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助图书馆建设冷观

(2011-11-21 13:27:34)
标签:

深圳

公共图书馆

图书漂流

覆盖率

马太效应

文化

分类: 市场·观察
本报记者 鲁直

    留心观察图林新闻的人,会发现近两年来不时就有自助图书馆现身某地区,或某地区自助图书馆又添多少台的报道。的确,自助图书馆建设几乎是图书馆界不二的热门话题。自助图书馆已被看做是公共图书馆的小型分馆,因此它的增多会有效增加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覆盖率。但随着各地自助图书馆建设的如火如荼,也引发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但凡是“一哄而上”的文化现象,背后总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首先,自助图书馆给人的第一印象无疑是像ATM机似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印象,就是昂贵了。据了解,深圳2008年推出首批自助图书馆时,每台造价已不低于40万元。今年即将在沈阳和平区落户的自助图书馆,成本加机器维护的费用是60万元。这么贵的一台可容1000册图书(400册借阅,600册还书)的机器,能加以推广的只能是经济发达地区。联想到西部的一些县级图书馆10年没有一分钱购书经费,因此它在西部欠发达或贫困地区“推广”的可能性很小,充其量是引进一两台作为当地图书馆事业的点缀。

    在经济领域有一个著名的“马太效应”——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该效应似也适合自助图书馆建设领域。即:在经济发达地区,本来公共图书馆覆盖率就远较欠发达或贫困地区高,在此基础上,自助图书馆的推广又有风起云涌之势,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公共馆覆盖率的东西差距越来越大。自助图书馆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推广可以深圳为例,它的近期建设目标是300台。北京朝阳区今年引进自助图书馆后,也提出全区将推广200台的目标,这是有钱好办事。反观西部,虽也偶有自助图书馆亮相的消息,但新奇一下后往往便没了下文。因此可以这样说,在全国范围内,自助图书馆不会像学者所分析的那样“越贵推广得越快”。如果在某地区出现一台自助图书馆,就算推广到位的话,是对“推广”的一种误读,也许该改为“流行”才恰当。“推广”需要在某一地区密集开花,就像深圳那样,才能达到图书馆与市民生活越来越近的效果。反之,只能是一种新奇。

    其次,自助图书馆建设的目的不应只是自动和便利,而应该是以此加大图书馆覆盖率。而在加大公共图书馆覆盖率上,社区图书馆才应该是首当其冲。如果能把每个社区图书馆都建设好(关键是可持续地维护好),那就没必要花这么多钱打造自助图书馆。然而现实是,各地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多不理想,投入一次建设完之后就不管不顾的现象比比皆是。社区图书馆不是怎么建的问题,而是建好后怎么维护的问题。若是在全国作个调查:老百姓有几个去过身边的社区图书馆?有几个对社区图书馆的现状感到满意?结果是不言自明。值得对比一下的是,就在深圳建设自助图书馆如火如荼之时,也不断传出“社区图书馆成摆设”的记者调查结果,这很值得思考。

    在图书馆覆盖率这一硬性指标外,便利性自然也不可或缺,但便利性之中不能少了“人”的因素。国际图联规定,每1.5公里半径内、平均每2万人应拥有一座图书馆,但这里指的图书馆该是“五脏俱全”的,而不是指无人值守的“自动提书机”。图书馆并不只是一个借还书机构,如果仅是如此,馆舍空间就可以大大压缩或者不设馆舍。图书馆还要提供阅读咨询、阅读指导等众多服务,这才是图书馆的概念。而若把图书馆的内涵降低到银行自动提款机那种层次,就是无形中的自贬。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助图书馆建设已经有点偏离图书馆服务的轨道。

    自动和便利不应是图书馆发展的终极目的,如何提升国民阅读才是它的任务。一个不愿意阅读的人,就是自动把书摆在面前也用处不大。图书馆,离不开图书和图书馆人,缺一不可。因此,与其多建设自助图书馆,不如多添置几辆“麻雀虽小”的流动图书车。流动图书车和自助图书馆哪个更能体现图书馆的内涵?无疑是前者。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花昂贵的费用建设自助图书馆,建成后的功能不过是可借400本书,可自动办证、查询、预约等(效率如何先不论),难说物有所值。因此,应该考虑在此基础上拓展功能。比如说,可以考虑把自助图书馆作为图书漂流的指定中转站,这就多少可以消除图书漂流虎头蛇尾的不快。当然了,这要在自助图书馆布点足够多的情况下才可以施行,就像在深圳。更多的功能也有待开发,毕竟60万元已经花出去了,场地已经占了,在这基础上想一想如何“锦上添花”,是值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