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护·利用·传承——从我国图书馆古籍保护与修复谈起

(2010-09-13 08:45:49)
标签:

朱强

中国

古籍修复

吉林省图书馆

古籍保护

文化

分类: 本报·声音

  □本报记者 李晓

    古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国现存古籍图书的保存现状到底如何,各图书馆又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与修复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和解决的?答案即将揭晓。
    《图书馆报》向来关注我国的古籍图书保护与修复工作,此次策划的中国古籍保护现状的选题就是很好的说明。但是,我国的古籍遍布全国各地,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逐一进行调查和采访,因此本报联系了图书馆界较有代表性的几家图书馆,看看他们是如何开展这方面工作的,请他们谈谈经验,说说不足,以点带面,也能让大家大致了解一下中国古籍图书保护与日常维护等方面的一些情况。如果对业界同仁有所帮助与启迪,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古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我国古代的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好这些古籍,对促进文化传承、联结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当前我国古籍保护存在不少问题,如现存古籍底数不清,古籍老化、破损严重;古籍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尤其是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和整理人员极度缺乏,面临失传的危险;大量珍贵古籍流失海外。因此,加强古籍保护刻不容缓。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北大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中曾经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古籍存放的环境条件较差,一些古籍文献没有被完善地保存下来,还有一些古籍受到不同性质的损坏。这种情况一旦被发现,损失其实已经不可挽回。据介绍,目前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主要存放在收藏库和地下书库,并没有在恒温的条件下储存古籍文献。遇到很潮湿的天气,还需要经常开库,这给古籍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由于存储环境的局限,很多古籍善本的保存状况令人担忧。
    古籍图书破损,是古籍保护存在的普遍问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反映其馆藏古籍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有些已经到了不能移动、翻阅的状态。对古籍图书进行抢救性保护,势在必行。如何保护与修复古籍图书,是摆在古籍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浩瀚工程。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图书馆,严格来说并不具备保存古籍的条件。一些图书馆没有特藏书库,没有古籍修复人员,由于经费短缺,一些图书馆甚至做不起专用书橱,许多古籍图书至今躺在纸盒或木箱里,在继续被损坏的同时,图书馆既无财力又无人力和能力进行修复。这些古籍图书经过历代传承留传至今,是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献,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因此,彻底改善中国古籍图书保存状况,使那些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国宝得到妥善的保护与利用,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更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常维护问题值得重视

    目前,我国有大量古籍图书亟待修复。造成古籍破损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古籍图书在长期的留传中,不但遭受了自然的侵蚀,而且可能受到过人为的损坏,如水浸、火烧、虫蛀、鼠咬等。随着时间流逝,纸张老化,粉化、焦脆的现象也屡屡发生。有些古籍在入藏前就存在缺页、虫蛀、霉烂等痕迹。还有一些读者在阅览或者复印时保护意识差,翻阅、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书籍的撕裂破损现象。图书馆所藏古籍的日常维护就成了古籍保护的重中之重。
    谈到吉林省图书馆古籍日常维护方面的问题,吉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关长荣说,善本作为重要保护对象,图书馆一般都会对这部分文献进行限制性使用,这就与读者的阅读需求形成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目前吉林省图书馆在古籍日常维护方面遇到的最大困难。据了解,吉林省图书馆已经计划对古籍尤其是善本进行数字化,如利用高像素数码相机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并加工成数字图书,以后将不再调阅原文献,使读者能方便地看到馆藏的数字古籍文献,并可远程传递古籍文献图片,这样既方便了读者,同时也保护了古籍。
    浙江图书馆在古籍阅览室的日常维护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浙图古籍阅览按文献珍贵程度分为善本阅览室和普通古籍阅览室,均安装了安防监控及消防报警系统,其中善本特藏库另配备空调除湿装置和气体灭火系统。善本阅览室在总馆地下室,面积约150平方米,有14个座位,2个缩微胶卷阅读机,电脑3台,扫描仪1台以及佳能EOS 5D Mark II照相机及拍摄架等设备用于读者服务。善本阅览室虽有空调设备,但由于南方天气湿度较大,善本出库的条件有时不能达标而无法提供阅览,这会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不过,据浙江图书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馆善本书库及阅览室恒温恒湿设备的改造工程近期即将启动。届时,善本书库及阅览室将全部实现恒温恒湿,读者阅览环境也会得到很大改善。普通古籍阅览室在孤山分馆的白楼一楼,阅览室面积约有156平方米。2002年该馆将一间办公室改辟为阅览室,并增设了空调,配置了古朴典雅的红木家具和仿古的羊皮灯具,同时阅览座位也增加到30个。另外为满足读者需求,添置了缩微胶卷阅读机、MS7000缩微胶卷还原一体机、电脑、复印机、照相机等设备,使读者阅览条件和服务质量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介绍,北大馆作为收藏古籍种类和数量都很多的图书馆之一,古籍保护的负担非常重。为了让古籍得到完整性的保存,该馆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将逐步实现馆藏古文献的数字化,数字化工作完全实现后,就可以让广大读者在古籍文献不被破坏的前提下研究古籍文献。
    陕西省图书馆也在探索自己的日常维护之路。该馆特藏文献部主任杨居介绍,古籍阅览室原则上不提供原版古籍的查阅。如果一些读者要查阅一些陕西地方的古籍,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会提供一些原版古籍,即在清以前刻印的古籍。陕西省图书馆规定,查阅原版古籍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一册5角,只能查阅不能借出;查看善本书也要收费,标准是一册2元;原则上原版古籍不允许复印的,可以拍照,但也不允许全部拍照,并且会收取相应的底本费。

