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图书扫描界面
□本报记者 新月
前些日子,当当网宣布推出手机客户端“图书封面扫描”功能,即用手机照相功能扫描出图书的封面就可以在当当网搜索出这本书,价格对比一目了然。据了解,当当网并非首家推出此项功能的电商,其他电商也曾推出这种功能,但由于销售的图书品类太少,导致识别率不高。而作为以图书起家的当当网,拥有60万种图书,当当网移动客户端负责人介绍称,当当网的图书封面扫描识别率可以达到98%以上。
图书封面扫描功能究竟有多靠谱?记者周末拿着手机在北京图书大厦进行了现场测试,记者选取了不同类型的几部作品,如《明朝那些事儿》《一问一世界》《百年孤独》等畅销书,也有《成本会计学》《生产管理高校手册》等专业一点的图书,在逐一对着封面扫描之后,结果颇为惊奇,畅销书都能扫到,但专业的图书就不太理想。随后,记者又用手机客户端条形码扫描功能按照条形码进行搜索,均在网站上找到相应图书,系统会自动跳转至商品详情,用户可以选择购买或收藏等。尽管从新功能的试用结果来看,噱头大于实际效果,但是当当网的这项功能无疑让实体书店雪上加霜。
有业内人士称:“近年来国内移动购物市场的增长率已远远超过传统网络购物,未来3~5年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内领先的几大电商纷纷布局移动应用也在于此。条码扫描、封面扫描、移动支付等新应用的诞生将逐渐充实移动购物体验。”这些新应用的实施的确让读者的购物过程变得更加便利,但是否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当记者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心里不禁为实体书店抱不平。我们试想一下,读者会去哪里扫描心仪的“书封”,还不是到实体书店去,实体书店俨然成了当当网的样品店。记者认为,实体书店内所售的图书(当然包括封面)是它的资源,当当网此举是拿别人的资源来便宜自己,一家便宜两家占,这种事儿好像太不光明磊落了。一位实体书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也曾经禁止读者在书店里拍照,但这种事儿还得靠读者自觉,读者到我们这儿逛逛拍拍,最终单子却下给了网店!可手机是人家的,我们总不能不让大伙在店里用手机吧。再说偌大一个书店,不可能一个工作人员看着一名读者,况且这种‘盯梢’也不礼貌,毕竟不是所有读者都如此。现在当当网推出这种服务分明是在变相地鼓励读者的这种行为。”
曾经有一位老读者告诉记者:“网络购书其实是抓住了人们‘懒惰’和‘贪便宜’的两个弱点。以前我也非常喜欢逛书店,但‘享受’过网络购书之后,也渐渐地将逛书店的习惯抛弃了,正所谓从苦到甜易,从甜到苦难。”
其实,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大众购买观念的转变已经迫使传统实体书店的生存越来越艰难。如今再加上电商们步步紧逼的打压手段,实体书店想翻身都难。很多人说,当当网推出这个功能,只是加速了实体书店的消亡,而不是“谋杀”了实体书店,甚至有专家支招说:“现在书店不再只是书店将成为一种趋势,坐下来喝一杯或听听音乐、享受精神阳光都可以成为人们走进书店的理由;货架上除了书,还有唱片、电影、海报、作者的手稿或任何与精神生活相关的东西。”但记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而是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应该发现如今图书市场的竞争并不规范,并且存在着很多漏洞,就如当当网现在的做法,很明显,他们是在利用读者做着“侵权”的行为,可是实体书店却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这就足以说明问题。
再则,实体书店发展到今天虽然有它自身的问题,但在与电商竞争的这个过程中,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并不在一个起点上,网络书店的“发迹”是沾了这个时代的光,如今您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享有先进的技术,却要跑到没有这些技术的实体书店里“扫描”,难怪实体书店要大呼“伤不起”。1049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