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宋志博:
建设图书馆特色资源,对于多媒体信息化环境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图书馆的建设,推进图书馆自我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加强学习型图书馆建设,提升馆员的特色资源服务能力。
我校图书馆努力建立“学习型图书馆”,坚持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和信息技术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特色资源服务技能,开展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形成以图书馆馆长带头学习为龙头,引导全体馆员学习履职行责所需的特色资源服务知识,学习计算机知识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和培养馆员树立特色资源服务意识,使学习成为馆员的自觉追求。
积极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学习和考察。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岗位培训、考核、待遇挂钩,充分挖掘馆员的潜力,从而实现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质量的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服务型图书馆建设,提供多元化特色资源服务。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业务重组以提高服务水平,利用网络咨询平台进行在线咨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书目检索服务等,开展电子书刊的网上查询和阅读下载等远程特色资源服务。
图书馆积极开展特色服务、感动服务、个性化服务和人性化服务,打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向“以读者为轴心”的主动服务模式,通过进行课题咨询及编辑专题报道等形式创新特色资源服务模式。充分开发数字文献资源,建立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根据读者的需要,设置网络资源导航网站;注重开展特色服务,如为科研项目提供信息推送服务等特殊服务。
根据读者的需求来优化文献信息资源结构,保质保量完成各种文献采购、分编和典藏任务。严格把好采购质量关,建立图书、报刊评价评估机制。加大数字文献的投资比例,加强全文数据库和文献信息资源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加大计算机自动化网络建设力度,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把网上的有价值信息资源通过文献深加工而形成“研究报告”“研究综述”或“述评”等形式,转换为本馆的数据库资源,并从本馆的大量文献中筛选各类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汇集整理,有针对性地提供给读者,便于及时了解科研动态。
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和电子阅览室的作用,适时开发安装新的应用软件,强化拷贝、刻录、打印等配套服务,提升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满足广大读者的多元需求。通过组织入馆教育、讲座、参观、网上实际操作等形式对读者进行文献检索技能培训,使读者尽快掌握操作方法,提高读者文献检索和综合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
加强创新型图书馆建设,提升特色资源服务品质。我校图书馆通过实行科研管理制度,组建图书馆学术委员会,使图书馆员不仅在实践领域追求服务创新,同时在学术领域努力实现理论创新,要求馆员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加以提炼升华形成科研成果,把科研成果再应用于实践进一步升华,从而大大提高特色资源服务水平。
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随着图书馆整个馆员队伍的基本素质、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精神境界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注重培育管理的新境界——全员管理体制,即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重大决策的执行者,让所有馆员参与管理,可以锻炼并提高馆员管理能力,协同制定出更切实可行的具体管理制度,加强全体馆员创新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提升创新技能,学会多种创新方法,将创新的理念内化到馆员的思想上,外化至行动中,创新要立足实用。
创新文献信息应用于实践的路径,充分利用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加强图书馆绿色网站建设,开展网上“读书节”、“文化节”活动。我校图书馆通过举办数字资源利用知识系列讲座来强化读者利用电子信息资源的意识和检索能力,解答读者的疑问,让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不断提升馆藏数字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报》第266期 宋志博)
前一篇:经典悦读:无用之用是大用
后一篇:清风明月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