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妙法蓮華經 磁青泥金絹本 福建光孝禪寺
年代: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
名稱:妙法蓮華經(共7卷)
出處:福建光孝禪寺
材質:磁青泥金絹本
尺寸:每卷長達10米,一版5折,一折6行,行19字。
賞析:
簡介:
該佛經寫本是目前國內流通領域現存最早、最完整、最長、來源最為可靠的磁青泥金寫經。為明朝洪武年間,「福建佛教發源祖地」、「三省戒壇」建甌光孝寺組織寺僧以金泥於磁青紙上寫就的《妙法蓮華經》,共7卷,每卷長達10米。該經書為經折裝,一版5折,一折6行,行19字。前有描金彩繪釋迦牟尼說法圖,後繪韋陀護法圖,兼有數段歷史題記可與現存碑刻相互印證。自洪武至今歷經627年保存完好。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書寫完成,經嘉靖三十六年(1557)增加前後偈頌,萬曆十七年(1589)置於靜室供信眾供奉禮頌。跨越600餘年善加保存,堪稱佛門聖寶,永泰恆福。
因明代社會動盪與統治者政策變化,該部經書歷經多次補寫、重修,整個過程完整記錄在洪武、宣德、嘉靖、萬曆四朝發願題記當中,這在佛經寫本中實為罕見。
明代早期磁青泥金寫經世所罕見。黃金貴重,泥金寫經亦稱「金書」,多為宮廷及富貴人家所用,藉以表達對信仰的虔誠與恭敬。相較於傳統黑墨,用泥金書寫更加費時費力,且過程繁瑣。但可歷時百年千年不褪色,為供養之法寶。泥金寫經大都是用磁青紙,其色如明代青花瓷故名。磁青紙是最為昂貴的寫經紙之一,用於寫經既工整又不易蟲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