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春红是个善于在工作中发现乐趣的人
□陆春红(重庆图书馆书刊借阅中心)
我是重庆图书馆书刊借阅中心的一名书库管理人员。四年来,我一直在流通部门工作,这里成了我的乐园。我热爱图书馆书库工作,爱书,爱读者,书与读者成为我生命里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流通部门工作,为读者服务是每天的必修课。工作之余,我坚持阅读图书馆学专业书籍和论文,尤其关注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这一问题。大量理论结合实践之后,我才知道,图书馆工作不是简单的借借还还,馆员也不应机械式地重复每天的工作。馆员需要用心、用手、用眼、用脑去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用心工作、用心为读者服务成为我每天最有意义的事。
从新馆员到有几年工龄的老馆员,我的思想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每一天我都在给自己加油,每一天我都秉承“为书找人,为人找书”“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这样坚持下来,渐渐地,我发现我与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有一次下班后,我去一家点心店买东西,老板笑呵呵地对我说:“才下班吗?”我很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一时有点反应不过来。看到我茫然的样子,他连忙解释:“你是图书馆的吧,上次你帮我找过书,你可能不认识我了。”我这才明白过来。结账时,老板非要给我打折,以表感谢,我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这件小事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原来我们所做的工作,读者都会记在心里。读者的肯定鞭策着我坚持一如既往、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
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读者咨询问题,比如:请问《围城》在哪里?请问《盗墓笔记》在哪里?我想借《牡丹亭》,有吗?从前,由于业务不熟,我只能让读者先去电脑上查询,这时,我就会从读者脸上看到一丝困惑。在逐渐熟悉业务后,我记住了大量借阅次数较多的图书索书号和位置。一次,一位老年读者见我在书库上书,就问我,“管理员,我想借《牡丹亭》,能帮我找下吗?”我连忙说:“好的。”然后带着读者径直走到了I237,抽出《牡丹亭》,递到读者手上。读者脸上浮现了笑容:“你们太厉害了!这么多书都能记住!谢谢你了。”从此以后,在图书上架的过程中,我就会特别留意书名和流通次数,要求自己尽量多记住图书的位置,为读者咨询做好准备,提高读者满意率!
有一次,我在书库上书,一位学生模样的读者向我咨询一本名为《永不堕落》的图书,电脑查询后显示在架,但书架上却找不到。我向她解释了开架书库会存在乱架或其他原因导致图书不在架的情况,她满脸遗憾,说这是一本关于意志力的书,她很希望借到。而她住的地方离图书馆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来一趟很不容易。我被她这种爱看书、求进步的精神打动了,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并在手机上做了备忘录,答应只要书在架就立即通知她。从此以后,我每天上班都要去寻找《永不堕落》这本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我终于找到了这本书。我激动地立即给读者打电话,却是无人接听。我的心里在打鼓:会不会她已经不需要这本书了呢?但我还是给她发去了短信:“读者,您好!《永不堕落》已经在架,请问您还需要吗?”没想到下午就收到她的回复:“我想要借,谢谢了。”第二天她来到了图书馆,借到了心仪已久的图书,并给我打来了电话:“谢谢你了,我想知道你的工号牌。”我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们该做的工作,况且这本书这么久才给你找到,实在惭愧。只要你经常来图书馆,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挂了电话,我的心里禁不住一阵欢喜,这可是第一次有读者问我工号牌啊。我决定以后要坚持我的工作方法,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多看,看读者是否需要帮助,并主动询问;多听,听读者心声;多做,勤上架、勤维护,为读者营造整齐、干净的书库环境;多走,随时解决读者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心里有书,有读者,工作自然做得好。
为读者提供贴心服务,一路上有书,有读者,就是我生命中永恒不变的快乐之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