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程视域下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

(2022-08-26 09:35:08)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1971年春,我入职。在家乡一所村小学,接一位退休教师,教毕业班语文。

上班第一天,坐在这位教师的椅子上,一眼看见她的办公桌上有一块小玻璃,玻璃下压着一方白纸,上面有两行俊秀的字:

          教师首先应该精通他所教的学科,不懂这一门学科,或者对这一门

学科知道得不很好,那么,他在教学上就不会有成绩。

                                             ——加里宁

人生自有诗意。大开脑洞,我把前苏联领导人这句话当成圭臬,一路踔厉笃行,没过几年,因知识储备足,教学成绩好,我便当上了县小学语文教研员。

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走马上任后,我一直鼓励语文教师进行知识储备,形成合理的知识架构,只有这样,才有能力驾驭课堂教学,才有余力研究教学艺术,在发展学生智能和个性上下功夫,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有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古希腊苏格拉底博学多才,他的学生问他,你有这么多学问,为什么还要学习呀?他用手杖在地上画了两个圆圈说:这个小圆是你们的知识范围,这个大圆是我的知识范围。小圆接触事物的面小,大圆接触事物的面大,不懂的东西就更多,所以我必须学习。

知识是教师素质的一个基本内容与重要因素。过去人们常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形容教师的知识水平;而今我们在论述教师知识水平时也常比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池水”,而且是“源头活水”。也就是说,教师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更新速度都要大大超过学生。

那么,新课程视域下语文教师应该储备哪些知识呢?

本学科知识一定要精通。

语言学、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写作学等,这类知识属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一定要精通。如果学识浅薄,浅尝辄止,教课必然干瘪无味,捉襟见肘状况会时有发生甚至或错误迭出;学识丰富,源头活水汩汩流淌,教学就会有声有色,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教育科学知识一定要扎实。

教学就是将某种教学内容,以一定的目的,用一定方法和媒介在一定的条件下授予具有相应认识、经历与活动水平的学生。教师要从认知、情感和实用三个方面来控制教学过程,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法等知识。唯有如此,才能自觉地运用教育规律,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一般知识一定要丰富。

语文教师的一般知识包括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工、农、医等,除举凡这些外,还要对社会情景、自然现象、世界形势、现实生活、科学技术动态等有所涉猎。《学记》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是说,知识少了,做不了教师。因为语文难教,“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几乎是以人类的整个文化作为背景的,这个背景越广阔,教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语文教师的知识犹如一棵大树,本学科知识为干,教育科学知识为枝,一般知识为叶,三者之间密切勾连,协调组合,发挥着整体功能的效力,并在动态中不断进行调节、更新、充实,从而积淀成终身受用的文化底蕴。这样,教学时才不至于隔膜,才不会出现“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惶恐了。

新课程视域下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从何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靠读书,二靠实践。

说到读书,我主张杂学旁收。“杂”正是语文教学的内容特色。我读书不成体统,名人传记、经史子集、唐诗宋词、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刘国正在《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师》一文中说:“当语文老师的,如果说是什么家的话,我说应该是个‘杂家’,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晓。” 看“闲书杂籍”,对开阔视域确实大有裨益。

说到实践,我想到了《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生应当捧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读有字之书,是“光合反应”,读无字之书,是“化学反应”。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语文教师不懂得社会生活,不从生活中吸取营养是很难教好语文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