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林18年,不留遗憾

(2011-01-24 10:57:04)
标签:

文登市

新文化报

读者

长春图书馆

图书馆工作

文化

□郭旭(长春图书馆铁北分馆)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在图书馆岗位上的我,感觉自己“好像在海边捡拾贝壳的小女孩”,这片广袤的书的海洋令我向往和陶醉。新的一年,想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方面谈一下在图书馆工作18年来的心得和体会。

    1.尽职尽责,不留遗憾

    2006 年1月6日,读者崔玉庭匆匆赶到图书馆,要查找大约一个半月前,可能是在《新文化报》上曾发表过的一篇文章,文章的大意是“一位国家干部为我国西北地区扶贫修路”。因为这篇文章曾被一位德国专家看到,并深受感动,想出资帮助,因此读者急需这篇文章的全文。他先查阅了《新文化报》11月、12月份的全部报纸,又去新文化报社查找,都没有找到这篇文章。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热心接待了他,并告之会尽最大努力找到这篇文章。由于记忆模糊,没有文章的题目,文章内容也很含糊,且没有具体的时间,使线索极其有限。为此,所有工作人员都加入到这次检索的队伍中,先后利用新文化网、 Baidu、新华网等多家网站,使用“干部”“扶贫”“筹集资金”“西北修路”等几十个关键词进行检索,最后终于在新文化报电子版“要闻播报”栏目中找到了这篇文章——《当科技副乡长半年,就医和修路问题解决了》,发表于2005年11月25日。当读者拿着打印出的文章后,非常感动。他没有想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会这样热心地帮助他。

    2.换位思考,解读心灵

    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要视读者为亲人,时时关心他们对图书馆文献信息利用的情况。对于读者的任何一个要求,都要想方设法去满足,对很难办的事情也要尽力去帮忙。2005年3月,有位读者来到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这位读者写了一本书,因为家境困难,想找个出版社免费出书,好帮助家里解决实际困难。我们知道后热心在网站上帮他发帖子,寻找更多人的支持,虽然没能找到为他出书的出版社,但是我们的这份工作热情,感动了这位读者。

    3.尊重与理解使服务升华

    去年,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位数学老师,由于车祸,造成右侧运动神经损伤,行走不便。他还很年轻,但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讲台。他妻子也是一位老师,每天忙完工作,便回家照顾他的起居。他每天看书、上网打发时间,家里的书已经让他看遍了。由于行动不方便,不能到图书馆借书,我与同事便在休息的时候开车把他想看的书带去。有时,开车带着这位读者到周边公园走一走。他经常跟我们说:“如果有适合我开的车就好了,我可以开车送女儿上学。”这是他的一个美好愿望,我们告诉他将来会有那种车型的,一定会有,到时我们也要坐上他开的车去远行。虽然我们做的看起来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工作范畴,但是能给人更多的关爱,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升华。

    4.细节构思凸显人性化服务魅力

    2006~2007 年的一段时间里,我在外借书库工作。时间虽不长,也常为能给读者送上一份温馨而大动脑筋。2007年除夕前,给读者送上了一份精美的年夜饭菜谱作为礼物。当菜谱出来后,十几套菜谱很快发放一空,没有得到菜谱的读者希望明年能得到。三八妇女节这天,还制作了精美的书签,并送给当天到馆借书的所有女读者。既漂亮又实用的个性书签,立刻受到女读者的欢迎。

    在十几年的图书馆工作中,我经常接触到那些无论刮风下雨,节日、休息日都来借书的老读者,对知识的渴望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自2001年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扩大规模后,一批青年读者出现在阅览室。他们来自高校、社科院、国企及政府机关。这些读者大多在攻读高学位,他们常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对于这些未来的栋梁,我们有问必答,帮助他们解决查询、索取资料中遇到的难题。

    在图书馆的18年中,听到读者表扬是经常的,有时也有批评,但欢乐多于烦恼。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人与人之间将会越来越和谐融洽,这也是我作为一个老图书馆员的期盼。



----------------------------------------------------




难舍这片“海”

    □张秀芳(文登市图书馆)

    我的图书馆情结,是从1984年开始的。当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从一名较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变成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在文登市图书馆,我开始了自己并不情愿的陌生工作。然而多日之后,我的情绪180度大转弯。我发现,图书馆这个“庙”虽小,却承载着无尽的希冀与梦想。一本本书籍就是一部部人类文明成果的再现,这给自幼好学的我提供了一个了却10年“文革”苦学无门心愿的绝好机会。更可喜的是,在这个书籍的海洋、知识的殿堂里,自己的每一点努力都在为社会创造着知识与财富。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图书馆事业,自此成为我永远的“心结”。

    记得在最初的日子里,我通过一个月的努力,部内22大类5 万多册图书,每册图书放在哪个位置上均能熟练地背下来。当时是闭架借阅,无论是读者根据书名、著者还是索书号要书,我都能在一两分钟内为读者找到书,受到读者及单位同事的交口称赞。在地级市举办的两届图书馆业务技能竞赛中,我是文登市图书馆唯一两次参加并获得亚军的选手。

    岁月如梭,我从一个涉世不深的热血青年成长为馆里的业务骨干,陆续担任外借部主任、目录组织部主任、少儿部主任,辅导部主任。

    我先后提出了变“闭架借阅”为“开架借阅”,变“等客上门”为“服务上门”,变“孤军奋战”为“馆局、馆企、馆校联姻,借鸡生蛋,共同作战”等改革建议,均被采纳。在我们的努力下,先后与史志办、农广校、计生局等单位合作,收编图书3万余册,实现了资源共享。不仅如此,我还独立承担了馆内历史遗留下的20余万册图书的目录组织任务……

    然而,我是一个只知道脚踏实地干业务,不会阿谀奉承的人。有时取得一点成绩后,得来的不是表彰奖励,而是冷嘲热讽、排挤压制,这些我都默默地承受。再累莫过于心累,面对这样一个环境,我一个弱女子终于患了了癌症……

    书是有灵性的,1999年10月,当身患癌症的我绝望地走上手术台时,分明是那一架架图书、一张张读者求知的脸庞鼓起了我求生的欲望。6个月后,我隐瞒了3至5年不准上班的医嘱,执意回到了工作岗位。

    2002 年,图书馆完成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的新老交替。作为一名“老图书馆”,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在我的再三恳求下,领导安排我到职责最重、工作量最大的采编部工作,并同时兼顾辅导部、少儿阅览部的工作。2004年,接到文化部要进行第3次评估达标的通知后,领导安排我全面负责评估达标所有业务工作及档案文字材料的组织工作……现在,文登市图书馆已是闻名全国的“一级图书馆”和“文明图书馆”,特别是在2004年的评估达标中顺利通过了山东省的检查验收。她发展壮大的每一步,无不凝聚着我和每个图书馆人的心血与汗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我兴致勃勃发奋工作的时候,我的丈夫——这个世界上最善良和疼爱我的亲人——因病离我而去……这人生的再一次残酷打击使我万念俱灰,领导和同事们也劝我好好在家休息,不必再上班了。

    可是,书的灵性再一次唤起了我生存的勇气。不能趴下,不能就此废掉余生——这也不是我丈夫希望看到的。于是料理完丈夫的后事,2010年3月,我再一次回到了我深爱的图书管理工作岗位……

    难舍这片书“海”,我愿借家乡那一叶扁舟,在图书的海洋里永远游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