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为第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人员颁奖 姜火明/摄
□本报记者 鲁楠
又到岁末,“评奖、获奖”成了这个时候最热的关键词,图书行业也是如此。好书可以带给世界极大的影响,好书的文化影响力会远远超过书本身的价值。如何让好书脱颖而出,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和影响力,恐怕是图书评选活动的最主要的价值所在。
刚刚过去的11月,第62届美国国家图书奖揭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我国的国家图书奖却很少被提及。其实所谓的“中国国家图书奖”早已在2005年更改为“中国出版政府奖”。1992年,为了繁荣与发展出版事业,鼓励和表彰优秀图书的出版,促进图书出版业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经国务院批准,新闻出版署设立了国家图书奖,分设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国家图书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三种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2005年,依据《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进行了调整,新闻出版总署设立中国出版政府奖,下设“国家出版奖”和“全国优秀出版人物奖”两个子项。虽说这样的评选活动不能成为衡量所有优秀图书的唯一标准,但对图书从业者来说,能获得这样一个政府颁发的奖项,都是一种莫大的荣誉,这是对过去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鼓励。
2004年,国家图书馆设立了“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评选每年举办一次,每次评出获奖图书10种。评奖对象为前一年度公开出版、发行的汉文版图书,评审工作由国家图书馆为主组成的组委会策划组织,聘请馆内外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评选范围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的大众读物,侧重于能够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公众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普及类图书。获奖图书通过社会投票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产生。“文津图书奖”评奖至今已举办六届。六年来,“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参评图书总数多达3200多种,共评出59种获奖图书和195种推荐图书。而2011“文津图书奖”的获奖图书也即将在年底揭晓。
关于图书评选,大到国家图书奖,小到个人心中“难忘的书”,无不是对图书价值的肯定。也有一些图书评选活动,是为了主办方的品牌宣传的需要或聚集人气。一些新媒体,如门户网站,为了树立自己在业内的权威也举办一系列的大型图书评选活动。比如,新浪网读书频道和《出版人》杂志共同打造的“中国书业年度评选”,2011年的评选活动已经拉开帷幕。该评选奖项设置:年度出版人、年度作者、年度民营出版商、年度分销商、年度数字出版人、年度海外驻华首席代表、年度图书馆、年度独立书店、年度阅读推广机构和年度出版创新人物,以及年度图书等。旨在全面反映2011年中国出版业成长脚步,为当代书业史留下进步刻度。据了解,该评选将于2012年初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举办颁奖典礼。而由财经门户网站和讯网主办的“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已经举办了四届,该评选专门针对财经图书,评出“年度最佳财经图书”、“最具影响力财经图书”等多个奖项。近日,某育婴论坛让宝宝的父母选出十本最适合宝宝的书,在聚集论坛人气的同时,也为广大父母为宝宝选书提供了参考,这样的小规模评选与荣誉无关、与炒作无关,纯粹是一种好书推荐,是一种阅读经验的传递。
每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很多,如何在海量的图书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很重要,图书评选活动最重要的使命是为引领读者的阅读。而让业界专家、网友、学生共同参与评选本身也是对其阅读活动的一次总结。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发起,《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新京报》和人民网等31家媒体参加的“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活动也已经举办了好几届,由于参与媒体众多,该评选活动所选书籍在阅读的舆论引导方面比其它图书业内评选的群众基础要广泛得多。
随着网络书店的兴起,几大图书销售的电商的举动也广受关注。不但排行榜、图书推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他们所举办的图书评选活动权威性也很高。作为网上书店的排头兵,当当网的“读书改变生活”当当网中国最具影响力年度图书评选活动一度很受推崇。据了解,当当网中国最具影响力年度图书TOP10和单项奖的获奖图书由广大读者经过半个月的网上投票选出,充分反映了广大读者的爱好与口味。这样的图书评选活动走出业内专家和媒体选书,读者参与评选,评选结果也较为真实服众。
不管怎样,通过更多的图书评选,更多的好书被更多的人所关注总归是一件好事。而当读书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离真正的书香社会的距离就不远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