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巍
滕婧,儿童文学作家、家庭教养专家、教育经营管理培训讲师。多次受邀担任全国各地媒体及教育部门组织的公益讲堂、家长学校的讲师。致力于儿童阅读的推广和家庭教育的研究。在工作中长期和家长、孩子接触,深切了解困扰父母和孩子的一系列问题。陆续出版了“淘气包欧皮皮系列”校园小说以及《做不生气的父母》《父与子:给爸爸的亲子教养书》《宝贝要上幼儿园》等,和孩子以及家长共同分享教育和成长的故事。
和滕婧坐在她创办的童立方亲子绘本馆里聊天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她讲话,生动有趣,表情生动,会一直用神采奕奕的眼睛看着你,让人感觉很真诚。她的工作离不开孩子,所以我们的话题一直围绕在孩子阅读上。滕婧的语言极富魅力,同时有着极高的讲故事天赋,她充满感情色彩地为我讲了一个绘本故事——《爷爷变成了幽灵》,通过她生动的讲述,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眼眶红了又红,怕她笑话我的敏感,我还顾意别过头去假装看房间里大书架上的书。我想,如果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来到了绘本馆,听到她讲故事,恐怕会一下子爱上阅读吧。
孩子们的“大姐姐”
“欧皮皮”,是滕婧笔下的小主人公,他调皮捣蛋,聪明机智,这个“小捣蛋鬼”的形象早已深深植根于小朋友们的心中。“淘气包欧皮皮系列”校园小说共有18本,从2006年开始出版,以每年三至四本的速度出版,目前已经全部出完。
读滕婧的作品,会留下深刻的回忆,因为她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小说,纯小说爆笑之后没有记忆、没有思考,然而,每每读了她的书,在欢笑之余,还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读毕,从人生价值观到生命观都会有深深的感悟。难得的是,滕婧的故事字里行间都充满真情,不做作、不失真实,相信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看了她的故事都会发出会心一笑,因为这些事情也发生在我们身上,怪不得全国各地的“粉丝”们如此喜欢这位可爱的老师。
滕婧称自己最初尝试写作是受了编辑的“忽悠”。她学的专业是音乐教育,所以最早在一所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因学校缺少一位语文老师,就让她带班教语文,滕婧带班后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直线上升,学校就让她一直教语文。后来,她结束了四年多的教师生涯,开始从事为老师培训的培训师工作。由于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有一位编辑找到她,说让她写点校园故事,因为她比较了解学生。就这样滕婧应邀写了一些校园故事,编辑看了觉得非常不错,并表示他们就想要这样的文字,由此很顺利地出版了自己的头两本书——“淘气包欧皮皮系列”。
前两本书出来后,滕婧心里特别不踏实,如履薄冰。从当老师与孩子面对面交流,变为当作家与孩子通过文字交流,由于不自信,她不确定自己是否能与孩子很好地沟通。就这样,滕婧把自己真实的QQ号也一并印在了前两本书上,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想等孩子们看了书以后,如果愿意通过QQ找她沟通,她也要了解一下孩子们的阅读感受。没想到的是,她得到了很多小朋友非常热情的回应,他们找到滕婧说很喜欢她的故事,这给了滕婧相当大的鼓励。
通过书这个很好的媒介,滕婧在去全国各地给孩子们作讲座的时候,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她,好像大家是老朋友一样,有点“自来熟”。没有哪个孩子觉得她是老师或是作家,都亲密地称她为“姐”。滕婧说到此处非常骄傲,一副眉开眼笑的样子。她说,当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写孩子的故事多了,就发现自己变得特别超然,天天很快乐,从不计较得失。
滕婧在语言表述上节奏流畅,她说:“我在写作之前的思考阶段是不会动笔的,光用脑子想,会先去考虑人物形象,而在写的过程中那种感觉很奇妙,我不觉得自己在写故事,而是脑子里的几个人物在那儿演。我满眼都是孩子们生动的对话和表情,我只是作为一个记录者。”这种特别的写作方式使得滕婧的故事写得特别快,一下就能很顺利地写好几个章节。等写完了,她回头想去修改时会发现,很难再找到需要删改的地方。所以很多孩子见到滕婧都会说:“滕老师,我是一口气把书看完的!”这个时候,滕婧就会和孩子们开玩笑地说:“你可以两口气看完!”这就是像孩子一样活泼开朗的滕婧,在这“一口气”的背后,孩子们通过她的故事体验到了非常流畅的阅读之感。
给孩子们的“阅读食谱”
上世纪70年代末,滕婧生于新疆天山脚下的伊犁河畔,她从小就表现出多才多艺的特长和颇富知性的气质,十几岁时,全家人随画家外公回到四川。可能是从小经历了在不同的城市成长,她善于适应各种变化,性格也是外向而大胆。
