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书出版也拿“剩女”说事儿

(2011-04-12 09:02:46)
标签:

苏芩

湖南

剩男剩女相亲记

苏小姐的婚事

爱情连连看

杂谈

分类: 市场·观察
图书出版也拿“剩女”说事儿
各大书店的女性读物书架上,不乏”剩女“题材的图书

本报记者 芸萱

    “剩女”,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百度给出的解释是:“剩女”指一部分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反正“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剩女”作为一个网络名词,时代名词,创造了一个词汇的传播神话。而针对“剩女”这一群体的各种婚恋节目,也成为近两年的一大热点。比如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爱情连连看》,虽然这些电视相亲节目的收视率居高不下,但随着一些男女嘉宾的“惊人之语”,观众对这些相亲节目的争议也此起彼伏。很多节目离开办的初衷越来越远,而成为一些急于成名逐利之人的舞台。电视婚恋节目的热度稍减之后,近来,出版市场上也刮起了一股“剩女”风。

    今年1月以来,光在书名中出现“剩女”一词的就有好几本。时事出版社出版了谭国瑞著的《剩女与宅男》,讲述了金牌剩女制片沈夏与宅男作家顾子墨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青春文学作家落落的《剩者为王》。据了解,该书由郭敬明为落落量身策划,是落落暌违三年的转型力作,由“校园女王”到“剩女之王”,据说落落要一笔写尽“剩女”的苦辣辛酸。新世界出版社在4月出版的《剩女我最大》,则是一部以“超级剩女”为题材的都市情感小说,涵盖时下热门的剩女、小三、暴力等婚姻话题,以剩女柳苏苏和离异的陈文栋的感情纠葛为主线,叙述了大龄女青年对爱情的不敢碰触和对婚姻的盲目慌张,三个女人不完满的爱情与婚姻经历,尽显了爱的此岸纠结了众多无法泅渡到彼岸的因由,而三个女人对生活的坚强态度又使人欣慰和鼓舞,毕竟有些感情注定只属于曾经的刻骨铭心。中国社会出版社的《剩男剩女相亲记》,则直接以“附送擒拿17计,降女18招”为宣传语。

    除了以上这些直打“剩女”牌的图书外,还有很多以“剩女”为话题的图书。女性问题研究专家苏芩创作的新书《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也同样针对时下流行的“剩女”现象。苏芩在新书中特别为当代女性提出了一些成长智慧建议。她说,“做剩女不可怕,如果能成为钻石级优剩女,也是女人的另一种价值体现,聪明的女人要学会做自己的生活投资人。”苏芩强调,“剩女”时代已经不可逆转,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女人如何坦然接受“单身生活现状”,并且做到自身不断升值,才是一生的最关键点。

    写过《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等小说的六六,现在可是炙手可热的作家,更被冠以“话题女王”、“犀利姐”之称。六六近日高调推出自己的精品短篇小说集《苏小姐的婚事》,讲述的是一个“三高”剩女苦心孤诣把自己嫁出去的故事。在新书中,六六为“剩女”时代的读者提供了很多另类的幸福妙招,她强调,大龄女青年的问题变得很重要,因为“幸福的家庭可以抵抗通货膨胀,而两人的生活成本会比较低。”面对“剩女”对婚姻幸福的担忧,六六的体会是学鸵鸟,“我不想听不幸的消息,就把头藏在沙里,把屁股露出来给你看。幸福就是忽略和淡化遭遇的不快乐。我称之为‘没有时间哀愁’。”因此,她说她的不快乐很短暂。她戏称写作本书是“与所有有梦想的傻姑娘、傻中年妇女和傻老年妇女共勉。”

    这些以“剩女”为题材的图书基本上都是立志为“剩女”救市,宣称打造“剩女”生存必备的幸福攻略。多数都以恋爱技巧为主线,告诉濒临“剩女”时代的都市女性应该怎样面对爱情、婚姻和事业之间的选择;怎样相亲、恋爱、摆脱单身,给“剩女”们开出一张张“内外兼治”的“突围”秘方。其次就是为“剩女”们找到心灵抚慰,告诉她们如何一个人过得也精彩,如何做个幸福的“剩女”。就像《做个优质剩女也不错》中宣称的那样:不抗拒婚姻,也不强求婚姻,只需从容优雅地生活,一个人也可以很幸福。

    “剩女”题材类图书因何受到出版社的如此青睐,分析原因不难发现,一是“剩女”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极易引起广泛共鸣,尤其是近两年在媒体的热炒下,“剩女”,已经是一个被妖魔化的词;“剩女”,也成为被妖魔化的一群人,具有强烈的话题性。二是这些以“剩女”为题材的图书归根结底写的还是爱情,曲折动人的情感故事再加上主人公的特殊身份往往更能吸引读者眼球。在这个营销制胜的时代,出版方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卖点,这也让“剩女”书大行其道。其实真正的“剩女”们未必会读这些书,倒是那些还未到“剩女”年龄的女性们可能会更有好奇心。但不管怎样,出版市场的繁荣也让人不免有些担忧,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同一题材,终将会让读者“审美疲劳”,还是尽早“突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