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事都“可以有”——评《华尔街阴谋》

(2010-10-13 08:43:42)
标签:

本·拉登

华尔街阴谋

珍珠港事件

阿姆斯特朗

苏联入侵阿富汗

文化

什么事都“可以有”——评《华尔街阴谋》

  □本报评论员 江水

  这么露骨地揭露华尔街阴谋的书,还真不多见。书中对作者陈麦克是这么介绍的:美国上市公司总裁,“9.11”世贸爆炸的幸存者。他是克林顿的朋友,是最近20年华尔街阴谋的见证人。
  只不过在陈麦克的揭露下,“9.11”的真相过于耸人听闻了一些:原来,是华尔街雇佣了本·拉登,要的是摧毁世贸大楼内的黑暗证据……
  这令人想起了“珍珠港事件”,据说其真相是:美国欲擒故纵,在得知日本将要袭击珍珠港的情报后故意使其偷袭成功,以制造国内的反日情绪,为对日宣战打下民众基础。
  这也令人想起了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据说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人登上月球是造假,真正“登陆”的地点是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为此,阿姆斯特朗至今仍排斥公开露面为民众演讲其壮举。
这类“据说”在市井流传是不少的,令人将信将疑。不过有一点不用怀疑,那便是在一些西方政治家眼里,为达政治目的可无所不用其极,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说起“9.11”,对它的质疑声并非始于本书。笔者当初的疑惑,就是伴随着双子大厦那定向爆破似的坍塌发生的。
  若说本·拉登是华尔街雇佣的,还真有所本。因为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本·拉登一度是美国扶植的红人,这位“抗苏斗士”还被形容为英雄呢。因此在利益面前,敌人和朋友的角色完全可以互换……
  所以《华尔街阴谋》一书的意义不在于所说的是否确实,而在于给读者建立这样一种观念:在国家利益面前,很多看似匪夷所思的事以一些西方政治家的立场,都“可以有”。
  回想希特勒的发迹史,华尔街的美元起了多么大的作用,就可知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了——政治领域比自然领域尤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