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金声
白金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85
  • 关注人气:1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哥周一贯

(2023-08-13 04:59:03)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周一贯长我11岁,他在水乡绍兴市的越城区,我在冰城哈尔滨市的双城区,同为小学语文教研员,论年龄,我称他大哥。

201841,高天丽日。我完成了“千课万人”讲课任务,从西子湖畔直奔鲁迅故里,在越城凤凰岛,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大哥。

大哥站在寓所门口,腰板挺直,精神矍铄,满面红光。只见他里着红白相间格衫,外套浅灰色夹克,下穿一条藏蓝色西裤,腰系黑皮带。这哪像80多岁的老人,看上去简直比我还年轻。

大哥住在25栋三楼,客厅古朴典雅,多是古玩、花草和字画。大哥对我的来访非常热情,又是泡茶,又是洗水果,弄得我坐立不安。

穿过客厅,便是大哥的书房——容膝斋。容膝斋除了入户门和窗户之外,四周墙壁全是顶天立地的书橱和书架,满满的一屋子书静静地候着。墨气氤氲,徐徐暗香,一缕缕,由着阳光轻轻地抚过。他的写字台摆在书房中央,正对南窗,光线恰好。在这里,大哥坐拥书城,目耕心织,激扬文字,指点课堂,这是生命的安顿。

如此气派、豪华的书房,怎么能称“容膝斋”呢?我产生了疑问。大哥操着绍兴普通话大声说道:“1983年,我调到绍兴县教研室做副主任,好不容易分到了一处40平方米的住房。虽然居住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一家五口挤在一起,自然不可能有独立的书房。所幸这住宅有一个朝北的凉台,我便装窗封闭,勉强放下一个书架和一张小小写字台。椅子是放不下了,我便找了一个窄窄的包装箱,竖起来当座椅,才可以把双膝勉强塞到写字台下。我为终于有了可以独立的书房而欣喜万分!出于文人的积习,便想给书房起个名。坐在包装箱上,我忽然想到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话:‘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室小仅能容膝易于安身足矣,便欣然命名‘容膝斋’。自己书写后刻在一方木板上,挂在书架上方,真有说不出来的得意。”大哥说到这儿,转头望了望窗外。

这时我才发现,南窗两侧有一副书斋联。上联是“安步当车阅世事”;下联是“清茶代酒养性情”。我请教大哥,他呷了一口茶,说:“这是一副自撰自书的书斋联,虽不免有附庸风雅之嫌,但也确实有自勉之意。以步行代车,可以感受人世百态;以清茶代酒,可以静养清净之心。” 这副联是刻在竹子上的,道出了大哥安贫乐业的生活习惯。

大哥一向仰慕陶行知,在他的书房里,一套精装的《陶行知全集》摆在显著的位置上;大哥平昔崇拜鲁迅,与鲁迅同乡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一套精装的《鲁迅全集》也摆在显著的位置上。大哥还珍藏着一张他与夫人黄华蓉合影的照片,这张照片就挂在写字台的对面,抬头能看见。大哥说,一辈子他与至爱的夫人相濡以沫,在凤凰岛寓所,一起慢慢变老了。几年前,她因车祸走了,结束了两人世界的生活。说到这里,大哥有些伤感,掏出手帕,摘下眼镜,试了试眼角。

大哥的写字台上,有“文房四宝”,看不见手机和电脑,在这个QQ、短信、微信、微博满天飞的时代,他还保持着用笔书写的古雅习惯,发表教育研究文章1500余篇,出版教育、教学专著180余本,总字数达到2000余万,全是用笔写成的。这些惊人数字的背后,展现给世人的是一个怎样的生命存在?

