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两月,邮政停摆,积压的报纸解封后集中投递,算是给订户一个交待。纸质上似乎还存有价值,而信息过时等隐形且应该是巨额的损失却被忽略不计了。其实,这才是最大的损失。
补递的报纸多有缺份。有些收藏爱好者多方补齐,将这俩月的报纸收藏起来,这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毕竟这段时日值得纪念。
我则迟迟未收到补递的报纸。
先是从《新民晚报》看到消息,“晚报”的补递已经完毕。遂打电话给投递邮局,被告知因邮局里“出阳”,报纸“被污染”了,不适宜投递,并说这些报纸给你们你们也不要的,还说领导正在商量给订户一定经济补偿。对此,我很是无奈。
又过了一段时间,补偿事如石沉大海。此时,又见《上海老年报》上相关消息,说有问题打电话给该报新闻热线及邮政热线。但被新闻热线告知,报纸都在邮局,她们也没办法。既然“没办法”为什么还让我们打电话给你们?
邮政热线倒还热情,立即记下了事由,由她们联系邮局。次日,投递邮局来电商量“补偿”事宜。我报了订阅的报刊名称,对方却说**等几份报纸就“算来”。经过讨价还价,确定补偿《新民晚报》《上海老年报》两份报纸的钱,至于“无形损失”则提也不提了。
不一会,邮政快递到了楼下。我下楼,见一穿汗背心的上海中年人等在那里,给我看了一张小条子,也没叫我签字,再给我86元,叫我清点一下,随即骑上电瓶车消失在阳光和高温中。
这86元,倒也是值得收藏了。因为它记叙了这一段特殊时日的怪诞事。即使发生战争也不应停摆的邮政业务,却在封控中堂而皇之停摆了两月之久。而且对用户的损失仅仅用补递或纸面价补偿打发了。我甚至怀疑订户不去询问,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也算一个插曲,记录下来,立此存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