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梦就能产生一部作品”——访著名作家、“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周德东
(2010-11-30 14:44:28)
标签:
周德东中国《女友》恐怖小说河北电视台杂谈 |
□本报记者 解慧
周德东被称为“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他1999年开始恐怖文学创作,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恐怖文化热潮。共出版过14部经典恐怖悬疑小说:《三减一等于几》《我遇见了我》《天惶惶地惶惶》《三岔口》《九命猫》《纸人》《谁摸了我一下》等,其中《三岔口》被著名导演李少红改编成电影《门》。他还在新浪举办的
“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十大恐怖小说家”评选中名列第一。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都被评为“中国电子阅读最受欢迎作家”。
热爱文学创作的周德东,除了作家的身份外,还有多种身份。他在多个杂志担任过要职,历任过《女友》杂志编辑,《文友》杂志主编,《格言》杂志主编,《青年文摘·彩版》主编以及担任《胆小鬼》杂志主笔,还被《女友》百万读者评选为“当代十佳散文家”。2010年1月与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合作开办栏目《午夜惊魂·周德东讲故事》,在其中扮演一位“说故事的人”。在9月份时又成为一名代言人,为佳能照相机进行代言。在角色与角色的转变中,周德东用一种态度与执着,洒脱地享受生活给他带来的无限乐趣。
做一个说故事的人
说周德东是个拒绝简单无趣,喜欢富有创意的人,一点也不为过。在采访的开始,周德东便说,我们两个人坐在这,如果从要结束的话题开始谈起一定会变得非常有趣。就这样,我们便从最近的感悟开始了谈话。
关于最近的感触,周德东说做一件事就要做到独一无二。周德东说,在1999年开始恐怖小说创作的时候,是属于一个人开荒破土,后来随着恐怖小说热潮的到来,一大批人便涌入到恐怖文化创作的潮流中。当大批人都在创作恐怖文化中大显身手的时候,周德东便抽身而出,开辟另一个独一无二的领域。最近,周德东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方向,就是“给大众讲故事”。与河北电视台合作的《午夜惊魂·周德东讲故事》栏目作为一块试验田,首先打开了“给大众讲故事”之门。《午夜惊魂·
周德东讲故事》是国内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午夜电视节目,是国内第一位作家出镜播讲自己创作的故事,也是国内第一部全新的“电视小说”。节目仅播出三天,收视率创河北电视台节目同时段历史新高,同时也成为电视节目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这块试验田有了不错的反响后,周德东紧接着便开始下一步的计划。周德东希望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和电台三方面的平台,做一个真正为大众讲故事的栏目,目前正在与凤凰卫视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洽谈与合作。
喜欢思考,并有着自己独特视角的周德东,对事情的看法也与其他人不同。他想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对于“演讲”这个词,周德东特别喜欢,他认为演讲除了可以用语言的艺术把故事勾勒出来之外,表演的艺术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只有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可以称为真正的演讲。在开辟了另一条路之后,周德东表示,作为一个作家,写作还是他的本质工作,他还是会不遗余力地创作,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讲给大家听。“给大众讲故事”是一条全新的道路,也是周德东挑战自我、实践摸索的一个过程。
周德东认为不管尝试哪个领域的工作,提高都是毋庸置疑的。周德东说,《午夜惊魂·周德东讲故事》栏目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并且还学会很多以前并不知道的知识,如找准镜头、消除对镜头的紧张感等。在全新的领域里,这算是个不小的进步,但是对于周德东来说,不管提高的程度有多“高”,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风格。周德东很看重“风格化”,尤其是主持节目,保持自己的风格不仅会让观众记住你,更会让你更接近观众。所以周德东的讲故事节目尽量口语化,做到像与观众面对面聊天那样轻松和诙谐,是周德东一直都追求的目标,也保持了他自己的“风格化”形象。
