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阴路172号

(2022-07-09 19:23:47)
标签:

江阴路172号

四益农场育种场

赐恩堂

羊毛衫九厂

学工劳动

分类: 历史
江阴路172号

    现在的江阴路172号,只是南北高架旁一处两开间门面的平房式搭建物。而历史上它可是一幢有两进深的大宅。
    不知大宅最早的主人是谁,反正是很有来头的。因为大宅占据路北且坐北朝南的最佳位置,而且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巡捕房为了避让它也要把自己削去一块。
    在1947年这一带的行号图上,大宅分明标记着“四益农场育种场”。而这个育种场地处镇江,是辛亥老人冷御秋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蚕种业的后续。1946年合并了当地四个蚕种场,以“四益”命名成立了新的育种场,在华东地区乃至国内都很有名气。江阴路172号当是它在上海的分部。毕竟镇江蚕种业的发展与冷御秋同总部在上海的中华职业教育会的合作是密切相关的。
    1950年,172号被由之江大学之江堂转化而来的赐恩堂购下,成为一处礼拜堂,直到1958年终结。之江大学是日本侵华杭州沦陷后迁来上海租界的。抗战胜利后其回到杭州,但也有部分留沪信徒继续以赐恩堂名义开展活动。
    1958年后,上海羊毛衫九厂迁入172号。大宅西侧有名叫仁里的弄堂,弄内3号石库门的楼下也是厂的一个车间。厂里将弄堂的后半段搭建顶棚、砌起墙壁、装上铁门,不仅连通大宅与石库门车间,而且将这后半段的段弄堂也纳入了厂区。
    我与羊毛衫九厂的交集,在于我1974年2-4月在这里参加了两个半月的学工劳动。我的工作岗位就是设在仁里3号楼下的横机车间五组。我做“乙班”,在早中班上与“甲班”正好交错,即虽处于一个工作空间,但基本上“老死不相往来”。
    横机是编织羊毛衫衣片的机械,其地位与纺织厂的纺纱机和织布机类似,横机操作是厂里的主体工种,横机车间基本也是女工成堆的场所。偶尔也可见到一些男青年在挡车,这也是分到机修等车间后前来熟悉横机操作的。我是男生,分到这里劳动虽然无奈,但能体验当年令人羡慕的“上海工矿”生活,也属欣然。
    当然,我劳动态度还是很努力的。一段时间下来,6小时一班我已能做到近三十副袖片,而她们多数人8小时也就三十五六副,超过四十副的极少。那时,羊毛衫九厂的横机编织已实行了半自动化的光电程序控制,不仅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劳动强度也大为减轻。
    我是本着“接受再教育”的态度从事劳动的,而这些女工也很关照我。至今我还记着她们中间的一些人。不脱产的负责人樊慧琛、我的师傅沈水娣、在我对面工作的老师傅陆焕时、我的师姐赵静燕等。
    我的劳动从1974年2月春节后开始,到4月底结束。记得结束的次日就是4月30日,即五一节前夕。之后,我经历了中学毕业分配、农场上山下乡、生病、考大学、读大学、大学毕业分配、工作、结婚生子等人生沧桑,也不可避免忽略了不少事情,包括没再去羊毛衫九厂一次,以至于她的最后消失我也浑然不知。
    值得欣慰的是,我在网上找到了民间组织的羊毛衫九厂建厂60周年联谊会的视频,见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看到她们过得很好,我很欣慰。
    江阴路172号大宅连同西侧的仁里,在南北高架建设时被湮没,但却留下了这处标着172号的搭建平房,也算是留有一种念想。仅此也是有价值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狗屎运”
后一篇:用钱解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