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直
近日在书店看到两本专业类书籍,令人眼前一亮,感叹另类化写作现在已是无孔不入,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两本书,一本是《大话存储Ⅱ——存储系统架构与底层原理极限剖析》,一本是《我的Photoshop学习手记》,都是无意间发现的。光看书名,就明白两书作者是如何煞费苦心地想把专业知识尽量以大众喜欢的语言呈现出来,这已经是比单纯的“通俗易懂”更提升了一个层面。
“另类化写作”是个不成文定义,是指与普通写作方法有明显区别的形式,如历史类的《明朝那些事儿》、财经类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科普类的《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等。在另类化写作方面,历史、财经、科普等领域已流行了很多年,但显然还不够,在计算机技术如此专业的知识领域里也开始“大话”,多少令人感到新鲜。以《大话存储Ⅱ》为例,简直把网络存储这一专业领域里的知识写成了武侠小说。这已可以说是通俗的高级阶段了,当然效果如何则另说。效果如何呢?读者的普遍反映是《大话存储Ⅱ》的内容读起来有云山雾罩的感觉,明明用一半篇幅就可以讲完的问题,却因为“大话”的需要而增加。并且,作者另类化写作的目的虽令人肯定,即力图扭转市面上相关图书术语太多、细节不够深入、不利于初学者学习的毛病,但这么个写法,就矫枉过正了。《我的Photoshop学习手记》则不然,在另类化写作上做到了自然不造作,巧妙地将文学性与技术性结合起来,读起来趣味盎然且富有启发性。不过据侧面了解,《大话存储Ⅱ》的销量竟然颇佳,是IT领域小有名气的畅销书,这不是有点奇怪么?这令人思考一个问题,即另类化写作应该到一个什么程度?
另类化写作还是应该顺其自然为好。有一种趋势是,为了迎合近几年在历史、财经等领域掀起的一波另类化写作热潮,就有意把不管什么题材、内容的书都向此靠拢,但这未免会引起一些问题。比如,常规理解的“另类”肯定是通俗而又有趣的,但在刻意为之的情况下,会造成“通俗”与“有趣”两个词的远离,即有趣但未必通俗。《大话存储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令人眼前一亮的对IT知识武侠小说式的写法,使想学习相关知识的初学者纷纷购买。但书名和目录无疑给了购买者以错觉,以至于买过的读者在网上劣评一片。这令人联想到“媚俗”一词,媚俗的定义是“讨好世俗”。喜看另类文章,的确是世俗的一种潮流。现已无法揣测《大话存储Ⅱ》的作者冬瓜头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填补IT专业写作手法中的一个空白,为了让更多的初学者易于理解,还是为了顺其自然地发挥自己的另类写作专长。但从该书的读者反馈效果(而不是市场效果)来看,不能不说有“讨好世俗”的嫌疑。值得一提的是,作者2008年推出《大话存储》后,就劣评不断(虽销售甚好),此次推出的《大话存储Ⅱ》名为续集,实质上不过是前一部的修订再版,内容重复多多——在市场化大潮下,会令很多作者的创作动机变形。
据观察,仅在IT和通信领域,“大话”的作品就不止一部,还有诸如《大话无线通信》《大话设计模式》等等,人民邮电出版社甚至推出了一个“大话”系列。从出版时间上看,这些“大话”作品均是在步名噪一时的《大话存储》之后尘。但话说回来,这些作品中的确也有写得好的、写得自然的。
其实在小说领域,另类化写作也比比皆是,如《草样年华》《鬼吹灯》《黑道风云二十年》等等,就不多举例了。但专业领域的另类化写作与小说领域的不同,前者毕竟有普及专业知识的功效,后者多是为丰富大众的业余生活。因此,专业领域的另类化写作不论动机或效果如何,是否有媚俗的嫌疑,都有值得肯定的部分。相比之下,小说领域的另类化写作更容易导致媚俗,而一旦如此,就有沦为垃圾的危险,学不到知识不说,还有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专业领域的另类化写作如果是顺其自然、浑然天成的,则最佳。如果写作中有媚俗的动机,为了迎合潮流而“有意不好好说话”,那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但仍不可否认其知识价值。愿专业领域里的另类化写作越来越多,远离造作。毕竟把知识写得通俗易懂,对作者而言是一种水平,对读者而言是一种享受,何况“另类”还是“通俗”的一种高级阶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