放羊娃也有春天
说到是如何走上创作这条道路的,周德东用“想入非非、野心勃勃”这八个字来形容自己。周德东的家是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镇上,道路泥泞,混杂着家禽牲畜的粪便,到处都是一片没有生机的景象。想要摆脱这种生活的周德东,每天都会趴在屋顶上望天,因为在年幼的周德东心中,屋顶是最靠近天空的地方。在那样的条件下,穷文富武显得尤为明显,身在当时的环境中,想要出人头地,走出家门,写作是唯一的道路。
父母的生活和爱好对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阅读也是一样。周德东的父亲是个文学爱好者,并且是一个有着很多藏书的人,这给周德东带来了良好的写作基础。阅读的启蒙教育就像是灯塔的一盏启明灯,照亮最初的梦想。周德东说,自己好像就是注定要成为作家,成为一个靠笔生活的人。这可能是与周德东的性格有关,从小他就拥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商人与政客。
对文学的热爱,对文字的情怀,让周德东沉迷于写作的乐趣中不能自拔。周德东不停地投稿,直到处女作终于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当时他还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一个公社放羊。那时的他,对于文学创作的要求非常之高,以至于在投稿件中,只要有一个字写错,他便会重头再写一遍,直到整篇稿件中没有错字为止。他对于文学的崇仰之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使得现在周德东不光是写得一手好字,并且每个字都没有连笔,工工整整、规规范范的。
后来在部队的生活,让周德东离作家的梦想更近了一步。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德东看见了《女友》杂志,然后试着在《女友》上投稿,以后的《女友》上便经常出现周德东的名字。《女友》在当时的发行量是100万份左右,借着《女友》的庞大发行量,周德东渐渐得到了读者的认可。退役后的周德东,回到县城做起了秘书工作,当时他已经发表过很多文章了。一日在街上无意翻起一本杂志,里面评选的“当代十大散文作家”,周德东便是其中之一。看到这个评选后,周德东抬头看着天,心里十分感慨,心想离出名不远了。
往后的发展就是水到渠成。怀揣着梦想的周德东在面试《女友》编辑的300人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成为《女友》的编辑,到1998年已成为《女友》的主编。1999年来到北京,开始了恐怖文学之旅。
一份坚持
一种态度
已经三年没有新作品的周德东,在谈到最近在创作的新书《冥婚》时说道:“作为一个作家,写本书很容易,但是回过头看看自己的身份,可能别人并不看重我的身份,但是对于自己来说,要对得起这个身份。看到现在国外的恐怖文学的发展,回头审视中国的恐怖文学的发展,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有方向,让我国的恐怖文学走上一个丰碑式的里程。”
经过岁月的沉淀与积累,周德东在生活上也有自己的处事方法。走过很多地方,也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周德东认为,每结束一段历程,就意味着开始了下一段新的旅程。周德东是个特别怀旧的人,但是由于个性的关系,不擅于交际和表达,很多人很久没有联系,但是不代表遗忘,只是装在心里,开始新的路程。
周德东是个充满活力的人,现在的他是一个人生活。“每天弹着吉他,唱着忧伤的歌,情绪高亢的时候喝一小杯酒,空闲的时候玩玩魔兽,生活单纯而快乐。”用他的话来描述现在的生活,仅此而已。他说原来的他有一点浪漫之心,现在连浪漫之心也没有了,只能说明是老了。周德东对老的理解是:当你连浪漫都不去追求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老了。
作为中国恐怖文学的第一人,周德东却很少看恐怖悬疑类题材的小说和电影,对于悬疑类的作品他更倾向于警匪、喜剧类的题材。他认为,写好一部恐怖小说,应该拥有广阔的想象力,从生活中吸收精华,从内容的把握和结构的构造上着手,来构建一本小说。强大的想象力也是一个作家的支撑,周德东的大部分想象力来源于平常在生活中的积累,有的时候一个梦就能产生一部作品,一句话就能引发他的灵感。周德东说,等有时间的时候希望开车去各地游览,收集各种故事。当然阅读带来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但是周德东是个很少读书的人,在阅读上,也是选择性地阅读,一本书,无关作者、无关影响,只在乎里面是否有可以吸引到自己的字句。
率性而活的周德东,在创作的时候总是充满激情的;在享受生活的时候,会毫不吝啬毫不掩饰地表达快乐;在面对不同的观点时,坚持自己。他用他的视角告诉你生活的样子,用他的声音讲个故事给你听,用他的想象勾画一个轮廓。用他的话说,周德东就是周德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