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安卫华1998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邯郸市图书馆工作,不知不觉在书海工作和学习了十几个春秋。走过而立、年近不惑,2012年评上副研究馆员,2013年起担任邯郸市图书馆副馆长,负责行政、真人图书馆及社会展览等工作。
2014年,她被评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河北省邯郸市宣传文化系统第四批“四个一批”人才人选。工作中她看到不同取向的读者到馆借阅,心中每每会浮现出一个词“开卷有益”,而图书馆就在这有益中凸显了它的价值所在。
记者:随着读者需求的日益变化,图书馆服务方式也需要创新,您有哪些经验之谈?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会不断创新,生发出更适合的传播知识的方式与途径。当今信息时代,网络为人类带来了新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甚至有人认为阅读电子书是否会替代去图书馆借阅纸质书。若干年后,这种现状的弊端日益凸显,人与人关系疏远了,冷漠了,人们开始渴望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真人图书馆的概念应运而生,自从其
2000年产生于丹麦,很快在欧美国家传播开来。2011年我在一本杂志中阅读到关于 Living
Library(真人图书馆)的一些信息,很感兴趣,我被它的阅读方式所打动,而国外一些图书馆已将这种服务作为日常性工作开展更使我惊讶。对这件事情的浓厚兴趣促使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我发现真人图书馆于2008年传入我国,仅在一些研讨会上和高校图书馆开展过,而作为服务对象最为广泛的公共图书馆还从未涉及。对这一发现我感到很兴奋,因为我认为公共馆作为一个最佳的传播科学知识的平台,太适合一手邀来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和有特殊经历、能传播正能量的真人图书,一手请来读者,面对面通过语言上的沟通、肢体上的互动、眼神上的交流来阅读真人图书。它脱离了通过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阅读的方式,把真人当作传播知识的载体,来更加生动、形象、直接地与读者产生互动,充分发挥图书馆传播知识的作用,同时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邯郸市图书馆在 2012年
6月首次开展了真人图书馆活动,读者们在现场对真人图书和这种阅读方式的热情超乎想象,中国文化报、中央广播电台“央广新闻”等各大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真人图书馆活动案例在2012年河北省图书馆学会举办的第二届青年论坛上获奖,并在此次论坛和2012年度、
2014年度河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上进行了三次经验交流与推广,在业内引起的重视与关注更说明真人图书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记者:邯郸市馆是如何践行“平民图书馆,市民大学堂”服务理念的?
2014年,对于邯郸市图书馆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惊鸿一瞥起巨筑,古都新城怀玉珠,作为邯郸新的地标建筑的邯郸市文化艺术中心落成,作为其中一部分的邯郸市图书馆迁入现代化的新馆,这个新的学习休闲的场所吸引了市民的蜂拥而至,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提出了努力实现“平民图书馆,市民大学堂”的服务理念。首先,对读者实行“零门槛”开放,增设了“亲子阅览室”,任何年龄段的读者都可以到图书馆免费阅读;其次,方便读者快捷借阅,配备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书机、自助查询机、自助打印复印一体机等自助设备,同时在馆内部署了AP免费无线网络,全面覆盖读者区,读者可以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无线终端免费、自由畅通地阅览网上信息资源及馆藏资源;第三,举办丰富的读者活动,每周都有丰富的活动,可让读者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如真人图书馆活动、各种展览、剪纸体验。图书馆的各项惠民服务举措都吸引着广大市民走进图书馆,成为图书馆的一名读者,享受着高科技和软服务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记者:公共图书馆是开展阅读推广的主体力量,邯郸馆采取了哪些推广方式?
