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2011年5月27日——5月30日,第二十一届全国书博会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隆重举行,为这片黑土地播种了文化,散播了书香。对于书博会的参与者来说,由于角色不同,记忆与感受也不尽相同。而记忆却可以是永恒的,不管是前来造势的知名作家还是千里迢迢赴会的参展者,抑或是满怀期待的读者;无论是台前的精彩还是幕后的辛苦,或者是初来乍到的新鲜,都将写进每一个人的记忆里。
书博会之博大
书博会的全称是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顾名思义,是读者博览群书的盛会。而第二十一届书博会绝不仅仅是图书的博览,而是从会议规模、参会人数、会议形式等方面都体现着本届书博会之博大。本届书博会的规模和效益创历届书博会之最,共落实展位4200多个,其中各省、市、自治区展团展位1500余个,民营展位1400个,专题展区展位近三百个,零售区展位一千余个。展区总面积近八万平方米,展出各类出版物37万多种,其中新书和重点图书占60%以上。书博会主会场订货码洋达53.5亿元,订货数量3.17亿册。
将民营书业直接纳入主会场,是本届书博会的一大特色,此举使民营书业参展数达到1400个,占参展商展位近50%,民营参展单位和展位数量创历届之最。本届书博会还第一次邀请民营书业代表参加预备会并现场划分展位。山东省梁山县统一组团,是全国民营展位中最大的一个参展单位,使用展位112个,阵容不可小视。此次书博会的举办地在地大物博的黑龙江,黑土地的人民用博大的胸怀迎接着八方来客,这也从某种角度体现了此次书博会的博大吧。
据统计,本届书博会主会场参展人次达15万之多,各种机构举办了名人名家签售、新书发布会等一百余项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凡是跟书沾点边的机构都可以来,就连淘宝网、京东商城这样的大型购物网站也来凑了凑书博会的热闹。
可以说,本届书博会之博大,将“书博天下,智汇龙江”的主题语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者大会:风采依然
说读者大会是书博会的人气之王一点也不为过。自2008年起,读者大会在郑州、济南、成都、哈尔滨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在见证着书博会的发展壮大和物是人非变迁的同时,读者大会自身也发展成为书博会上一个响亮的品牌。
今年的读者大会风采依然不逊于往年。5月29日下午,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发起,并与中国出版协会、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发行管理司、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黑龙江省作协、黑龙江出版集团、哈尔滨市新闻出版局等9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读者大会在哈尔滨环球剧场举办。余秋雨、倪萍、迟子建、王树增、连丽如、郦波、常新港、康妮·沃尔夫等名家与现场一千多名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着力打造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第一门户网站——大佳网也正式上线。“读者大会”的发起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公益出版服务,向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市萧红中学、继红小学、闽江小学、291农场、建设农场、云山农场、850农场共9家单位捐赠价值83.5万元的图书。
在书博会近百场的活动中,读者大会是唯一一个凭入场券和证件入场的面向公众的活动。这并不是由于主办方将读者大会的门槛定得有多高,而是读者大会的各个环节和到场嘉宾对读者有着太大的吸引力,如果毫无门槛,局面将不可控制。相信主办方也是希望读者大会可以无门槛地面向读者的,但流程的设置恐怕还需要用心斟酌和设计了。正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所说,读者大会是读者的节日,是作家和出版人的盛会,是文化交流的盛会。
展台只是个门面
除了图书产品的比拼,以出版集团为单位的展台比拼是近几年书业各大展会的焦点。
坐落于哈尔滨市高新区的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是2008年落成的现代化建筑,其各项设施的完善为展会提供了有利的硬件条件,而参展方各自展台的软装体现的就是各自的品位和实力了。
出版产业集团化经营近十年来,涌现了一批管理现代、发展目标远大的出版集团。他们以地域或专业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本不相关的多个出版社,除了在行政上进行统一管理以外,其宏观发展计划也保持一致。但即使是这样,这种集团化的管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集团下属的出版社甚至连办公地点都很分散,因此以集体形象亮相的机会少之又少,集体参与一年3次的书业3大盛会就更难得了。如果参展时,出版社能以各具特色的集团统一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树立集团的品牌形象肯定大有帮助。因此,在参加展会时,各集团管理层不惜代价,为参展布展付出了大量的财力支持。在书博会前的采访中,某出版社的负责人坦言,若不是集团拨款,他们都不想参会。实话总是难听的,但也为书业展会的发展方向敲响了警钟。
