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乱炖”之中出美味

(2007-07-30 10:34:54)
“乱炖”之中出美味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毁誉参半的人物,虽然前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有易中天的《品三国》,但是对于更多人而言,曹操其实还是个熟悉的陌生人。而不久前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推出的《曹操——阿瞒出道》讲述了曹操从顽童时代至初出社会的一段人生经历。而作者子金山是一个极具幽默的山东人,不久前,记者在通读《曹操——阿瞒出道》后,强烈地感受到作者那说书加漫画式的幽默。这点相信只要读过该书的人,都能够被他文章中无处不在的幽默轻而易举的感染。

子金山写的曹操是五味俱全,不过此五味非彼五味也,借用某位网友的评论来讲就是:亲切、风雅、优美、恶搞、深沉。一道菜,五味俱全,那得是什么滋味啊?恐怕就得读者自己体会了,毕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究竟历史上的曹操什么样,子金山的曹操是否符合读者心意,读者心里可是如明镜似的。

 

五味俱全的“乱炖”

相信读者早已经发现去年开始,解说历史的书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了。去年,本报也曾经做过类似选题,而现在也印证了某些专家当时的猜测:某本书火了,随之会有一堆跟风作品的出现,而且书是越出越滥,直到把一类书搞垮,搞臭……记者注意到,自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出版之后,确实有一批类似的跟风书,《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同样市面上也出现《清朝那些事儿》、《唐朝那些事儿》等等。应该说,现在市面上解说历史的书多而杂,且良莠不齐。所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编辑郎爱民很坦诚地告诉记者说,这时候出版《曹操·阿瞒出道》确实有一定的风险性。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当然之所以要出版这本书,是因为公司对这本书的内容和文本有十足的信心。

“它和现在市面上所有解说历史的图书都不一样,很另类,只要你翻一下,它就能抓住你的眼球。”郎爱民编辑自信地说。当然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出版之前,他们可是做了充分的调查:把打印的书稿给那些从不喜欢看历史书的中学生,起初,那些中学生不屑、鄙夷,可随意翻翻,马上就改变了态度,情不自禁地看起来,甚至爱不释手,结果原本预定5天的调查变成了10天。所以实践充分证实了这本书的可读性,更是给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吃了颗定心丸。

要说这《曹操——阿瞒出道》也是有自己独特之处的。虽说与当红草根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一先一后出版,并且这书也是草根一族写历史,但两本书的笔触和立意相差甚远,不可否认两部书的读者可能会有交叉,但更多的读者还是由该段历史和作者的写作特点所圈定的,毕竟一个三国一个明朝,朝代、时间完全不一样。简单来说,这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好看,但又不仅仅是好看。绝不是看完之后丢掉的“快餐书”,这书在好看的同时,还可以让读者学到和了解许多东西,可以让人反思历史和对历史理解的误区。郎爱民始终认为,一本书写得好看并不难,难的是它既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又是一种载体,承载着一些知识、一些思想、一种理解在其中,而且所承载的东西还很有深度。而《曹操·阿瞒出道》就是这样一本书。其二,作者子金山在写史的手法上非常独特,很另类,语言风趣调侃,用网友的话说,“作者风趣的语言,花样百出地掰呼,真可谓鱼翅爆肚一块涮,茅台扎啤掺着喝。让你摸不清什么套路,却只浇落得一个‘爽’字”。这点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说得对不对,恐怕也只有读者亲自品尝了这五味俱全的“乱炖”才能道出个一二三来吧?

 

怪味儿曹操,也好吃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评价《曹操——阿瞒出道》时,举了个生动的例子,他说,如果说易中天的《品三国》是带眼镜的老先生在茶馆品茶,重在“品”;那么子金山的《曹操——阿瞒出道》就是在书馆听一个满脸沧桑、面貌慈祥的老艺人说书,重在“听”——听那近两千年前的金戈铁马、悲欢离合、爱恨情愁,听那历史的声音。此话不假,一本好的说史书是普及的历史读物,而非学术书,如果说史的书写得艰涩难懂,读者还不如直接看学术书,毕竟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考虑,这些草根史书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历史著作的权威行,而读者之所以要草根史书,就是因为这些书比那些历史学家写得学术著作好看。而且,草根历史也是历史,史料必须真实,注事实重考据,因此就要求写作者的态度必须认真严谨,缺少这一点,就不能称其为解读历史的图书,因此《曹操——阿瞒出道》才被称“有料有味有看头”。

做为责任编辑和图书策划人,可以说编辑和策划每个书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收获。郎爱民坦言,他从《曹操·阿瞒出道》里收获的东西,可是比其他书中要多。这本书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本书做到既好看又可以成为经典并不是不可能。现在有很多人在写史,多数是为了写史而写史,写得很生硬,几乎是历史事件白话的翻版。而子金山不同,这个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而且善于思考,他并非为写史而写史,在写作过程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巧妙地融入到作品里,字里行间抹不去的是读史人悲天悯人的情怀,究古鉴今的思考,而且这种思想很有见地,独道而深刻,这点实属难得非人人所有。

记者还注意到,这本书确实和一般说史的书不太一样,这就是书中有若干副插图漫画。这是因为当初编辑考虑这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它面向的读者群是大多数是青年人,而青年人不喜欢艰涩难懂、古板和一本正经的东西,加入漫画会使图书更活泼,更容易被青年人所接受,阅读起来更加轻松。据说,为了使书中的漫画达到轻松、有品味,且适合书的风格,郎爱民编辑可是花了许多的时间找插入作者的,曾经先后“枪毙”了二十多种方案。而现在读者看到的漫画,是一位插画资深作者画的,仔细品味这些漫画,就会发现,漫画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原书内容诠释的层面上,而是对书中内容进行了再发挥再创造,把历史事件同现代生活结合了起来,这就变得很有意思了。举例来说,有一幅漫画画的是黄巾军的领袖黄角,黄角起义军最初的组建,主要是靠张角装神弄鬼忽悠拉拢来的。漫画作者马上就想到了赵本山的卖拐,于是漫画中也让张角卖起拐来,而且还A股上市了,这就很逗了,但更逗的是,漫画上那些小兔、青蛙、乌鸦,甚至飞着的小蜜蜂也被忽悠得拄起拐来。漫画和书中的内容可谓相映成趣,相辅相承。

 

 

这样一本“茅台扎啤掺着喝,史实现代混着侃”的方式,是一种创新,一种尝试,在叙述和思想上,不受时间的限制,所以时间跨度很大,古代可以说,现在的生活也可以侃,因此就要求作者和编辑要把握好“度”的问题,然而这个“度”有时候很难把握,作者把握不准,编辑就要把握。虽然很困难,但经过最初的实践证明,《曹操·阿瞒出道》适应了市场,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这无疑给了作者继续写下去的勇气,同时也给了出版公司和编辑们更为鉴定的决心。

 

 

(陶源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