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书馆学家“赴苏德”的故事

(2012-03-13 17:18:17)
标签:

杜定友

民主德国

中国图书馆学报

图书馆学通讯

文化

分类: 图林·漫步
图谋

    青年学人谢欢先生不久前发来钱亚新先生在杜定友先生逝世20周年时写的一首七律草书手稿照片,告知不能辨识,向我咨询张厚生先生相关著作中是否有抄录此诗。经翻阅多本相关图书,请教多位师友,该诗最终得以辨识。第一句为“不知老至赴苏德,满载而归研益精。”这句话里是有故事的。

    1957年6月2日至9月25日,文化部根据中苏、中德(民主德国)1957年文化协定,派遣图书馆代表团前往两国访问。中国图书馆工作者代表团成员有杜定友(1898年1月7日-1967年3月13日,广东省图书馆馆长,时年60岁,年龄最长)、左恭(北京图书馆副馆长)、汪长炳(南京图书馆副馆长)、胡耀辉(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图书馆处副处长)。代表团在苏、德两国共参观了86个单位,出访途中享受部长级待遇。后来,左恭、杜定友等著《参观苏联和民主德国图书馆事业报告》(中华书局1958年)。1959年5月,杜定友自编《苏德图书馆参观纪要》(22万字,未出版,原稿现存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资料室)。(参考文献:王子舟著《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

    《参观苏联和民主德国图书馆事业报告》曾经在《中国图书馆学报》的前身《图书馆学通讯》上发表过。《中国图书馆学报》创刊于1957年,是文化部主管、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国家级专业学术刊物。自创刊以来,《中国图书馆学报》曾经四易其名,从最初的《图书馆学通讯》,短时期更名为《图书馆》,后又改回《图书馆学通讯》,到今天的《中国图书馆学报》。就笔者的观察,图情期刊刊登45页的长篇报告,篇幅过半(该期正文共87页,另有一个附录《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先进指标及浪费数字调查表》),堪称“空前绝后”。

    根据文化部的指示,代表团的首要任务在于考察、研究苏联和民主德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情况和他们的科学工作方法,及图书馆干部教育和工作人员进修制度、如何为科学研究服务等问题,虚心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作为改造我国图书馆工作的参考。“报告中对苏联和民主德国两国图书馆事业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都有详尽而亲切的记述”(引自《参观苏联和民主德国图书馆事业报告》一书的“内容提要”)。图书馆学家们不虚此行,不辱使命。

    “苏联”“民主德国”如今已经成为历史了,他们两国的图书馆事业曾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在,我们较多关注的则是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图书馆事业。近些年我国图书馆学人走出国门的机会比较多,但笔者未能读到像老一辈图书馆学家那般高水平的参观访问报告。

    图书馆事业是世代相承的,也许,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