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其十本书印一次,不如一本书印几十次

(2015-02-02 14:48:21)
标签:

杂谈

http://www.cpin.com.cn/UploadFiles/cpin2012lm/2015/2/201502021417159172.jpg

  孙卫卫,上世纪70年代生于陕西省周至县。 1998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新闻出版报社工作近十二年,历任记者、编辑、总编室主任、编委等职。现为机关工作人员、儿童文学作家。
  1990年开始发表习作,1994年被评为第二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 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文学作品近二十部,主要有儿童小说《胆小班长和他的哥们》《男生熊小雄和女生蒙小萌》《班长上台》,散文集《正好年轻的故事》《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小小孩的春天》,书话集《喜欢书》等。并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新闻奖、全国人大好新闻奖、全国政协好新闻奖、第二届《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等。
  
  记者:是何机缘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这之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事可以谈一谈?
  孙卫卫:小学四年级,有一天上语文课,说到了投稿,还说稿子发表后,会有稿费。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投稿”和“稿费”这两个词。我们是农村小学,家里的人能有书看就不错了,谁会去想给报纸和杂志写稿?朱老师没有要我们去投稿,我却有了投稿的念头。不久后,中国少年报社举办“我的老师”征文,我就把平时写的一篇作文重新誊抄了一遍。当时不知道要写在方格稿纸上,我抄写在了特意买的信纸上,字是用钢笔一笔一画写的。
  暑假里,收到了回执。回执上盖的是“共青团中央收文章”,当时,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长大后才知道,这八个字应该这样读:“共青团中央收文———章”,就是邮件到了他那里,他盖一个章,表示接收到了,而《中国少年报》是由共青团中央主办。后来,我以为还会有下文呢,不过什么也没有。
  后来,我还是经常投稿。信封是自己用装过水泥的牛皮纸糊的,特别结实,而且型号也有变化,想糊多大就糊多大的。那时候,邮局还没有要求必须用统一印制的信封,我自制的这些信封飞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到小学结束,我依然没有文章被发表。直到初中三年级,我的文章才登在武汉的《少年文学报》上,两百多字,还是中缝。这时,距离我第一次投稿,已经整整六年了。
  记者:身为作家,阅读肯定是您生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请您谈谈您的阅读生活。
  孙卫卫:我没有一天不在读书。我买书也是比较厉害的,差不多每隔几天就会在网上或者去书店买书。多年前,儿童文学作家林彦接受《儿童文学》杂志的采访,提到了我买书的事,杂志的编辑问他,除了写作,你还有别的兴趣爱好吗?他回答:我的梦想曾经是像周锐那样会写书,像孙卫卫那样会买书,像易中天那样会读书,像李学斌那样会评论书。林彦先生的回答让我受宠若惊。我出过一本叫做《喜欢书》的书,是我读书买书的日记。
  记者:图书馆在您记忆中是怎样的?不管是儿时还是长大成人后,您都时常去图书馆阅读吗?
  孙卫卫:小学、中学没有条件去图书馆。大学经常去图书馆,我常常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最长的一次是六个小时,中间不吃饭,不喝一口水(那时候不知道喝水,也不知道带个水杯)。我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骄傲就让他到书城去看书,面对古今中外的大师,以及比我们强、比我们优秀的人,再骄傲的人也会低下高昂的头,脸红、惭愧。失意时去书城,那些书不但不会嫌弃你,还能给你很多安慰,给你振作的力量。当然更多的是以平常的心态感受它们,感觉生活的美好。这里,书城也可以换做图书馆。
  记者:是基于怎样的原因,您选择了儿童文学创作?
  孙卫卫:也许从父亲为我订《中国少年报》和《少年月刊》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我的未来要和儿童文学联系在一起。不少人说我的名字和我写的字同样靠近儿童文学,名字像个小孩的,字一笔一画,也像是小学生写的。我少年时代读书不多,仅就读过的来看,大都可以归到儿童文学作品一类。可以说,我从小就受到儿童文学的熏陶。儿童文学的纯真、美好,也塑造着我的性格,我是一个安静的人,但有时也会淘气,小小地淘气一下,就像小孩子一样。上大学后,我对儿童文学更加痴迷,经常到南京市新街口邮局买《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选刊》。我还给我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写信,他们签名赠送他们的著作,更增添了我对儿童文学的热爱。我也尝试写儿童文学作品。虽然失败多于成功,但我没有放弃,依稀看到了前方的曙光。儿童的世界是最纯真的,给他们良好的阅读环境,就会使他们少走弯路、快乐成长、优秀起来,成为一个个大写的人。让他们阅读我写的书,一直是我的梦想。
