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分会组织的“大学生阅读推广与校园文化建设”培训班。会上,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张建平馆长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南师大开展的“真人图书馆”活动,让我心生向往。之后,我因征文获奖,又有幸参加了2014年的“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年会”,并与黑龙江省图书馆的王霞馆员同处一室。巧的是王老师正是黑龙江省馆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的负责人,使我又一次有机会详细地了解“真人图书馆”的庐山真面目。而在2014年末我馆举行的一次学术讲座上,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的周淼龙馆长更是将“真人图书馆”的活动经验送上门来,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此活动的魅力。岗位调动后,我当上了读者服务部主任,开展读者活动成了我的工作职责,于是决心把“真人图书馆”付诸实践。
我开始搜集资料、查看论文。仔细研读后我发现,不少图书馆也宣称自己开展了“真人图书馆”活动,但其在组织形式上很容易滑向“讲座”,请的“图书”也是鼎鼎有名的大家。因为是“大家”,所以过分凸显“图书”的“威望”与“身份”,活动过程也以“图书”的宣讲为主,互动交流不仅时间有限,而且流于浅层次,因而很容易让读者产生距离感。一番思索后,我向馆领导提交了一份“真人图书馆”的活动构想:初始阶段我馆招募的“真人图书”以校园内的特色人物为主,不单一追求“图书”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而是关注于“图书”的独特性及与读者分享的态度;招募的读者不在多而在精,希望找到对主题内容既感兴趣又有想法并渴望与人交流的目标读者参与活动;为了避免活动滑向“讲座”,我们一改往日的课堂常规,把场地布置成圆形或者方形,并且严格限制“真人图书”的主题讲述时间;制定活动的分期目标,近期目标是丰富图书馆的读者活动,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读人”的平台,远期目标是把“真人图书馆”办成我馆的常规阅读推广活动,并朝着具有广泛影响力与旺盛生命力的文化品牌迈进。此构想得到了馆长的大力支持,于是我开始在校内寻找富有正能量的特色人物与具备实力的学生社团。
正在我苦思冥想之际,中文系大二的一位男生主动找到我,诉说他对《平凡的世界》的情有独钟。不止10遍的反复阅读,再加上同名电视剧在北京卫视与东方卫视的热播,让他急需一个平台与同伴分享他的阅读收获。另一方面,我在随书光盘的借阅服务中,意外得知我校的大学生科技协会在举办“今天,我开讲”活动,走上他们讲坛的都是校园内的榜样人物,几期活动下来反响还挺好。我在苦苦寻觅的东西就这样一一呈现在我眼前。
经过仔细商量与周密策划,在2015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校“真人图书馆”的第一场活动“生在平凡,活在希望——《平凡的世界》分享会”拉开帷幕。朱康同学携手其老师彭玲女士作为“真人图书”,与招募的
20位目标读者畅享《平凡的世界》,还吸引了60名普通读者围观聆听。大家围坐成圈,气氛热烈而愉快。
70分钟的持续“阅读”,大家仍意犹未尽,会后争相加“群”并互留联系方式,激动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悦读”的种子随着读者的流动而播撒在了校园的各个角落。首战告捷更是鼓舞人心,我想我会努力实现活动目标,让“悦读”之花开满校园。
(《图书馆报》第263期 刘时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
前一篇: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五大要素
后一篇: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五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