公共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主体力量,近年来大力开展推广工作
,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丰富多彩,包括讲座、展览、读书会、演讲会、朗诵会、报告会、主题论坛、专题陈列、新书推荐等等,其成就有目共睹。
我馆除了以上所述的推广活动,还将“真人图书馆”纳入其中,它由一种双向交流的新兴阅读体验,代替了单向接受式的传统阅读模式,面对面的交流使阅读者更有兴趣,也使整个阅读过程更具思辨性,它的生动、形象、直接、互动等特性能更好地满足读者学习新知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公信力,“真人图书”基于这样的平台,不仅可以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帮助读者开发相关的知识资源,利于知识的传播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扩散,而且从长久来看,这种方式还可以帮助大众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优质的社会阅读风气,在拓展社会公共知识空间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尤其倾向于对少儿读者的阅读推广,通过有丰富阅读经验的真人图书,以翔实的阅读案例、精美的图片展示,为少儿读者传达了阅读方法、技巧、步骤,并分级别推荐适宜不同读者的儿童读物,同时为少儿读者现场答疑解惑,旨在激发少儿阅读兴趣、培养少儿阅读习惯、提高少儿阅读能力,这种阅读推广方式深受少儿读者及家长的欢迎。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引导社会力量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社会力量通过冠名赞助、捐赠、建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开始广泛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但尚未形成稳定的多元投入机制,有些零乱,同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企业参与行为的不稳定性、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的薄弱性以及个人参与的随意性,社会力量参与的整体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类社会主体有效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机制、模式和途径,是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我馆在引入社会力量方面也作了一些尝试,如真人图书馆,通过这种公益组织邀请了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和有特殊经历的社会人士为志愿者,成为我馆的一本“真人图书”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把自己的“活”的信息资源免费分享给读者。再有与邯郸地方文化艺联合作举办七人剪纸联展,利用图书馆优越的展示平台,将中国传统艺术、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展现给读者进行文化传播,并对读者进行剪纸艺术推广培训。通过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书画展、摄影展、诵读比赛等活动,有效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平台,合理分工,互相协作,达到共赢。
记者:在图书馆工作多年, 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海洋日益吸引我走进它,热爱它。
199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被分配到了邯郸市图书馆工作,当我第一次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走进书库时,一排排书架、图书整齐地排列,“神圣的殿堂”这个词蹦出脑海,我悄无声息、蹑手蹑脚,生怕惊动了这些排列在历史长河中的灵魂,我感觉它们是有生命的,每一本书都凝聚了写作者的智慧
,而我竟成了这“神圣殿堂”的管理者,很是自豪!而后来在窗口部门对读者提供服务、开展读者活动的这些经历更让我体会到了图书馆的价值和图书馆工作者的艰辛,它不仅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更具有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的著作《图书馆学五定律》,其中“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四个定律简明地表述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以及服务的方式和宗旨。我想图书馆如果能带给读者以上所表述的服务,图书馆就是读者的天堂,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是为读者带来欢乐的天使。
记者:作为图书馆的负责人,谈一谈你的阅读生活,家中藏书多少?
说起读书,我就要回忆起童年,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好的阅读条件,可读书依然成为了我儿时最享受的一件事,因为书里有一个精彩广阔的世界,可以带着我潜入海底,飞上蓝天,遨游宇宙。《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故事大王》以及《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人书充实了我的童年生活。但那时家里的书并不多,更多的是去亲戚、朋友、同学家借来的,我每到别人家里第一件事就会问有没有书看,如果有就会如获至宝,还自嘲“书非借不能读也!”现在,虽然我在图书馆工作,但家里有三个书柜的个人藏书,以诗词、书画、历史、名著、工具书为主,有《辞海》《二十五史》《中国历代诗词》《国学经典丛书》《故宫艺术品收藏大系》等,有些书作为工具书要常备案头,还有的是满足闲暇时即兴品茶读书的情致,再有便是满足徜徉于书店时将感兴趣的图书据为己有的渴望。正因为家里有读书的环境和氛围,我、老公和六岁的女儿都有阅读的习惯,即使不看电视、不上网也不感觉无趣。
记者:能否用几句话概括一下图书馆在你心目中的模样?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前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这句话,也代表了我心目中图书馆的模样。“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有无数的人因为沐浴着这里的雨露,而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天堂;这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所有的人在这里穿越时空隧道,与那些已经远去的伟人作着心灵的交流。这是一块神圣的地方,无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多么烦躁,总可以在这里找到让心灵平静的妙药。”这个肥沃的、安静的、神圣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它有一种奇妙的力量。
(摘自《图书馆报》254期 李晓)
前一篇:热爱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