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阅读“身境”之遐想

(2011-04-27 08:48:54)
标签:

杂谈

分类: 图林·漫步
范晴

    要进行阅读活动,特别是休闲阅读,涉及到一个阅读环境的问题——就是周遭的条件是否适合阅读。这个环境又可分为“心境”与客观环境——“身境”,也就是阅读时阅读者所处的外在环境。“心境”可以通俗地解释为:有阅读的心思,也就是说没什么其他烦恼和棘手的事情,这是安心阅读的前提。“身境”也有多种多样,此中大有可供遐想之空间。在怎样的环境中阅读更舒适和惬意呢?下面罗列我自己曾想到过的。

    其一,春日桃花园——与书恋爱的季节

    这是我少年时候阅读的记忆,也是我当年最爱干的事之一。中学时代,我以为读书就是学习,学习者,好孩子也。我家小区后边有一个极小的花园,四四方方,中间一圆形花坛,栽月季,上垂柳;公园四周由矮灌木围起,和院墙之间的地带,种了几株桃树和一棵芙蓉。桃花花期不长,那几日,貌不惊人的小花园粉白桃花争相盛开,春风拂面则如飞雪飘落。每年此时,我定要在某个下午,精心选择一本书,携带沉重的木头板凳,穿过矮灌木,藏在桃树下。春寒乍暖,人不多,大体安静。当时小草初绿,桃树则刚抽嫩叶,满眼都是花。少不更事的我,情窦初开的年纪,直觉中一种极享受的方式——在此阅读。可惜年少贪玩,不能心定,并未读出什么记忆,只能永久地怀念这美妙的阅读“身境”,被淘气的“心境”所辜负的“桃花园”。至今我保存一大本“桃花标本”,作为少年时就爱阅读的佐证。

    其二,树下——放羊的传说

    有两个朋友曾提到过放羊,赵鑫珊的书也几次描述。放羊是一件孤独枯燥的工作,却被阅读改造成最浪漫的事:一个人将一群羊带领到某个山坡上去吃草,放羊的人却可以找一棵树进行阅读——也许是挺大的树,也许是孤独的树,总有阴凉。淡绿的山坡上白茫茫的羊群做背景,深绿的树冠下悠悠然的羊倌斜握一本书,就成了我心中一幅画。朋友说,《隋唐演义》就这样读了无数遍。我想如此读故事书最过瘾了吧,尤其是历史小说,直待天色已晚才会恋恋收去。树下阅读只适合热天,城市里的某个角落,我想也会有许多这样可供阅读的树,绿荫萋萋,虫鸣唧唧。

    其三,床头窝中——我窝故我在

    “宅”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当下人心所向。信息与物质的便利使得“宅”有了充分条件,内在“静”的需求提供了必要理由。家是最舒适的地方,有许多特性:安全、私密、温度合适、食物充足、没有思乡之苦、没有牵挂之忧。床是最私密的所在,这里只属于最亲密的人,或者只属于自己,拒绝任何闯入者,排除一切干扰。古往今来,太多的阅读与床有关。某大诗人就坦白过,说好诗多生于“枕上”。这个最放松的地方也是我阅读时的最爱。从大学宿舍的床,到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后的床,我都要精心布置,使其尽可能舒适、美好。我喜欢让它靠着墙,给我一种环绕感。床上布置漂亮的被子和柔软的靠垫、抱枕,保证阅读时自己的身体处于最舒服的姿势。床头设置光线柔和的台灯。床适合冬日夜晚阅读,睡前气氛安宁,宽松随意,铁马冰河可入梦。

    其四,咖啡屋——小布尔乔亚情结

    每遇咖啡屋,我都有种好奇,恨不能将这情调记住并且复制到自己家——因为我觉得咖啡厅是个极好的读书去处。那里不同于书房或图书馆的阅览室,那里没有被埋在书山里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轻巧柔缓的音乐,氤氲的咖啡、奶、巧克力香气,暗淡柔和的光线和仅能笼罩面前一方尺寸的吊灯,舒适柔软的座位,精致的桌子以及细巧的咖啡杯、托盘,声音甜美的服务生……这里不一定非要保持安静,但谈话的声音是低低的;这里节奏缓慢,没有什么火烧眉毛的事情让人心急;这里随意但不完全私密,需要保持礼仪。我想这里适合读某些理性的书籍,因为透过大玻璃窗就可以看见街道上的行人,作为一个阅读者你将时刻感觉到这个社会的秩序。也许偶尔你会被不小心打扰一下,比如有人从你旁边走过,但那正好让你停下来思考,或者玩味某个小插曲。小资原本用来定义一种阶级,如今标明一种情调,适合阅读的一种情调——不那么奢华,也不那么功利,只是非常享受。

    其五,图书馆——书山书海寄今生

    这是很多人一生都愿意呆的一个地方,尤其是那些历史上的大家、学者,或者世外高人。阅读的最经典、最权威的“身境”,便捷、丰富、饱满。我想已不必多说,藏经阁的扫地僧早已为世人解释清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