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性化服务离我们的图书馆还有多远?

(2011-04-29 09:04:18)
标签:

公共图书馆

阅览室

国家图书馆

读者

杭州图书馆

杂谈

分类: 馆界·观察
本报记者 芸萱

    因为住的地方离国家图书馆非常近,所以笔者有时候会在周末选择去那里看看书,滋养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可能因为笔者的工作与图书馆事业相关,所以每次去都有一些不同的感受,印象最深的有两次,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次是在去年夏天,天气很热,笔者那个时候还在学校,正好是准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时候,因为要用到一本书,但学校的图书馆没有,所以只好去国家图书馆借阅。到那以后,因为不能带着包进入,要去存包处存包,可是两个存包室的柜子都满了,很多读者都排着队在等。夏天很热,狭小的存包室里挤满了人,很不舒服,这也让笔者的借阅热情大减。从那以后好长时间没有再去国家图书馆。 

    再有一次是笔者在今年3月初的某个周末,与同学一起去了国家图书馆。而这次正好是在“公共图书馆全免费开放”政策出台后不久。笔者同样遇到了存包难的问题,在徘徊了很久之后终于等到了一个柜子。这让笔者不禁感叹,来图书馆看书的人还真是不少。进馆后,宽敞的阅览室,琳琅满目的书籍确实让笔者赏心悦目。国图新馆的沙发座椅也让笔者看书的时候舒服了很多,但看了一个小时后笔者就看不下去了。一则因为阅览室内暖气十足,温暖又安静的环境让笔者不自觉地想打瞌睡。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口干舌燥,环顾了四周也没有发现有饮水机。后来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就只能打道回府。这次笔者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在这里看书好不自在。饮水机、厕所都在阅览室外面,而国图的阅览室设计的又是那种一层套一层的,像个迷宫,不熟悉的人找起来真是不方便。所以打算以后还是少在这里的阅览室看书,把书借回去,回到自己的小窝,坐着、躺着,想怎么看都行,更不用忍受口干舌燥的折磨。 

    虽然,图书馆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地方,然而,久静而思动。读者坐久了,腰酸腿麻,头晕眼涩。在这种状态下读书,根本无法享受阅读的乐趣。此时若能去休闲室里动动简单的运动器械,活络活络筋骨,与老友聊聊天,听听清心舒缓的轻音乐,欣赏一下室内生机盎然的绿叶红花,让身心一起放松,读者必定觉得惬意和舒心。 

    当然,笔者的这两次读书经历,并不能代表所有读者的感受,但由此也显示出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人性化服务上的一些欠缺,很多细节的地方,真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存包问题,现在超市购物都可以带包进入,为什么图书馆不能效仿一下超市的做法?因为去图书馆看书要带本子、笔还有钱包、手机之类的,这些东西都用手拿着确实不方便,如果实在不好解决,那么也可以多设置一些存包柜,不要让读者为了存包而浪费时间。 

    还有就是饮水问题。不准读者带水进入阅览室,那么能否考虑一下读者的需求,在室内安装饮水机,方便读者饮水,不要为了喝个水,还得花费几分钟去找饮水机。记得之前在国图的老馆,阅览室没有这么大,每间阅览室都有饮水机,相比现在反而方便许多。 

    国内的很多公共图书馆在细节服务上都有待提升,不能光顾着改善阅读环境而忽视了软性服务,因为人性化的服务更能给读者留下好感。当然也有一些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笔者参观过杭州图书馆,它的服务理念就是要办成“市民的大书房”。因此,馆内的很多硬件设施都非常人性化。有设计得如私人书房一样的阅览室,这里面有沙发,有壁炉。读者看书累了,还可以去音像电子阅览室,看看电视节目,或是去看一场电影,听听音乐。在馆内既可读书,也可休闲娱乐,可做的事情很多。而国外的一些公共图书馆笔者虽未亲身体验过,但也看过一些报道,比如他们的借还书服务如何细致入微,信息咨询服务如何快速及时等等。 

    据了解,在西方的图书馆界,人本主义已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经营理念,人性化也成为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相比之下,我国图书馆界对人性化的观念还比较陌生,由于始终缺乏终极关怀和人文理念的指引,服务的方式方法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重视文献使用率的高低,对人的关心不够;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却忽略读者的主体地位;在服务方面,硬性管理手段多,诱导教育少,包容性差,忽视人的差异性和多元性这一特征等。 

    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图书馆服务永恒的主题。图书馆坚持人性化服务,必然会产生巨大的亲和力,非常有利于融洽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取得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关爱,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进馆的读者驻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