语文教改名家大多数是特级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不管是先辈,还是前辈,或是同辈,他们都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方阵的排头兵。
向新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四代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