  记者:据了解,您的作品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新闻奖、全国人大好新闻奖、全国政协好新闻奖、第二届
   《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等等,您是怎样看待奖项对于一个作家的意义的?
  孙卫卫:以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为例,我们熟悉的很多作品,包括我们小时候看过的,都曾获过这一奖项。在中国,所有从事儿童文学写作的人,也都把这一奖项作为自己的目标,因为它是中国儿童文学最高奖。得奖,意味着评委和读者对作品、作家的认可。正是因为一届届儿童文学奖,推出一批批作品以及儿童文学作家,才使得中国儿童文学不断繁荣发展。我们不能把得奖作为写作的最终目的,把是否得奖作为评价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对作者来说,总希望他的作品能得奖,同时得到读者的认可。
  记者:身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时,有无考虑过“怎么让孩子喜欢书”这一因素?
  孙卫卫:我是阅读的受益者,所以,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跟孩子们说,还是多读书吧,读书的好处怎么也说不尽。而且,会阅读的孩子长大后,会更有修养,不会那么浅薄。我作品中的好孩子都是喜欢阅读的孩子。
  记者:看您的作品,大都是关于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胆小班长和他的哥们》《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等等,这些视角都是关注孩子们会遇到的问题,一般您的灵感来源于哪儿?
  孙卫卫:主要还是童年的记忆多一些。与孩子们接触,我也经常让他们讲他们的故事。媒体也有很多关于中小学生的报道,有正面的,有负面的,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东西很多,关键是用什么方式表达,让他们喜欢看,看后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有帮助,而不仅仅是一笑了之,热闹而已。
  记者:曾经做过记者、编辑等职业,对您日后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孙卫卫:记者需要一双发现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有察觉的东西,这样,你所采写的新闻和报道才可能有独到之处。创作也是这样,你要创造一个人物,构思一个故事,最好是别人没有写过的,或者你的语言是与众不同的,这样才能吸引人去看。写作的时候,我经常想,我的这篇,我的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呢?如果没有或者不多,我就很着急。
  记者:你认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孙卫卫: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曾经说: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比优秀的成人文学作家还要多一层东西,因为成人文学要求文学性和思想性,儿童文学除了这些,还需要深入浅出。要从表面纷繁复杂的人间世象中提炼出一个让青少年能够接受的表现形式,让他们喜欢看,这也是书写的角度问题。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不应该把目光局限在儿童文学的阅读和创作上,应该对大文学和社会有所关照。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小孩子喜欢看,大人也能读出味道。那些成人文学作家看到后,也觉得好,自叹写不出来。这样,他们就不会小瞧儿童文学。
  记者:其实文字是有感情和温度的,作为作家,您是怎样把握,使孩子们爱上阅读的?
  孙卫卫:您的问题也是我的答案,文字只要有感情和温度,孩子们就会喜欢。阅读是一种习惯,要从小培养,比如,做父母的如果喜欢阅读,孩子可能就会很喜欢。在家里要营造阅读的氛围。阅读习惯,硬是要养成,小孩自制力差,你如果不去督促,不去培养,他可能就被游戏、电视吸引去了。
  记者:创作多年,如今的您在思想与写作方面,有什么变化?
  孙卫卫:到了这个年龄,不再以量取胜,重在质。更重要的,要不重复自己,要不断超越自己。还有,多读书,向经典的目标努力。与其出十本只印一次的书,不如出一本可以印十次、几十次的书。
  摘自《图书馆报》第247期,作者:解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