大哥名“一贯”,字“道源”,出生在越城区皋埠镇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里,有三个子女,老大周啁,老二周野,老三周围,都非常优秀。大哥一辈子扎隐绍兴农村,鉴湖情结,快阁悠思,默默地守望着故乡的人,故乡的土,而这一守,便是白头,这一望,便是永久。他心无旁骛,矢志不渝,在小学语文教学园地上耕耘了70多年,学品一贯,文品一贯,师品一贯,俯仰不愧天地,令人叹为观止。

耄耋老人,银发皑皑,目光炯炯,风度翩翩,两手搭在那把老旧的藤椅上,与我促膝长谈两个多小时。聊语文,聊读书,聊写作,聊人生。沉思时,嘴角下抿,大笑时,嘴角上翘,眉宇间流露出几分自豪与自信。

说到读书,大哥非常勤奋。早年,他在工作的间隙不仅自学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新兴学科理论,还广泛涉猎了与语文教学临近的学科,如符号学、社会学、民族学、效率学、文化学、生态学,甚至模糊理论、全息理论、笔迹学说,可以说,大哥就是“自学成才”的成功典范。在大哥的生活日程表中,几乎没有“休息”一词。“情系教坛满头霜,笔耕舌论默默忙。识得寂寞个中味,桃红李白话西窗。”这是大哥在纪念自己从教50年之际写的一首诗,也是他对事业70年勤奋态度的真实写照。

谈到教育写作,大哥开笔是比较早的。他的第一篇研究文章《谈谈谜语的教学》,是在《辽宁教育》19813期上发表的。从第一篇文章见诸报端到现在,他持续活跃在小学语文科研论坛上,已经40多年了。这40多年,岁月有更迭,伏案永不息。他的研究,从主观经验上升到客观描述,又从客观描述迈向科学建构,洋洋洒洒,创作了一大批烙有周氏印记的理论成果。一本书就是一座山,“立言周一贯,著作等身看”,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哥的语文专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语文教育写作史。在我的书房里,就有大哥的五部论著:《语文教学训练论》《语文教学优课论》《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语文教研案例论》《“儿童作文”教学论》。就在谈话时,大哥送给我一本他刚刚出版的大作《语文课堂变革的创意策略》,这是一本系统总结他近十年对语文教育观察与思考的书,是他的一本力作。据悉,大哥在写《“越语文”地域文化发展研究》一书,还要写《“越语文”发展简史》,正为打造“越语文”这一地域文化课程而忙碌着。白发镌刻时光,书页承载沧桑。一个人,一辈子,“吾道一以贯之”,好厉害啊!

不早了,我拜别大哥,他送我下楼。走到小区门口,大哥递给我一个拎兜,里面装有两罐刚上市的春茶,在依依不舍中,我离开了凤凰岛。

就在那一年,“五一”小长假过后第二天,我再次飞到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小学习作教学“童心融通文心”焦点问题研讨观摩会,在之江饭店又遇见大哥,并同住一室。我们恰似家人,无寒暄,无客套,随便极了。

下午,大哥和我负责评点蒋军晶、陈佳美的课。蒋军晶是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沈大安的弟子,陈佳美是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副校长。一个是特级教师,一个是教育硕士,课上得都不错。大哥德高望重,我请他先说,大哥百般不允,最后,我们达成我先评他补充的协议。他的评点,准确,精辟,亲切,既言之有据,又重点突出,同时还给教者一些具体建议,与会老师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晚饭,我们在自助餐厅找了个肃静的地方,对面坐下。大哥的餐盘里只有三样素菜、两根油条和一小碗豆羹,慢慢享受,食而不语。我没用不锈钢的餐具,而是直接找了个大瓷盘儿,盛上两勺米饭,外加几块红烧肉,狼吞虎咽,造了起来。

晚上,孙双金来访。我不但认识孙校长,而且还非常熟悉,好多年前他在丹阳师范附小教语文,我听过他的课。当时他不到30岁,课好,人也儒雅、英俊,一身江南才子气。大哥和孙校长是老朋友,他称孙为思想者,对其“12岁以前的语文”颇感兴趣,一直谈到深夜。

客人走了,我们洗漱完毕,熄灭室内所有的灯,大哥摘下假牙,躺在床上,很快就入睡了。他睡得很静,很实,很香,没有呼噜,也没有呓语,可见大哥身体多么康健。

鲁迅逝世那年的三月初三,大哥出生在会稽旧宅,那天正好是上巳节,人们在兰亭搞祓禊活动,沐浴、采兰、嬉游、饮酒,祈求福祉降临,好不热闹。

自从见到大哥后,我心里就放不下,每到三月三,都要打电话,祝他生日快乐。大哥总是抄着高八度的绍兴普通话说谢谢,并伴有爽朗的笑声。


今天,松花江开江了,我站在防洪胜利纪念塔前遥祝大哥:

椿龄无尽,福寿齐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