滕婧直言不讳地笑言,和读书相比,小时候自己更爱看电视。“在四五岁的时候,我刚刚知道有电视机这么个东西,不知道为什么里面老出现人和画面,它的吸引力对于那会儿的小孩子来说大于任何东西。”想想自己小时候读的书,滕婧说都是一些名著,现在觉得都不太适合小孩子读,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和一些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
高中时,她加入了当时最流行的贝塔斯曼图书俱乐部,面对俱乐部寄来的书目,滕婧每次都会很享受地去挑选自己喜爱的书。要说真正涉猎图书,应该是从她上大学以后,没课的时候滕婧就会泡在图书馆里。那时候她喜欢沈从文、张爱玲、三毛,还喜欢读《悲惨世界》。她惊诧于雨果能为世人呈现出这么厚重的书,其内容包含了人物、历史、建筑等方方面面;她崇拜三毛的自我,觉得自己活得窝囊,也想去沙漠探险、去周游世界;她喜欢沈从文的文字有一种洗练的美,特别能打动内心;她觉得张爱玲这个女人太冷静了……从那时起滕婧读书的品种和数量慢慢地多了起来,对文字也渐渐有了感觉。
现在经常有小朋友通过QQ或电子邮件跟滕婧聊天,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你是真的活的滕老师吗?第二,你平时最喜欢看什么书?滕婧笑着说,第一个问题回答起来难度比较大,因为说“是”,他们通常都不信。第二个问题很好回答,这也是她很喜欢和孩子们讨论交流的一个话题。她会说:“我在看书方面没有特别的喜好,只要是好看,有意思的,我都爱看。这是我的习惯,也是我的体会。”
滕婧给我看了一个她自己制作的“阅读食谱”。她说:打个比方吧,饭菜是我们身体必需的物质食粮,讲究的是营养均衡,那书籍就是我们思想必需的精神食粮,同样也得种类丰富才好。科普类图书、经典名著、名人传记,还有工具书,就好比我们的“主食”,是提供热量的主要基础,我们多花些时间和精力阅读此类图书,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教科书、教学辅导书、励志类的图书,就像蔬菜水果肉蛋奶,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重要的营养成分。这一类的图书可以答疑解惑,开启思路,让我们的知识积累更加快速全面。而故事书和图画书几乎是每个人都喜欢看的,就像几乎没有人不喜欢甜点冰淇淋一样,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朋友,都能在阅读故事和图画里找到很多乐趣。自己很喜欢看这两种类型的图书,也鼓励小朋友们多看,因为故事书和图画书,无论是生动的画面还是精彩的情节,都能让人享受到比较纯粹的阅读的乐趣。
滕婧很细心,她提醒小读者们,故事书和图画书虽然好,但也不能无所顾忌地“过量摄入”,要在保护好视力,安排好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的前提下,去享受读书的快乐。
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
滕婧除了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还有一个身份是儿童阅读推广人。她有着一颗热爱公益事业的心,一直努力地为身边的家长和孩子们普及阅读知识。就她而言,最基本的是要努力写出更多孩子们爱读爱看的优质作品;同时她会利用各种机会、渠道、平台,去跟孩子和家长们聊阅读,分享阅读的美好。她认为,成年人想要给孩子的一切,绘本里几乎都找得到。“绘本涵盖的层面非常丰富,它将我们之前所做过的,现在正在做的,以及将来想要做的很多事情都融汇起来了。而我们身边的很多孩子,还没有读过绘本,没有感受过绘本的美好,就匆匆长大了。我希望能有这样一个地方,给孩子提供足够温馨的环境,足够多的绘本,让他们可以真真切切地走进绘本的世界。”
成人和孩子同时看绘本,你会发现孩子摄取的信息量比大人多,因为成人看书读字,图只是大概扫一眼,但孩子是不会看字的,他们的信息来源就是图,图的色彩、布局等一些小细节,孩子看得比大人全面。滕婧说:“从这一点上,你就不能小看孩子,也不能小看孩子看书所带来的好处。”“读书绝对不要带有功利性,不能说看完一本书孩子必须要懂得一个大道理,长一个本领,要把读书当成一种娱乐。”她说,父母要善于借助于一些专业的机构和老师,根据孩子年龄和身心发育的特点推荐书给孩子看。虽然常说人成年之后阅读是没有界限的,但是在低幼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理解和认知是有局限性的,必须借助专业的阅读指导。
“不把阅读当任务,不把阅读当压力,引导、帮助孩子,给他们提供喜欢的书,为他的床头按一盏适合阅读的灯,抽出时间和他们一起读书,这是父母最应该做的。”滕婧说。目前滕婧正在北京继续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并陆续进行全国“滕老师非常课堂”阅读推广活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