在本届书博会上,除了地方展团的比拼,组建后首次亮相于书博会的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务实的出版机构也值得关注,如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机械工业出版社等,他们的展台虽然简陋,但由于其产品的品牌效益显著,也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可见,展台只是个门面,真正留住读者和顾客的还是优质的图书产品。
杨红樱们不是神
作家、名人的云集一直是书博会的一大特色。在本届书博会上,余秋雨、倪萍、叶永烈、迟子建、连丽如、徐俐、王跃文、郦波、饶雪漫等作家、名人纷纷亮相各种见面和签售活动。
儿童作家杨红樱以其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赢得读者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同,理所当然。在儿童文学作家中涌现出这样一个领军人物可喜可贺。但近几个月来,尤其是在荣登2010年全国作家富豪榜之后,出版界对杨红樱的追捧似乎过于热烈了一些。本届书博会上也不例外,不同出版社基本上都为其不同作品举办了不同的活动。其中,由数十名小学生为其朗诵诗歌的活动,其阵势令人瞠目结舌。一位同行感叹:杨红樱被捧成了神。看着杨红樱女士一身飘逸的装扮,笔者也切实感受到了一些神仙之气。
一直以来,再成功的作家也会受到一些争议甚至非议,但社会上关于杨红樱的非议声却非常少,儿童文学受众群体低龄化也许是原因之一。
书博会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与作家亲密接触的平台,但若是一味追捧,失去理性的交流,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毕竟作家们不是神,他们用其文学作品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推动社会进步,本来就是作家所应具备的社会功能。
志愿者不逊世博
大型活动的志愿者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本次展会共招募了480名志愿者,他们主要来自省内各高校。除安全保卫任务之外,他们还在书博会期间负责礼仪接待、会场助理、场馆引导等工作。
在展馆内外,随处可以看到一群群身着统一服装的志愿者在紧张地忙碌。从志愿者的选拔到培训,到书博会开幕后的正式上岗,这些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书博会默默付出着。
很多参会的读者和代表都表示,志愿者的服务非常好,很多人有问题一般不会问身着其他服装的工作人员,而是志愿者。记者也切身体会到了志愿者对于读者的所有问询不但态度好,而且准确到位。28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在会展中心3号门附近休息的几位志愿者,得知他们参与书博会的志愿服务几乎是无偿的,每天只有仅仅30元的补助,对此,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而且还表示能从志愿者选拨中脱颖而出就很值得欣慰了。对于这些学生们来说,一套服装和装备,就是对书博会的最好纪念了。因此,他们忙碌并快乐地工作着,服务态度和专业程度不亚于去年在上海闭幕的世博会志愿者。
书博会是读者的书博会
书博会年年办,对于参会的代表,可能是相同的,因为他们基本上每年都跟着书博会走,在他们眼中,也许书博会大同小异,但对举办地及其市民来说,书博会永远都是新鲜的。
由于本届书博会取消了图采会,因此少了往届的大客户——图书馆。本届书博会的图书交易功能更多地面向普通读者。对于广大哈尔滨市民来说,无需任何证件和入场券,只要通过安检,即可进入到书博会展馆的每个角落(除读者大会以外),买书也好,参与活动也罢,都实现了全面的无障碍。
市民林先生可谓是书博会的忠实读者之一了。他将周末两天的休息时间全部都用在了参观书博会上。第一天是一个人溜达,第二天是带儿子溜达,当然收获也不少。他计划将重庆大学出版社的一套25册的丛书收入囊中,5折的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但令他苦恼的是,这两天,很多出版社的书都是用来展览的,多数都不卖。他在中国出版集团的三联书店展台就吃了闭门羹,但在得知下午三点以后可以出售时,他还是满怀期待。
在媒体工作的印小姐不是读书口的记者,但也以读者的身份参与了多场活动。她对记者说,相比会展中心举办的其他展会来说,书博会太有吸引力了,很多活动和讲座都让她受益匪浅。
以上两位读者可谓代表了大部分读者的参会情况和心情。但记者也在网上看到了对书博会不一样的评论。有位读者说:“昨天去哈尔滨的书博会了,真是没网上便宜,只看到了五折的书,没有京东的四折便宜呢。”热心的读者则安慰他说,书博会上的展位都要费用,应该理解。
不管书博会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它无疑都是这两天哈尔滨市民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书博会走进了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和寻常百姓家,为这片黑土地播种了文化,散播了书香。仅仅这一点,书博会的哈尔滨之旅就满载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