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直
新版《红楼梦》在电视上的热播已告一段落,但在出版界,各种题材的《红楼梦》“热播”却从未有暂告一段落的迹象。很多学者揶揄“红学”养活了多少人,其实若跳出“红学”的圈子,《红楼梦》在出版界养活的人更多。就拿2010年来说,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图书种类就蔚为大观,不应当说这种现象是以新版《红楼梦》的拍摄而生,相信即便李少红不搞这么一出,出版界也会月月见“红”,不受多大影响。
各种点评本、青少年读本、白话本,甚至是简单的翻新出版都属于日常套路,这里就不再多说了。策划一些丛书,把《红楼梦》收录于其中的做法,也不新鲜,如哈尔滨出版社今年推出的“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名著”丛书就排入了《红楼梦》,湖北美术出版社的“注音美绘本经典阅读”丛书,黄山书社的“语文新课标·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丛书等亦然。此外,各种解读红楼的辞典也不时可见,这属于比较本分的“红学”,如今年10月东方出版社推出的《〈红楼梦〉方言及难解词词典》,8月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的《红楼梦大辞典(增订本)》。以红楼人物的图像做文章的,则比较多见,每年出新,令人叹为观止。以2010年为例,有北京燕山出版社的《最新绣像版:红楼梦》,打出“翁子扬封面绘图,赠唯美藏书票2枚、明信片2张”以吸引眼球。还有现代出版社的《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天津杨柳青画社的《赵成伟清装红楼梦人物画》,商务印书馆的《红楼梦人物画集》,甚至还有中国纺织出版社的《红楼梦》漫画系列。可以说,以画入手,让《红楼梦》的翻新出版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至于“红学”研究著作则更不愁嫁,100个人眼中有100个《红楼梦》,“红学”研究哪有尽头?今年,新华出版社推出老作家李国文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里真故事》,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台湾著名美学家蒋勋的《蒋勋说红楼梦1》。而与此相对应,北方文艺出版社则推出“草根”蒋国震的《真假红楼梦》。相信在江湖中,研究红楼的“草根”还有不少。直接以“探秘”“谜团”入名的更多了,数不胜数,有《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红楼谜团面面观——曹工揭秘曹氏〈红楼梦〉》《西岭雪探秘红楼梦》《红楼梦真相》等等。解读、探秘多了,就要出新,于是便有了涉嫌恶搞的,如新星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的《红楼杀人事件》。书中指出,《红楼梦》是一幕高智商的骗局,是种种谋杀诡计让十二钗劫数难逃。
恶搞需要本事,但续写更难。今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刘心武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曾打入销售榜前10名。虽只写出80回后“真故事”的大致脉络,但作续无疑是跃跃欲试的。“红学”研究者西岭雪也大胆着笔,写出《西续红楼梦宝玉传》《西续红楼梦黛玉传》。相信若把续写进行到底并形成风气,无疑会是一块恶搞的好土壤,毕竟与刘心武、西岭雪这些严肃学者相比,恶搞者的市场价值一点不次,甚至还在其上。
在健康与养生领域,与《红楼梦》相关的出版品种也层出不穷,无怪乎《红楼梦》被称为一座宝库,更是出版界的富矿。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沈雁英3月推出《红楼梦养生智慧》,著名养生专家杨力6月推出《红楼梦中的养生秘密》(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在书法领域,则有《钢笔楷书字帖:红楼梦诗词》《硬笔仿宋字红楼梦诗词》。在管理领域,则有《趣味红楼管理学》《职场红楼》《读红楼水浒学管理智慧》。在诗词研究领域,则有《红楼梦诗词韵语新赏》《红楼诗梦》……《红楼梦》养活的出版社到底有多少已不言自明。以上书目,还只是从2010年的新书中随意撷取的。
有趣的是,央视主持人崔志刚日前推出《红楼止梦》一书。作为资深媒体人,崔志刚“第一个”从逻辑、法理、传播的角度,对目前纷繁复杂的《红楼梦》研究进行了评析,理智而严肃地提出应该阶段性停止《红楼梦》研究的观点。确实,新“红学”研究已走入“大挖曹雪芹祖坟”的歧途,这是追随胡适的恶果(正经从艺术性入手研究《红楼梦》的虽也大有人在,但被挤出主流)。但笔者看来,红楼止梦不太可能,出版社也不答应。即便“红学”研究“止梦”了,作者与出版社在非学术领域仍可大展手脚,《红楼梦》这座富矿相信不会有枯竭的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