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油价破百与股市保2000

(2008-09-12 16:22:13)
标签:

财经

理财

opec

油价

布什

美国

   先说油价。

   昨天是美国9.11七周的的纪念日, 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最低100.10美元, 而在头一天,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已经率先跌破100美元,最低达98美元。七年前的这天,国际原油价格是29美元,当时,人们没有觉得石油是个廉价的东西,当然更想不到七年后,这种黑乎乎的商品竟然可以卖到147美元一桶。

当然,在短短二个月的时间内狂跌30%的事实告诉我们,油价的大涨绝不能全部归结为需求的原因,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称基金Masters资产管理公司本周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油价下跌的过程中,有至少390亿美元的钱从石油期货市场平仓出局,这其中的原因我想大家都明白,那就是华尔街的政客已经对布什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要求对这些投机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

    流传于华尔街分析师中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石油价格在某一时间将会跌回到60-70美元附近,笔夫也一贯相信这样的说法,所不同的是,在这些分析师还在叫嚣油价200美元的时候,我就得出了这一结论。

    在本周的商品市场,所有的利多因素都被忽略,而细微的利空都会得到充分地暄染。少为人知的是,两次飓风已经造成美国墨西哥湾97%的石油生产和93%的天然气生产陷入停顿,而恢复生产至少需要二个月的时间,而市场似乎对这一切视而不见,竟而创造了连跌11天的纪录,可见下跌趋势之明显,甚至OPEC宣存削减石油生产50万桶的决定也未动摇基金做空的决心。笔夫认为,OPEC做出的是一个表面利空、实质利多的决定。为什么?我们分析一下,伊朗和委内瑞拉强烈要求减产保价,更多地我们可以将之视作一种政治诉求,而沙特,这个产油量占输出国组织四成且占有领袖意见地位的国家,明确表示市场处于平衡状态,并不需要减产,而在美国大选前夕,布什的共和党政府非常不希望油价出现反复,布什总统今年已经两度造访这个国家,沙特不可能在这种关键时候背离美国人的意愿,从逻辑上来说,共和党保大选的利益取向与沙特实际上是一致的,因为一旦共和党落选、民主党当政的话,所有石油生产商的长远利益都将会受损,在这种时候,沙特不可能不懂得这一道理。即使是从现实利益来说,100美元的油价对所有原油生产者仍然是一个暴利的区间,在油价已经出现趋势性下跌的情况下,这些OPEC成员能够不偷偷加大产量锁定利润就不错了,还谈什么减产,过往的经验表明,在下跌趋势主导下,减产对于保价不会起到什么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规律上来讲,跌至100美元已经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如果价格随时可能展开一次有限度的反弹的话,应该不属于意外。

    油价的明显跌势再次带动其它的商品价格不断回落。直接受累的是油脂类产品的价格,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的价格均出现破位下行的走势,值得注意的是,油价下跌可能只是这些商品价格走软的一个诱因而已,其自身基本面的变化才是主要原因。拿农产品大豆来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10日发布的产量预测显示, 2008年全国大豆产量将比去年增加约36%,前不久我们还在不断谈论粮食危机的事情,我真不知道说的是短缺的危机还是过剩的危机?

    外汇方面,美元指数能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反弹到80点附近已经令许多人大跌眼镜,但实质上美元近期的强势并没有美国经济基本面的支撑,而主要是拜赐于欧洲特别是英国和德国最近疲弱的经济表现,这使得美元有机会修正过去几年里出现的对欧元货币的巨大跌幅,另外,油价和黄金的下跌也帮助了美元的近期强势,但是笔夫预计,在连续的上涨之后,美元将在下周出现调整和震荡的格局,同时也会带动油价及黄金价格出现一定幅调的反弹。

    本周上证指数跌至2000点。我们经历了5000点、4000点、3000点各个级别的保卫战,而到了2000点,似乎没什么人提保卫战这句话了,一想也是,都到2000点,还有什么值得保卫的,让它自生自灭算了。但美国人不是这样,为了救两房,那可是舍了老命了,俄国人也救市了,中国台湾的马英九先生也救市了,全世界人民的命运最近都差不多,但是作为中国人,自暴自弃还是不行的,中国每年要解决几千万人口的就业问题,这一点跟美国不一样,所以我们说衰退也必须建立在GDP成长率在8%以上的衰退,如果这样一想的话,股市上那些绿油油的东西还是值点钱的,即使是还要往下跌一点,我想回到2000点应该不会太难,虽然回3000点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想到这儿,已经很长时间没摸股票的我,抽空买了一把,点位208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