    人才培养工作亟待加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前些年坚守古籍修复职业的不足100人,而等待修复的古籍却已经超过1000万册(件)。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和修复人才面临着失传和断层的危险。古籍修复任务繁重,真正具备修复资格的人奇缺,这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古籍保护与修复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有就是全国古籍修复人员年龄结构不是很合理,有青黄不接的现象。另外,因为很多图书馆沿席了以前的观点和做法,将古籍修复人员所做的工作视为一般技术工作,没能对传统的古籍修复技术给予相应的价值认同,因此导致古籍修复人员待遇较低,技术职称很难晋升。因此,也使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以致出现大量待修古籍无人问津的问题。各个图书馆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来缓和这个矛盾。
    吉林省图书馆在2007年以前只有一名专职修复人员,确实有断层之忧。但随着国家古籍修复培训班的举办,吉林省图书馆陆续又有两名有研究生学历的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在古籍修复人力资源方面得到了补充和加强。关长荣认为,为了留住这些人才,在观念上,不能再把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看作一般的工人可做的简单劳动,而是在尊重传统古籍修复技术的理念指导下,给古籍修复人员相应的待遇和晋升的机会,这样在鼓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上就有了保障,从而能留住人才,使馆藏古籍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和保护。
    2009年12月,浙江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古籍修复中心之一,该馆的修复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近几年,该馆先后有两位从事修复工作二三十年的人员退休,而目前其在编的修复人员中仅有一位是有着20余年修复工作经验的主管。2007年浙江图书馆又选拔了4位年轻的同志充实到古籍修复这个岗位上,并陆续让她们参加了全国及省里的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的系统学习,现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修复技能。目前,浙江图书馆的修复工作环境一流、修复设施也较为完备,经费充足,业务技能发展的空间也很大。并且,该馆又外聘了修复专家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同时实行了定量工作制,制定了超量的奖励制度,调动了修复人员的劳动积极性。
    对于修复人才出现断层,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常务副馆长苏品红认为这里面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原因。以前大家说到古籍修复技术人员,心里很自然就将他们和普通技工划上等号。古籍修复人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社会地位上就较低,相关的待遇也不是很好,这难免就会造成修复人才的流失。谈及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苏品红说,这项工作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需要从上到下形成一种意识和观念,持续关注修复人才的培养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杨健的介绍让人颇有感触。他说,即使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也只有2个古籍修复人员,其他的高校图书馆一般也都是1~2个人,这个数量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好多图书馆的进入门槛是很高的,一般都要求是硕士生,但目前国内一些古籍修复的人才都是本科生,基本很难进入高校图书馆来做这个工作,而图书馆自身的培养能力又很有限,学校的人事部门也不可能为了给图书馆招聘一个古籍修复人员而去占用过多的精力,毕竟学校要考虑什么是自己的主业。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古籍修复人员在图书馆人员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建设新馆,杨健说,等到新馆建成后,古籍阅览室会搬到新馆的地下一层,这样就可以保持恒温恒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