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晴
两年来,我读了一些书,心中某种力量越来越强大,我甚至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把住的地方从一个三居室搬到一个很小的一居室里,且从此确定了今生不变的爱好:阅读。
关于阅读,尤其是读了赵新珊的几种著作后,我小结了一些感悟:
其一,阅读使人勤于思考。近来我心中有一种想法日趋强烈:如今的人们过于社会化了。环顾周围的人,每天都在想什么呢?从大城市到小县城,人们在想如何通过学历改变命运,在大城市买房子,从农村出去打工,在单位评上职称等等。我们太少想到地球母亲,想到春天的声音,我们的思想被个体在人的社会中的位置和占有的资源、财富等事情占得满满的,已经不会仰望星空。我们这一代人,被统一化的教育体制培养大,哲学在这个体制中并不受重视,因此,只要顺利,个体进行形而上的思考是不必了。而人口爆炸、信息爆炸、环境污染、气候恶化等,都在警告人类,该思考了。
其二,阅读和环境密不可分。当下这个让人乐不思蜀的年代,物质繁荣伴随着心态的浮躁与空虚。白领们,可以在任何恶劣环境下加班、科研,只要有物质回报;再也见不到晚餐后一家人围坐一起朗读的家庭;我周围的人对我的阅读爱好表示怀疑,大多数人在参加工作后就没有读过用来休闲或者陶冶自己的“闲书”了。我才深深了解,阅读是一种奢侈的休闲方式:这不仅需要一个“温暖而安静”的客观环境,更需要心境。我搬家,购买书架,其实是为了给自己营造阅读的享受环境。
其三,慢与停。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某个山东小学的语文老师们提倡的“慢阅读”,觉得很感动。后来在休闲学领域看到学者们提倡的“慢生活”。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都认同这种回归式的生活态度,却难以抛弃现实生活中的快节奏和高压力。那么,阅读可以帮你做到。我不知道自己何时成了复古主义者,拒绝使用网络阅读和电子阅读产品。我越发酷爱摩挲纸质图书的感觉,喜欢在上面留下记号,亲密和实在拥有的感觉。这些图书,让我有掩卷的快感,让我有机会慨叹,让我常常有不顾一切停下来的冲动。停止,停止被现实的压力牵着走,回到孩童的心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哪怕是一会儿也好。
其四,阅读关乎哲学与艺术。读书,是一种主动进入一个世界的活动。无论时空相隔,阅读,就可以和那些人类历史上的智者对话,不是简单的听人说教,而是交流加思考。阅读,有时候一本小说最后在你心里只是一行人生哲理;有时候一首诗在你眼里幻化成秋天斑驳的森林。哲学与艺术在这个层面上与阅读这种高级休闲行为有了共同的基础,携手同行。
其五,阅读让人了解自己。有人说过,一个人外在的世界有多大,他内在的世界只会比这个更大。我越来越相信,人生的目标就是在内在的世界寻找自己。在人群中,人云亦云的从众者占绝大多数,因此这个时代总是有人提出“个性”。而个性并不是用来张扬或者吸引眼球的,而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由阅读,慢节奏,而思考,之后自我就会悄悄来到你面前。当你知道自己最爱的生活是怎样的,就会有一种舒服、舒展的感动。快乐发自内心,阅读带来愉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